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程时钿的随笔《跳台乐园》

 黄石新东西 2020-10-07

跳台乐园  

听爷爷说,门前港渠轶事多,我耷拉着小脑袋,童心荡涤。爷爷的白胡须密密匝匝,与干枯的兰花指一触,那轰轰烈烈,九死一生的爱国情结便猎猎飘扬,摇曳生姿。  
“娃儿,多亏了那港渠,藏了身!那年日本侵占了大冶县城,烈日当头,踢踢踏踏的马蹄声尖利震耳,我和生瓜蛋子们扑腾着狗刨。港渠距路边仅十米之遥,进退维艰,我带头一个掺水眯,起身时顺手薅起两大坨黑泥,一通乱抹,死党们在惊愕中心领神会,五六个黑娃骨碌着眸子,抖抖索索。为首的鬼子努努嘴,狐疑片刻,扬长而去。”  
这段往事被爷爷多次提及,感受战争残酷的同时,也被红色港渠深深吸引,随之而来的是疯一般的追捧。一波接一波的纵跃,淤泥翻涌,娃们全然不嫌,头发,脸蛋,周遭都脏兮兮,连蚂蝗吸血都凛然无畏。这一方逸趣园,妆容朴实,浑然天成,一条河床溯溪而下,灵动绵延,鱼虾嬉闹,煞是快活。  
勤劳团结的族人有愚公移山的胆识和智慧。听爷爷说,湾子里的男丁彪悍生猛,浅漏的河底被硬生生凿开了花,泉水叮咚响。“力拔山兮气盖世”,上游是“浣衣宫”,下游是“海龙宫”,中间是维系情感的跳台。为了改变水势,呈现“豁开青冥颠,泻出万丈泉”的错落感观,勤劳与智慧融合,汗水与青春翩跹,肩挑背驼,箢篼,竹杠,尼龙绳,花岗岩,水泥,石硝粉……,朴女憨男,精诚合作,一尊长4米,宽1.5米,高2.5米的“水立方”跳台初露峥嵘。  
受地理位置局限,无法拓宽港渠,田塍、地垄寸土寸金,港渠优渥,乃生存之本,旱涝保收,网鱼捕虾,于轻解馋,于重惠民,人间福祉。  
记忆中,港渠是一处水草丰美,鱼虾富饶之所。一到三伏天,娃们不识热,更不怕热,百无聊赖的时光,没有当下的手机诱惑,港渠那一方跳台,汨汨流淌,流淌着无穷无尽的乐趣,纵身一跃中,有囧相揶揄,有口哨尖叫。“神兵天降、鲤鱼打挺、团身空翻、混合乱弹……”,王者与青铜,一目了然。  
跳台如睡美人,凹凸有致,凹处平整,开阔,如闸口堤坝,中路被长方体花岗岩隔开,巴掌宽,与凸齐肩,一为跨越便利,二为分流防涝,三为炫技跳台。  
跳台如母爱博大,敞开怀抱,让“三六九等”恣意雀跃。壁岩两端嵌有钢筋扶手,夯实有力,游累了,跳乏了,小娃们蹲在浅水滩,听大娃们吹牛皮,秀跳姿,最牛掰的属“上天揽月,下海捉鳖”这句神侃,后来想想,跳台不正是一汪浅海吗?它如游戏乐园,趣味盎然。  
如今,港渠逼仄,鱼虾隐遁,水浅浑腥,萧萧瑟瑟。这一道港渠,这一方跳台依然矗立,虽无往日神采,却含感恩之源。我时常踱步秀野,幽会港渠,那“浣衣宫”佳丽难觅,“海龙宫”掠影无踪,横亘其中的跳台,斑驳突兀,两边的石墩龟裂,露出绣蚀,绿苔包裹着老迈,与跳台耳鬓厮磨,互诉离觞。  
现在有更舒适,更优雅,更为高大上的游乐场所满足大众的夏日需求。那里的水更为清澈,明亮,沉湎其中,总会不经意回到童年,回到那水波潋滟,鱼虾绕膝,跳跃翻滚的美好时光。  
程时钿,大冶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传统文化,爱好文字。有豆腐块发表报刊杂志。

程时钿,1983年出生,“港湖诗书画协会”会员,喜欢传统文化,爱好文学,偶有文字见报。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