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30--长沙过贾谊宅

 虹72 2020-10-06

转:毕宝魁的博客

230--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西汉时的才子贾谊曾被贬谪到这里,三年间抑郁寡欢迟疑徘徊。万古以来,只留下你客居此地时的悲哀。秋草荒芜,我独自追寻着昔人离开后留下的陈迹,只见林木萧条空疏,斜日的余晖映照着古老的旧宅。汉文帝是历史有名的明君,对贾谊依然如此恩薄而无奈,湘水没有情感,又怎能理解当年贾谊凭吊屈原时的忧伤情怀?江山寂寞,秋风瑟瑟,落叶飘飘,枯木摇摆,我真的同情可怜你,当时究竟是为什么被贬谪到这样荒凉的地方来?

【注释】

[贾谊]西汉著名政论家,少年得志,为大臣所忌,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赴任途中在湘水凭吊屈原,作《吊屈原赋》。司马迁将其与屈原合写一传,即《屈原贾生列传》。贾谊宅:据说是贾谊在长沙的居处。《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九《江南道·潭州·长沙县》:“贾谊宅在县南四十步。”    [栖迟]居住停留。    [湘水]屈原自投汨罗江,江通湘水,贾谊曾于湘水凭吊屈原。

【评析】

       吊古之诗,多含伤今之意。吊古人之诗,多含自伤之情。否则就容易写成枯燥乏味的史论式的作品,难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受。本诗之妙正在于强烈的主观情感的渗入。

       首联点出凭吊之人,连贯古今。谪宦虽然仅仅三年,但留下的却是万古之悲。给人以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悲”字直贯篇末,奠定全篇凄怆悲愤的基调。颔联以眼前实景扣合题中的“过”(走访)字,写贾谊故宅的荒凉萧条,以景衬悲。贾谊在《鵩鸟赋》中有“庚子日斜兮,鵩集于舍”,“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的句子,诗人巧妙地借用“日斜”、“人去”的字面,融入自己的诗境,浑化无迹。颈联转折叙事,寓意深刻,“汉文”句有潜台词,意谓贾谊遇到汉文帝那样的明君尚遭贬谪,其他尚有何说?自己的贬谪也就不值得悲哀了。豁达之中悲愁更深。“湘水”句表面叹贾谊,实则伤自己。贾谊吊屈原,屈原不知,自己吊贾谊,贾谊不也是不知吗?伤感之意又翻尽一层。尾联抒感,情景交融,“何事到天涯”有双关意,贾谊不该被贬谪到这天涯之地,我刘长卿又是为何到这里来呢?这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谄佞小人们的谴责和控诉。

       本诗结构安排值得借鉴。喻守真说:“首联点宅,颔联点景,颈联点事,末联抒感。颔联上句是俯看,下句是仰望,颈联上句是褒,下句是贬。写景用事,都恰到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