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02--章台夜思

 虹72 2020-10-06

转:毕宝魁的博客

韦庄

韦庄(836?-910),字端己.谥文清,后人因称“韦端己”、“韦文清”。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晚年居成都院花溪杜甫草堂遗址.后人称“韦浣花”。昭宗乾宁元年(884)登进士第。后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为晚唐五代重要词人及诗人。与温庭筠齐名,史称“温韦”,为花间派代表词人。有《浣花集》。

202--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见,秋雁又南回。

【译文】

凄凉幽怨的瑟音在漫漫长夜中飘荡,萦绕瑟弦的声音像凄风苦雨一样悲哀。面对青灯听到那种裂人心肝的楚角之声,眼看那一弯残月又悄悄地挪下章台,更令人悲伤满怀。春日的芳草如今开始枯衰,盼望的好友久等不来。家中的书信又不能收到,想要寄封家书而那些秋雁已南回。真是雪上加霜,哀哉复哀哉!

【注释】

[章台]汉章台宫中有章台,台下有章台街。    [燕角]以角吹奏之楚音,声调凄清悲凉。    [乡书]指家信。

【评析】

此诗抒写怀人思乡之情,幽恨绵绵,令人肠断。

题目为“章台夜思”,而重点则在“夜思”二字,全诗便以此二字立意布局。前半首侧重写夜,夜景中含思情;后半首侧重写思,思藉夜景来表现,情景相生。首联从听到瑟声写起,“怨”状瑟音,也含听瑟人之情,“风雨”是形容瑟声之凄苦的,并非实写,否则“残月”便不好诠释了。颔联接着写“闻楚角”,须知清瑟、楚角均是哀曲怨调,均是牵动客子之乡思的声骨,再加上一盏“孤灯”,便写出一种况味,描绘出一幅凄清暗淡,充满压抑气氛的客子暗夜思乡图。以所闻所见来写夜景,极力渲染寂静孤独的气氛,为后半首的抒情张本。后半首转写“思”字。前三句连续从三方面写“思”的具体内容,一用比法,二用赋法,一气贯注,虚实相映。末句点出秋字,倒贯全篇,使全诗笼罩在阴冷暗淡的气氛中,把“夜思”抒写得淋漓尽致。近人喻守真分析此诗云:“上半段只就闻见写出夜景,至颈联然后实写‘思’字。思些甚么?韶华已逝可思,故人不来可思,乡书难寄可思。一个思字分三层写出,那末客思的无聊.即可想见。结句点出时节是秋,尤其可思。”(《唐诗三百首详析》)

皎然

皎然(720-800前后),字清昼,一作昼。僧人,俗姓谢,为南朝宋谢灵运十世孙。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出家为僧,在杭州灵隐寺受戒.后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与颜真卿、刘长卿、韦应物、顾况等交往,刘禹锡幼年曾受他指点。诗多描写山水.宣扬禅理,也多送别酬答之作。有《皎然集》(即《杼山集》)十卷。另有诗论专著《诗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