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规矩】 问路时,双方须遵循的礼节习俗

 吕长鸣311610mU 2020-10-06

【老北京规矩】

问路时,双方须遵循的礼节习俗

2011年09月03日

在京味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只见过了邓家庄,人烟渐少,那时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一望无际都是些蔓草荒烟,无处可问。走了里许,好容易看见路南头远远的一个小村落,村外一个大场院,堆着大高的粮食,一簇人像是在那里扬场呢。喜得他(安骥)一催驴儿,奔到跟前,便开口问道:‘那里是东庄儿啊?’只见那场院边有三五个庄家坐着歇乏,内中一个年轻的转问他道:‘你是问道儿的吗?’ 公子道:‘正是。’那人说:‘问道儿,下驴来问啊!’公子听了,这才下了驴。那少年道:‘你要找东庄儿,一直的往西去就找着了。’公子道:‘东庄儿怎么倒往西去呢?’内中一个老头儿说道:‘你何苦要他作甚么!’因告诉公子道:‘这里没个东庄儿,你照直的往东去八里地,就是青云堡,到那里问去。’”

这一段写得很有意思:安公子寻找东庄,向路边的“庄家”打听如何走。由于安公子自幼没有外出过,虽也读过书,是个秀才,但是社会上的礼节习俗不清楚,所以在问路时,依旧骑在驴上。对方看到安公子没有下驴问路,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便指“瞎道儿”,明明应该往东走,却告诉安公子向西走。幸好另外一位“庄户”很朴实,及时的告诉了实际方向。避免安公子跑“瞎道”。

这段描述涉及到的,是一个被老北京人很看重的礼节习俗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外出到一个自己不熟悉地方,这就会出现迷路或找不到某一个地方的问题。在这时,向当地人问问路,请对方帮助指明一下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我们在问路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地尊重对方,要表现出诚意来。

按照目前的社会情况,您外出肯定是骑车或开车。当您问路时,首先要从车上下来,不能双腿跨在自行车上,或摇下车窗,坐在汽车里问路。由于向对方问路,实际是打搅了对方,给对方添麻烦,所以一开口,就应该先向对方表示歉意。如“大爷,麻烦您一下,向您问个路”、“大妈,很不好意思,打扰您了。向您问个路”等等。当对方给自己指明了道路的方向之后,一定要再谢谢对方,然后离去。

问路人应该讲礼,被问路人也应讲礼。

当别人很客气地向自己问路时,必须要尽自己所知,详尽的告知对方。特别是外乡人前来向您问路时,即使自己的确不清楚对方所问的问题,但由于自己是当地人,肯定比对方要熟悉当地的各种情况,特别是面对外地朋友,您应尽地主之谊,所以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对方找到能够问清道路方向的方法,千万不要一推了之。如果是在城市里,由于街巷纵横交错,不好辨识,所以如有笔纸,可以为对方画个简图。甚至在自己方便的情况下,将对方送到要去的地方。

如果我们遇到的问路人不懂礼貌,我觉得也千万不要蒙对方,因为对方既然向您问路,肯定有需要处理的事情,您如果蒙了他,真要是对方有急事儿,因为您的原因耽误了事情,这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另外,对方不懂得礼节习俗,是对方的整体素质低;您要是因为对方不懂礼貌而蒙骗对方的话,您的素质也就降低了。当然了,在遇到这种人的时候,在告诉了正确的路线后,如果时间允许、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善意地告知对方在问路时的礼节习俗,使对方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记得前些年北京市曾经有个口号:在中国人面前,我是北京;在外国人面前。我是中国。这个口号说得确实不错,如果一位当地人得罪了外地、外国朋友,对方会将“罪名”扣在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头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在外地人、外国人的眼里,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就是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

现在的口号很多,但大部分口号只要事儿一过,大家都记不住口号的内容了。但是这个口号我却记住了,并一直努力地按照这个口号所提倡的做。不过这个挺好的口号现在似乎已经不提了,不知又“创新”了其他一些什么口号。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