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修园三字经    呕哕吐第十六(呃逆附)【附方】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0-06

原书附方

(1)二陈汤(见中风附方)

(2)小柴胡汤(见咳嗽附方)

(3)吴茱萸汤(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4)大黄甘草汤(见隔食反胃附方)

(5)进退黄连汤:《医门法律》方。主治关格。

黄连(姜汁炒)干姜(炮)人参(人乳拌蒸)各5g桂枝3g半夏(姜制)5g大枣2枚 进法:用本方七味(实为六味),俱不制,水三杯,煎一杯,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2g。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

(6)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伤寒论》方。凡呕家夹热,不利于香、砂、橘、半(木香、砂仁、橘皮、半夏)者,服此如神。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5g水煎服。

(7)代赭旋覆汤:即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方。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效。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症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4枚 水煎服。

增补新方

(1)藿香正气散(见泄泻附方)

(2)玉枢丹(见隔食反胃附方)

(3)保和丸(见心腹痛胸痹附方)

(4)小承气汤:《伤寒论》方。有轻下热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秘结,腹中胀痛。

大黄12g厚朴6g枳实9g水煎服。

(5)竹茹汤:《本事方》方。有清胃止呕之效。主治胃中积热,食入即吐,舌红苔黄。

竹茹6g半夏6g干姜6g甘草3g生姜3片 大枣2枚 水煎服。

(6)小半夏汤:《金匮要略》方。主治心下支饮,呕吐,口反不渴。

半夏10g生姜6g水煎服。

(7)苓桂术甘汤(见气喘附方)

(8)温胆汤(见眩晕附方)

(9)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方。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主治梅核气,症见咽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胸胁满闷,或咳或呕等。

半夏12g厚朴9g茯苓12g生姜9g紫苏叶6g水煎服。

(10)左金丸:《丹溪心法》方。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火犯胃,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吐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

黄连180g吴茱萸15~30g上药为末,水泛为丸。

(11)理中丸(见血症附方)

(12)来复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有化湿止呕之效。主治夏季贪食生冷,暑热内伏,霍乱吐泻。

硝石 硫黄 玄精石各30g五灵脂 青皮 橘皮各60g醋煮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

(13)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方。有滋养肺胃,降逆和中之功。主治胃阴不足,症见气逆呕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肺阴不足,症见咳逆上气,咳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麦门冬60g半夏9g人参6g甘草4g粳米6g大枣3枚 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