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昵称16619343 2020-10-06

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

归时更清绝,竹影踏斜阳。

——陆游《北岩采新茶》

千百年来,茶早已成为中华儿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的诗歌数不胜数,一首《北岩采新茶》更将饮茶的口感和心理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从小爱茶。午后,泡上一壶茶,在清醇幽香的环绕中、在阳光的沐浴下,听父亲讲茶,是最惬意的生活。

从“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到唐宋茶文化的兴盛,再到明清的普及,茶文化伴随着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

如今,茶文化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成为各国交流的纽带。可以说,茶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六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以下简称《茶》)的推出,给我上了一堂“百科书”式的茶文化大师课。没有专家的说教,以世界各地60位茶人的“草根式”鲜活经历,在平凡普通又诗情画意的讲述,让我对斑斓的茶文化图景有了具象的感受。

在此纪录片播出前,知名度最高的是《茶马古道》和《茶叶之路》,但影片都落脚在宏大叙事,茶文化只是叙事的辅助。《茶》围绕“茶文化”叙述,填补了我国在茶文化纪录片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此部纪录片豆瓣评分8.8,掀起了一阵“茶”文化的热潮,无论呈现手段、故事化讲述方式、细节刻画都引发了观众的兴趣,但在我看来,最触动人心的还是“茶文化”振动灵魂的力量。

因此,我将围绕“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茶文化印记的追寻、传承和认同与交融这三个方面,结合我的感悟和思考,解读茶文化的匠心与传承。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01、茶文化印记的追寻

①茶馆:是生活更是文化符号

茶馆曾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交空间。最早,茶馆的雏形是唐代时期“炒茶”的商店,明清时遍布全国大小的街巷。当时的茶馆,是过路的商客休息解渴的地方。

如今,茶馆文化在北京、四川等地盛行,而不同地方的茶馆各具地域性标签。

影片中,观音阁老茶馆是生活的写照。天不亮就起来打理茶馆的赵阿姨、没有正式招牌的茶馆门、赤裸着膀臂悠闲聊天的茶客、一块钱的随意续杯……

镜头中的茶馆充满了生活的喧嚣,三三两两簇拥着围坐在茶桌前,看孩子的阿姨、打麻将的闲客,这里安逸、开放、舒适、充满烟火气。

对于老茶客来说,无论多忙,只要来这喝杯茶,心就会放松下来。赵阿姨经营茶馆辛苦又不赚钱,但为了这些老茶客,依然坚守在这里。因为茶源于生活,茶也是他们的生活。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如果说,观音阁茶馆充满生活气息,那么,北京茶馆已经上升为文化旅游景观。

对北京茶馆的描述以外国人唐云的视角推进:茶馆门口迎客的小哥、舞台上的京剧表演、茶桌上四碟传统小吃、茶馆里拍照的游客……

与四川茶馆相比,北京茶馆所在的阁楼相对封闭、正式,是游客体验茶文化的好去处。

在我看来,四川的茶馆是流传下来的记忆,北京的茶馆是文化记忆的复刻。如今的茶馆,依然是生活的写照,但更多是历史的复现和茶文化传播的景观符号。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②茶具:品茶之道的媒介

茶人负以(茶具)采茶也。——《茶经》

“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茶具是品茶悟道的媒介,使用什么茶具盛茶、饮茶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

纪录片中,各不相同的茶具应有尽有:成都茶馆的长嘴茶壶、蒙古族冲泡奶茶的瓷碗、广州熬制凉茶的砂锅、印度人喝完随手摔碎的土碗、马来西亚人拉茶的铜杯、日本茶道中讲究的茶筅……

无论是刻意的变形,还是看似随意的“粗制滥造”,茶具传达的是不同的茶道。

最“炫酷”的要数成都茶馆的长嘴茶壶,在茶艺人的手中耍出精彩招式,成为茶馆的仪式性表演。

在我看来,长嘴茶壶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工具,更蕴含着茶人的智慧和对客人的尊重。茶馆一般相对较拥挤,伙计为了不打扰茶客品茶和交流,给予客人足够的空间,设计出观赏性与实用性俱佳的长嘴茶壶。

镜头即对焦精致的茶具,但更多的是看似随意的盛茶容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印度土茶碗。土茶碗就是用土烧制成的小碗,印度人用此喝奶茶,喝完就随手丢掉摔碎,对他们来说相当于一次性的茶杯。

当我心中质疑,烧制复杂的土茶碗只用一次多浪费时,影片给了我答案。原来,印度人认为茶碗取自泥土,用完也应当还给自然。

取自自然,还于自然,印度民族的自然观通过茶碗这一媒介跃然屏上。

影片中,既有日本茶道的“精致茶具”,印度民族的“自然茶碗”,更有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一次性纸杯等“随意容器”,各具特色的茶具汇集在同一影像空间,让我看到,茶是精致的艺术,但更是随意率性的生活所在。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③茶马古道:茶叶旅程的载体

茶叶走出国门,将茶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靠的是茶人一步一步地走出的茶马古道。

最初,茶马古道起源于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茶马互市”,逐渐形成为滇藏线和川藏线两条路径,分别连接到印度、尼泊尔等地。

纪录片中展现的是川藏线,在高山和峡谷中的运输,从雅安到康定的茶马古道完全是靠人肩扛背驼出来的。

以背茶叶谋生的人是“茶背子”,半个多月的旅途,考验的不是茶,更是背茶的人。

三四天穿烂一双鞋,肩膀磨起坚硬的老茧,听得见的汗水嘀嗒打湿了双肩……他们身上是三百多斤的茶叶,脚下是仅容一人的艰险道路,一不留神可能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

“要吐口水,涂在一双手,从按到搓,脚背,要把血液搓活转了,才能起步走。再苦,日子还是要过。”

唯一尚在人世的女茶背子道出了那段模糊的历史,随着老茶人的离开,那段历史变得越来越模糊。

旅途虽苦,但是仍要不畏艰难地克服重重困难传播茶叶和文化,先人在这段茶路上付出的艰难和努力,是我们无法忘却的,也象征着匠人精神的传承。

如今茶文化在全球盛行的背后,是一位位茶背子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的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茶叶运输之途。在这段茶叶的旅程中,茶马古道是历史的见证,茶背子更像茶文化的“信使”,他们身上不仅背负着货真价实的茶叶,更承载着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02、茶文化的传承

影片聚焦茶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不同民族“当下”仪式化的传统和风俗,弘扬和延续“曾经”的茶文化的精髓。

  • 茶祭祀

以茶祭祀祖先是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纪录片中主要讲述了云南景迈山布朗族茶祖节、恩施土家族的傩戏祭祀。

祭祀的仪式大同小异,但都是用自家当年最好的茶来敬奉茶祖、感恩先人。

纪录片的第一集是布朗族茶祖节,每年清明春茶采摘接近尾声时,布朗族人汇聚到茶祖帕哎冷神像前,用最好的茶洗浴茶祖神像。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茶祖发现了治病的茶叶,才拯救了遭遇传染病的布朗一族。

布朗族人从没忘记先人的馈赠。他们坚信本民族族人的灵魂依然生活在深处,也坚信每颗茶树都有灵魂,茶魂保佑着他们的茶园。祭祀当天,布朗族茶神的儿子苏文国会带领族人呼唤茶魂,把所有的茶魂都叫来与族人共度佳节。

以茶祭祀的传统是每一个茶人后代对先辈的感恩,感恩自然馈赠,敬畏祖先的付出。感恩自然、知恩图报、敬畏自然,茶祭祀中蕴含的是不忘本、知感恩的民族文化。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 斗茶

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拉祜等民族都坚信自己是茶神的子孙,每年四月的斗茶赛是他们比拼的时刻。

斗茶的传统由来已久,从唐宋时期,已成为社会公认的评判茶叶质量之法。如今,斗茶即是技艺的比拼,更是各族人对各自茶神的捍卫。

每一年茶人都铆足了劲备战斗茶比赛,在我看来,如今的斗茶更是茶道的比拼,不仅在于茶叶的优劣和茶艺的高低,更是民族信仰的捍卫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切磋。

茶文化的传承在开放的竞争中达到“百花齐放”。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 茶禅

禅人是茶叶文化传承的又一“信使”,茶叶传达到日本并演变出日本茶道是僧人的功劳;西藏赞丹寺大型机器搅拌制作油酥茶是寺庙僧众对茶艺的改进;浙江径山寺的点茶法是日本茶宴的源头……

“茶禅同味”,茶与禅相生相依。太姥山顶白云寺的长静和尚传承着给香客泡白茶的传统,太姥山“天无三日晴”的独特气候对晒制白茶不利,长静却从中参悟到了禅修之道。

“茶味跟人生的味道一样,跟禅的味道也一样,因为茶叶有生命,它跟人一样,你对它越了解,你做的茶越好。”

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正如去拉萨大昭寺朝圣的藏族人随行必备的油酥茶一样,茶是朝圣路上止渴充饥的必需品,更是人生信仰的纽带,连接着道路的艰辛和美好的向往,这是朝圣之路,更是人生的修行。

茶味同人生之味。茶中蕴含着禅意,茶中充满了人生的哲理,茶与禅、茶与修心悟道早已融为一体,精神上的互通让茶与禅达到“茶禅同味”的境界。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03、茶文化的认同与交融

① 自然观:茶与人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

“然天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叶茶,烹而啜之,以遂其自然之性也。”——朱权《茶谱》

茶是人与天地自然合作的成果,蕴含着中国人服从天地的传统自然观。

  • 不发酵的绿茶 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
  • 轻微发酵的黄茶 比绿茶多了一份柔和
  • 不炒不蹂的白茶 最多地保留了自然原味
  • 半发酵的乌龙 散发出千变万化的香气
  • 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当今最受欢迎的茶
  • 发酵最长的黑茶 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如果说各式各样的茶树是自然的孕育,那么不同功效和口感茶叶的诞生则是中国人顺应自然,以天地之物巧手合作的成果。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古老的茶树在中国生长,只是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自然规律顺应和服从。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一片茶叶、在一杯茶中。每一种茶都在人们的生活中馈赠着人类,关照着我们的生活。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分解油腻、弥补高原维生素的缺乏。

茶,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这片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天人合一”的共生不止于对自然的认知,更是人们价值观与自然规律的高度融合。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②处世观:中和思想

万物有机的和谐统一是“中和”之道的核心,是茶文化最具特色的传统风格。

在每个饮茶人来看,无论煮茶的动态、品茶的过程和茶道礼仪动作都应具有端庄典雅的中和韵味,每一步都要做到“刚刚好”。

茶道的中和风韵,同儒家“中庸”思想不谋而合。茶叶在生长过程中讲究昼夜时长、光照的均和,在制作过程中讲究力度的中和;在品味中茶与奶、油、花的比例和谐更是变幻出无穷的味道。

由此而看,茶与万物恰到好处的“中和”,不正是《中庸》所讲的“不偏不倚”?大的方面是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和谐;从小而看是待人接物恰到好处的不偏不倚。

合于天性,合于自然。饮茶让我们保持头脑清醒、心平气和,这份和气之神也助力我们平和地处理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茶文化中清新、平和、自然的精神,是茶道中鲜明、客观的表达,也是儒家思想的融合统一。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③人生观:乐观积极

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影片中有一位特殊的茶人让我印象深刻。他是恩施玉露茶师傅徐凌,油茶汤的滋味是他的最爱,但是他永远没法说出来。但一千多年唐朝玉露茶的传承却在他的心里,他说可以听得到玉露茶的声音。

饮茶之乐,乐在心头。茶叶就像是不远万里的好友,对坐而饮、心心相印、欢乐至极。“ 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是苏东坡嗜茶的快乐 “为饮涤尘烦”是韦应物消除人间烦恼之茶;“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茶是白居易的终身良友……

以茶品味人生,乐天安命,饮茶快乐中是儒家积极乐观的“乐生观”的展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乐趣,在一杯一盏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抚慰心灵魂。积极入世的乐观精神影响着代代茶人充满信心、乐观自信地面向未来。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04、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我们的启示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年多年。”

两千年以来,从历史悠久的煮茶、流行一时的煎茶、妙趣横生的点茶、最后到经久不衰的泡茶,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传承发扬的茶文化的匠心和精神是永恒的。

①传统茶艺的失传与继承

受到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喝茶的场所在锐减,茶馆已经不是曾经的老茶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人文旅游景观。

影片中反复提及的是老的茶人每年坚持手工制作点茶叶。四川雅安的老师傅是黑茶人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古老的制造工艺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使粗叶成型,如今现代化高科技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工艺。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茶艺的损失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人类文化史的劫难,千百年来茶人延续的传承在新时代下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潮州工夫茶可以称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刘峻周的曾祖父在十九世纪时到格鲁吉亚培育茶树,形成了“刘茶”,如今他辗转几次去寻找“刘茶”。

茶叶的传播也与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融合,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传承着茶的文化。在国内找不到踪迹径山茶宴,在日本以四头茶会的形式保存了下来;日本人塚本受老师委托将尺八的吹奏方法传回中国,如今每年两次来中国免费开课徒。

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人在这里学会了礼道,有人在这里与祖先重建了联系,有人在这里感到了生命的呼唤。茶几经千百年的传承,历经时代的大浪淘沙,看似有所失传,但其实只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以另一种形式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茶的世界里,茶叶匠心的传承永绽光芒。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②茶文化与生活“殊途同归”的融合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是布朗族的信仰之源;是哈尼族的婚嫁礼品;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源。……虽然茶在各个民族中有不同的变化,但总体上,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对天地生命的感恩。

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茶与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演变。英国下午茶、印度奶茶、欧洲红茶,茶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融入。

茶叶看似品种各异,形态各不相同,但它走过的漫长旅程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是土地上生命与生命的融合。

美国摄影师马修在寻找茶魂的摄影之旅中不可思议地认识了他的妻子;英国的大卫陪妻子去茶屋喝茶是生活的仪式;牧民米吉用生命去寻找雪菊是对妻子的爱……

虽然地域和环境不同、民族与国籍不同,但这只是表象的“殊途”,茶叶源自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中,爱和生活是茶文化“同归”的主题。

茶在漫长的旅途中,跨越了民族和距离的隔阂,实现的是跨文化的传播,最终回归到茶的本真,在最平凡和普通中触及人的心底。

从《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品茶文化之匠心传承,悟人生之禅意修行

写在最后:

广袤的大地,不同的族群,世界各地的人们生活因茶而交融在一起。它承载着旅程的艰辛,历经了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生活之美。

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