分享

虽远必诛背后:吕后忍辱,7位公主远嫁匈奴,西汉70年韬光养晦

 混沌评说 2020-10-06

    西汉名将陈汤击败北匈奴郅支单于后,在给汉元帝刘奭(奭,读shi,四声,汉武帝的重孙)的上书中有“……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语句,本意用来表明自己的战绩,却没想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成为激发历代中国人奋勇前行的千古名句。

但如果认为西汉一直这么刚,那就大错特错了。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登基称帝,到汉武帝前期近七十年的时间里,面对强大的匈奴,西汉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政策,一直在隐忍,甚至不惜执行有点屈辱的和亲之策……

战国时代秦国、赵国都可以轻松击败的匈奴,怎么此时如此强大了?

匈奴的先祖猃狁(xiǎn yǔn),又叫獯鬻,在周代及更早的时代,和各个诸侯国混居在中原地带;在长期的同化与混战中,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派蒙恬“北却匈奴”,将匈奴头曼单于及部族赶出河套地区(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但很快,秦代爆发大泽乡起义,各路诸侯陷入混战,边防无暇顾及,匈奴又重新南下再度占据河套。

中原诸侯混战、楚汉争霸的时候,匈奴也没闲着;头曼单于的儿子冒(mo)顿(du)单于灭东胡、驱逐月氏(rou zhi,统一蒙古高原,匈奴一时强盛无比;《史记》记载“……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很快,匈奴和汉帝国进行了第一次碰撞。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取得楚汉争霸的最终胜利;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汉帝国正式成立,然后刘邦分封了一系列诸侯王,如楚王韩信(汉初三杰之一)、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韩信(韩国王族后裔,为和楚王韩信区分,一般称为韩王信)等,以表彰他们在打败项羽过程中的功劳。

汉代建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1年,韩王信反叛、投靠了匈奴;冒顿单于率领匈奴大军南下,围困晋阳。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帅大军迎击匈奴,因轻敌冒进,被匈奴四十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七天七夜之后,因为提前约好的韩王信接应的部属迟迟未到,冒顿单于怕其中有诈,再加上被贿赂的阏氏yān zhī单于正妻的称号劝说,最终放走了刘邦。

这件事使朝廷上下认识到了匈奴的强大,而此时的汉代,刚刚结束战乱立国;政治上各个异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虎视眈眈;经济上民生凋敝,《汉书》记载秦末“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代初立,“民忘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窘迫到皇帝都找不到毛色相同的马,民生之艰苦,由此可见一斑。

打不过,怎么办?高祖刘邦采用刘敬的策略,简单的说就两条:和亲、纳贡(每年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酒、食物等物资),匈奴才停止连番侵扰,稍微收敛一点。

自此以后,西汉对匈奴的挑衅,都采取隐忍的态度,有时连堂堂一国皇后——吕后都只能忍辱吞声。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匈奴冒顿单于发给吕后一封信,《汉书》记载信的内容十分轻佻:“孤愤之君,生于沮泽,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愤,两主不乐,无以自娱,愿以所有易其所无”;用大白话说就是我死了老婆,你死了老公,大家都很寂寞,不如双发互相满足需求……

吕后可不是一般唯唯诺诺的弱女子,她可是敢把戚夫人剁成人彘、杀起自己孙子来都丝毫不手软的的狠人(详情参阅拙作《被迫娶亲外甥女,六子全被杀,23岁抑郁而终—史上最惨皇帝刘盈》),看到信之后勃然大怒,一度准备发兵征讨匈奴,但冷静下来之后,还是回了一封信,“年老色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汚。鄙邑无罪,宜在见赦”,说自己年老色衰,不足以服侍大单于,请求饶恕;非常的“卑躬屈膝”,并附带送上金银珠宝和美女,以表示谢罪之意。

从刘邦算起,到汉武帝刘彻前期,接近七十年的时间里,西汉一直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不与匈奴起正面冲突。

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因和亲政策远嫁匈奴的“公主”就有七位:

公元200年,汉高祖刘邦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公元192年,汉惠帝刘盈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公元176年,汉文帝刘恒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公元174年,汉文帝刘恒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冒顿的儿子)  

公元160年,汉文帝刘恒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老上的儿子) 

公元156年,汉景帝刘启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公元140年,汉武帝刘彻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期间大汉和匈奴虽偶有摩擦,但在和亲政策和防御主义之下,始终未曾爆发较大规模的冲突。

然而,隐忍并不代表被动挨打;西汉在这几十年间,内部不断进行整合,同时与民休养生息,积蓄反击的力量。

高祖刘邦时代,为了清扫韩信、彭越、英布等战功赫赫的异姓诸侯王,分封、放任刘姓宗室诸侯王。刘邦死后,外戚吕氏集团独大,吕后大肆屠戮宗室子弟、压制开国功臣,不断扩大吕家势力,期间在位的惠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基本上就是个傀儡;吕后去世后,功臣系和宗室系联手发动兵变,将吕氏斩尽杀绝、连根拔起;而后推举刘邦第四子代王刘恒即皇帝位,是为汉文帝。

从文帝时代开始,大汉王朝才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持续五百多年的战乱终于结束,整个社会急需一个缓和期;《史记》记载“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无为而治,让民众休养生息、国家恢复元气。

针对遗留问题——刘姓诸侯国,文帝采用比较和缓的手段,不断分化、弱化各国,比如把较大的齐国一分为六;同时对于实力较强的吴国,隐忍退让:吴王不来朝拜,那就赐给他拐杖,表明吴王是因为健康原因才不来,也让自己有台阶下。

景帝时代基本延续了文帝时候的政策主线,只是在对诸侯国的问题上比较急躁,“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就是晚削不如早削。因此引发以吴国为首的七国之乱,但很快被周勃之子周亚夫平定;直到汉武帝时代,采用主父偃的推恩令,“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让诸侯再把地盘分封给自己的子孙,封地越来越小,互相之间矛盾越来越大,就再也无法对中央政府形成威胁了,从而彻底消除了诸侯封建之隐患。

内部完成整合的西汉,经过文帝、景帝两代帝皇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强盛起来;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到武帝即位时,“京师之钱,累百万巨”,“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钱、粮、马都有了,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比较熟知了,汉武帝部署反击,最终在卫青、霍去病的屡次打击之下,匈奴伤亡惨重、元气大伤,自此由盛转衰。

经过西汉前期数位皇帝、近七十年的无奈隐忍、韬光养晦,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终于武帝愤然反攻,取得霍去病封狼居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的伟大战果,电视剧《汉武大帝》对此有详细描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自此西汉取得面对匈奴的战略主动,这才有了几十年后陈汤“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战绩与响亮口号。

历史上向来秦皇汉武并称,秦始皇晚年犯的错误,汉武帝基本也都一个没落下:迷信长生不老,引发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导致长安血流成河,引发此后几十年的动荡。

这个,咱们下一篇再见。

本文由琐活滴岸原创,为读史笔记系列第四十篇;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个关注——按照发文顺序阅读,基本上就能看到一个简略丐版的中国通史也欢迎大家点赞、转发、评论,您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