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的异性朋友,可能是长寿的关键?半世纪灵长类研究得到了最新结论

 中医师郭绍伟 2020-10-06

▲狒狒。图片来源:Pixabay

我们的寿命会受到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朋友越多的个体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而更高的社会阶级保证了个体能获得更丰富的生存资源,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带来寿命的提高。

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将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这些结论。

在与人类基因相似度高达 94% 的狒狒种群中,这些社会因素对于它们寿命的影响与人类截然不同。

在这种非人灵长类的社群中,雄性地位越高,其寿命反而越短;而与异性的友谊越亲密,它们的寿命就越长。

安博塞利的狒狒研究计划

1963 年,当 Jeanne Altmann 与丈夫 Stuart 来到肯尼亚的安博塞利盆地寻找合适的狒狒研究场地时,她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狒狒的世界中度过。

在马赛-安博塞利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后,她回到了芝加哥大学。

这一年的经历让Jeanne对狒狒产生了兴趣,1971年,在Stuart的劝说下,他们重新回到了肯尼亚公园,并一同创办了直至今日的安博塞利狒狒研究计划。

安博塞利项目的开创,促进了不少对野生动物生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狒狒的生态观察

有了 49 年的庞大数据库,科研团队能够探究其他野生动物研究项目无法解答的问题。

比如,影响狒狒,尤其是雄性狒狒生存状况的社会因素是什么。

由于雄性狒狒在种群中的生活状态不如雌性稳定——它们更容易受到阶级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种群间流窜。

因此,探明雄性狒狒的生存状况,需要大样本量的支持。

沿用 Jeanne 的研究方法,如今的安博塞利项目负责人 Susan C. Alberts 带领团队分析了数据库中的 542 只成年狒狒自 1984年1月到2018年12月以来每一天的生活轨迹。

他们想要知道:狒狒的寿命与其社会联系/社会地位是否相关?这种关联性是否可以被套用在人类社会中类似的情况中?

在狒狒研究中,上述两个抽象的社会概念可以通过两个具体的行为指标“换算”:理毛频率及对抗行为。研究团队记录下每只狒狒与同伴之间的配对理毛行为,并由此计算出每一只狒狒的社会联系水平。

雌性狒狒个体有同性、异性两个社会联系水平的指标,而由于雄性狒狒中较少出现同性间的理毛行为,它们只有一个异性社会联系指标。

对抗行为的计算方式要更为复杂一些:“合格”的对抗行为指“战局”的两个成员中,一个仅表现出攻击/中性行为,而另一个只表现出屈服行为。

研究人员们以一个月为周期,通过记录、累加群体成员每个回合的战局成绩,将总成绩通过配对算法矩阵的换算,得到该成员当月的排位(社会等级指数)。

社会与寿命

通过分析安博塞利狒狒的寿命和社会联系/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们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在过去,科学家们一度认为,雄性狒狒结交异性“好友”是一种对未来生育机会的投资。

而本研究却显示,对于雄性狒狒而言,单纯的异性友情不仅真实存在,而且还能为雄性带来好处:与雌性关系较为亲密的雄狒狒死亡率较低。

异性社会联系评分高一个标准差,雄性狒狒的死亡率会降低28%。

科学家们认为,由于安博塞利盆地的狒狒群中,近半数的雄性在生育年龄段之内死亡,雄性狒狒的自然寿限受到他们在最佳生育年龄段间存活率的影响。

因此,异性关系更好的雄狒狒死亡率较低,自然寿限也更长。这是首个在人类以外的生物中发现了雄性自然寿限与其社会联系之间存在相关性的研究。

对雌性狒狒而言,寿命与社会联系之间的关系要更为紧密:异性社会联系评分提升一个标准差,雌性狒狒的死亡率能降低 31%。

此外,同性友谊(37%)比异性友谊更有利于提升它们的存活几率。根据以往研究的结果,这是由于更好的同性关系可能带来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盟友,以及在在竞争有限的交配资源时,更易获得其他雌性的容忍等。

社会地位对于狒狒的影响与人类截然相反:对雄性狒狒来说,社会地位提高可能意味着死亡率的上升。

一些研究证据或许能解释这个结果:社会等级越高的雄性狒狒,体内的睾酮及糖皮质激素就越多。这两种激素都具有免疫抑制的功能,可能对狒狒的生命周期造成影响。

其次,狒狒的高社会等级通常与更快的表观遗传衰老相关。社会地位越高的狒狒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越高,这意味着高地位狒狒可能出现更多的急性炎症反应。

对于雌性狒狒而言,社会地位并不能显著影响自然寿限,这与普遍研究结论不同。

但研究者们认为,雌性的社会地位可能间接影响了它们的存活状况——由于社会等级越高的雌性朋友越多,而社会联系又会对死亡率产生了影响,社会地位在雌性自然寿限中可能扮演了调节的角色。

对人类的启示

这项研究或许能够推动我们对人类寿命的理解和调控——许多研究证明,人类寿限的增长在狩猎-采集社会就已经开始了,这远远早于农业的出现以及西方药物的发展。

因此,部分研究者认为,单从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来探究人类寿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想要真正理解人类寿限的增长,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寿命较长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自然寿限与人类的异同,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类寿限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

安博塞利计划的意义不仅在于更好的保护野生狒狒种群,它对于帮助我们了解自身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过去,安博塞利团队平行研究的证据,为荷兰战后新生儿的疾病学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随着项目的发展,或许未来有一天,人类寿命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会在安博塞利计划的支持下,得到更清晰的解答。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科研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