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现如今普遍出现“女儿奴”?

 jiezhukuaile 2020-10-06
ID:socialor

“女儿奴”是怎样做到世界统一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女儿奴”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一种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女儿奴,顾名思义,就是女儿的“奴隶”,指那些有了女儿的爸爸们,甘心为女儿当牛做马,任凭女儿撒娇。

早在几年前,《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热播的时候,明星“女儿奴”爸爸们就充分展示了实力宠女。

刘烨带着Nina、吴尊带着Neinei、刘畊宏带着小泡芙,那就是十足的女儿奴天团向您走来。

更不必说甜馨当年的一句“爸爸真傻”和“爸爸真好”,赚足了多少老父亲的爱意和眼泪了。

到现在,女儿奴现象更是席卷了各大社交平台。上抖音,是一个个父亲抱着宝贝女儿宠溺的模样。

上知乎,是母亲们发出的灵魂质问:“老公/男朋友是女儿奴是什么体验?”

看爱豆的综艺,弹幕全部飘过“啊!我已经能想象我们家哥哥抱着女儿的样子了!

不仅中国,国外也一样。

众所周知,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已经“长在了贝克汉姆的胳膊上”,只要爸爸在,就不会让女儿自己走路。

在电影中高大威猛的雷神抱着女儿出街,也是细心地给女儿戴上遮阳的小帽子。

而在日本,厚生省于1992年的一项家庭生育意愿调查就显示,有75%的家庭希望生女孩儿。

那么,你是女儿奴吗?

你是哪种女儿奴?

在“偷窥”各大社交媒体的女儿奴们的账号后,我们发现,女儿奴有这么几种类型。

1.)穷养儿、富养女型 

此类型多发于有儿有女的家庭内,对儿子严格,对女儿宠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比如,在给女儿盖被子时,小心翼翼地盖好,生怕惊醒女儿;给儿子盖被子,则是用脚把一团布直接踢过去。

在他们眼里,女儿起床伸懒腰时就像一直可爱的小猫咪,儿子起床伸懒腰则像一头嗷嗷乱叫的猪猪。

 2. “喜得公主”型 

此类型多发于只有女儿的家庭,把女儿宠成了小公主,凡夫俗子休得靠近。

还记得抖音两年前很火的出生不远嫁协议吗?

连诗人余光中也一样是个女儿奴。

他在《我的四个假想敌》深刻表达了对女儿男友的“痛恨”:

”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树,天长地久在这里立了多年,风霜雨露,样样有份,换来果实累累,不胜负荷。

而你,偶尔过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来摘果子,活该蟠地的树根绊你一跤!”

3. 精神“女儿奴”型 

女儿奴们甚至不一定现在已经成为了爸爸。

还有一大波人,明明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已经畅想着自己有个女儿后要怎么宠爱她了。

每天在网络上给晒女儿的动态点赞+评论,时刻表达出自己想要一个女儿的愿望,称之为精神“女儿奴”。

其实,张东升也算是个精神“女儿奴”了。

4. 混合型 

对许多人来说,女儿奴可还不止以上几种类型,他们可以做到样样都占到。总之一句话,女儿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了。

为什么当父亲的都宠溺女儿?这是有原因的。 

“女儿奴”是这样出现的

一项刊登在美国知名心理学期刊《行为神经科学》上的研究报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爸爸宠爱女儿,是大脑的自然反应

研究团队使用录音设备记录了父亲和孩子的对话,最终发现,父亲对待儿子和女儿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在父亲和女儿进行交流时,会频繁使用“哭”“孤独”“悲伤”这样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是孩子的情绪;

而在与儿子交流时,则更倾向于使用反应成就的语言,比如“自豪”“获胜”“顶级”。

父亲在给女儿解答问题时明显更有耐心,用词也更加情绪化,而对待儿子则显得冷静理性,这也导致看起来,父亲更加宠爱女儿。

有趣的是,研究者认为父亲对待儿女不同的态度并不是父亲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有意为之的行为,而是直接被大脑“唆使”的结果。

在父亲的特定脑区,会对女儿丰富而愉悦的面部表情反应强烈。也就是说,父亲的大脑更愿意看到女儿快乐的面孔。

怪不得女儿奴爸爸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说:我宠爱女儿,是一种本能了。


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究竟是爸爸们的大脑做出的反应,还是社会的性别偏见导致爸爸们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应该更宠爱女儿?

他们认为,一般来说,社会对男孩的期望往往是坚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对女孩的期望则是温柔、懂事、善解人意。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人生责任与获取成就的需要。

因此父亲可能在预期目标上降低对女儿的要求,希望女儿温柔贴心、是被保护的角色,而在平时的教养中对儿子的要求更为严格。

有关于大脑影响行为还是行为改变大脑的论战如同鸡生蛋问题一样没有定论,不过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不可否认的。

与其他的爸爸们不同,中国“女儿奴”爸爸们的出现与活跃还与重男轻女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

试想一下一位父亲在公开平台宣布:我是儿子奴,后果会怎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着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这也导致了女孩儿们曾经面临的生存困境:还未出生就被打胎、出生不久的女婴和女童被淹死或掐死曾经是常事。

即使幸运地长大,女孩也可能难以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只能重复着母亲们嫁人生子的人生。

但在追求男女平等的今天,“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口号已经深入人心,相比之前命运悲惨的女孩们,今天的大多数女孩们无疑是被宠爱着长大的。 

除了个人对女儿的喜爱外,父亲们也可能会通过宠爱女儿的方式向外界证明:我不重男轻女,我是一个好父亲。

而母亲们对自家“女儿奴”老公的所谓抱怨,其实也暗含着甜蜜的幸福:“我的丈夫是一个好男人”。

从各个明星塑造的“女儿奴”形象中,我们便不难看出大众有多吃这一套了。

“女儿奴”形象与男性个人的形象融合了起来,塑造出了这样的印象:好父亲、好男人、善良有爱、反差萌。

当然,这并不是说父亲宠爱女儿是有目的的,有谁不想当一个好父亲呢?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父亲对女儿都是含着深切的爱意的。

正如余光中向他的女儿介绍自己:“我不是别人,是你爸爸,爱你,也许比不上你妈妈那么周到,但不会比她少。” END 

参考文献:

费孝通:《生育制度》

刘中一:《社会记忆中的性别偏好》,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9月

陈光洁、汪芳芳:《探索与选择:当下我“重男轻女”思想刍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0期

穆光宗:《近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偏高现象的理论解释》,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1期

李树茁、韦艳、姜全保:《中国的女孩生存:历史、现状和展望》,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第12卷第1期

靳小怡、谢娅婷、韩雪:《婚姻挤压下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性别偏好-基于相对剥夺感视角的分析》,2013年3月

张志强:《日本新时尚-重女轻男,晚生少育》,环球长镜头

陈源:《房地产热与现代婚姻家庭观念的互动论分析》,社会学研究,2010年11月刊

蒲艳萍:《房价与生育偏好-来自CGSS的证据》,经济师,2020年第5期


 生命的根本需求 
 是渴望被看见
交易担保 武志红心理咨询 点击预约咨询 Mini Progra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