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家科:骂街

 老鄧子 2020-10-07
骂街  文/刘家科

自打村里有了广播喇叭,骂街的就逐渐少起来,再后来,几乎就没有会骂街的人了。用广播喇叭发布信息,调整心态,倒是比骂街效率高得多,也文明得多。可是也有人说,少了骂街这营生,村子里这幅风俗画便缺少一种特色和味道。要是把村子里的生活比作一首古老而原始的歌谣,那么骂街就是这首歌谣的伴奏。这种伴奏尽管有些野有些酸有些辣,但它恰像烧菜放佐料,能把生活中那种原汁原味给提出来。

最文明的骂街其实是一种语重心长的劝诫,一句一句掏心窝子的骂声,能唤醒被骂者的良知。王老五是村里种菜园子的能手,他靠着一身的精明和一双摇辘轳磨得层层老茧的大手,维持着五口之家三分薄地的生活。可就有爱占便宜、手不干净的人,趁一早一晚王老五不注意的时候,捎走人家几只北瓜,几个茄子,只想回家美美地吃两顿北瓜饭,炒两盘茄子菜解馋,没想到王老五要用这点瓜菜换粮食、打油盐酱醋,维持一家人生计。事情发生后,王老五一怒之下,站在街口的高台上,冲着他怀疑的对象大嗓门骂开了:

“你听清了啊,你这个混账东西!俺那北瓜正长个儿哩,俺那茄子还没有落花哩,你先给摘去吃了,你他妈的不是糟蹋事儿吗?你不想一想,俺家就只有三分园子地,俺一家五口人的口粮靠的是用瓜菜去啊,俺上有80岁的老母亲,下有5岁的小孩子,俺容易吗?你他妈晚上躺到炕头上,抚摩着胸口想一想,你的良心在哪里?你对得起80岁的老人吗?你对得起5岁的孩子吗?……”

大概是偷东西的人真的被骂声唤醒了良知,产生了自责,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竟偷偷地将摘去的北瓜和茄子送到王老五家的园子地边上。王老五早晨下地,见到送回来的东西,双手抱在胸前,向路过地边的乡亲们一遍一遍重复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啊,人心都是肉长的啊!”

最野蛮的骂街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什么话难听骂什么,什么话最能伤人骂什么,什么话骂出来最能出恶气骂什么,总之一句话,用最脏的语言,最损的语调,最高的声音,最长的时间,形成一种盲目的强烈的语言扫射,从而找回一种心理平衡。这样的人往往是吃了大亏,受了别人的暗算,又找不到报复的对象,这口气窝在肚子里肯定要生一场大病,大骂一场糊涂街算是把气放出来了,也算找回了一个面子,让人们知道咱也不是随便让人欺负的人,以后也好接着混日子。骂出来了,等于把气布袋放了气,心里就轻松多了。

最惊险的骂街是“找对子”。目的是骂出对手来,对手一旦出来,就要对骂,由对骂进而对打,有时会酿成伤害事故。但有一点儿,在对手出来之前,一般已有相当多的观众,在动手之时,肯定有人出面调解,所以酿成事故的情况算是特殊。村长女人性情刚烈、天生聪明,可她斗不过自己的丈夫。村长风流倜傥,爱串老婆门子。村长女人时常跟踪,看他到底与谁家娘们儿相好。村长当过几年侦察兵,特别的敏感,女人每次跟踪都被他觉察。村长女人心生一计并随即付诸行动:夜深人静之时,估摸村长已从麻将桌上转移到那个女人家里,她便顺着村里的三条胡同,把50多户人家的大门吊都虚搭上,等到四更天,她再挨门挨户查验,果然发现只有张寡妇家的门吊脱落了,这样试了三天,皆如此,她便认定村长相好的是张寡妇了。于是,她要与张寡妇叫个长短,争个输赢。

在一个农闲的傍晚,借村长外出之机,村长女人大骂出手,摆出个骂不出对子不罢休的架式。开头是混骂,只骂“那些爱偷汉子的贱女人”;紧接着是指桑骂槐,骂“那个死了丈夫,不守妇道,专爱招惹男人的臭姨子”;转而就指槐骂槐了,不骂李家的王家的孙家的寡妇,单骂张家的寡妇。而张寡妇紧闭大门,并不应战。村长女人见火力不够,就双手叉腰,从街口走到街心,直站到张寡妇的大门口大骂不休。

张寡妇见无可回避,只得出门应战。一时间形成激烈的对骂。一会儿双方都双手叉腰,摆开“剪刀阵”,一会儿双方都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对方,摆出那种“壶瓶骂”的架式。一边骂对方不要脸,偷人家汉子;一边骂对方没能耐,守不住汉子。到此时,已经在对骂中证实了村长与张寡妇的奸情。围观人越来越多,在众目睽睽之下,村长女人从腰里掏出剪刀,挥舞着直逼张寡妇。张寡妇也随手从腰里抽出剪刀,毫不示弱地迎过去,一时间两个女人扭打在一起。于是有人出面拉架,有人在一旁好言劝解,村长女人见目的达到了,找个台阶下来,一边骂着一边回家去。等到村长回到家来,见事情已在全村人面前完全败露,只得向女人认个错,保证以后不再拈花惹草。一场矛盾算是暂时解决了。

会骂街的人,一般都是精明人,每次骂街都有明确的目的,都讲个方式,掌握个火候,目的达到了,找个台阶就下来。而事情总有例外,就有那种骂街骂上瘾来收不了场的人。甚至有人三天不骂街就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浑身不舒坦。于是总爱找个茬口骂一回。村里有个刘杨氏就属这类人。大街上有块大石头,她但凡骂街必会坐在那块石头上,一骂就是半天,这半天的骂词都不带重样儿的。鸡毛蒜皮的值不得的小事都全成为她骂街的借口。有一伙儿挨过她骂的小青年嘀咕着要算计算计这个骂街迷。刘杨氏的园子里种着几畦胡萝卜,胡萝卜畦背上长着水灵灵的大白萝卜。小青年们趁傍晚的工夫把她那大白萝卜拔掉十几个,随后又原样插回去。好险呐,他们刚离开萝卜地,刘杨氏就来到园子里。她怀疑这些坏小子会祸害她的园子,可是仔细看了一遍,并没发现异常。第二天晌午,她再到菜园子时,发现十几个大白萝卜都蔫了。

刘杨氏搬个梯子上了房顶:“你们这些大姑娘养的、野地里生的死孩子,你们发孬发到你姑奶奶头上来了!俺那水灵灵的大萝卜,碍着你什么地方疼啦?你一棵一棵地给俺拔了!还有这么孬的吗?你祸害俺东西又戏弄俺人,拔了俺的萝卜,又给俺按上!俺×你娘啊,你给俺拔上来俺不知道,你又给俺插上俺也不知道,等到打蔫了俺才知道……”这伙小子们躲在一个背旮旯儿里听热闹,料到她会骂出这种词来,此刻,有一人手捏着鼻子,递过去一句:“你真是个傻×”。这一下刘杨氏激醒了。自知上了人家的圈套。于是更加恼羞成怒,她马上调整了思路,几乎是点着那几个小子的名字骂起来。那个泼劲儿,邪劲儿,狠劲儿,是多少年少见的。几个小子不敢再惹她,只得暂时吃个亏,以后再伺机报复。

在村里安装广播喇叭的第二年,刘杨氏寿终正寝了。以刘杨氏的死为标志,村子里的骂街史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原载《文艺报》,2005年5月获“首届‘金都杯’全国散文大奖赛优秀奖”。

作者简介:

刘家科,河北故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九八二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自幼喜欢文学和书法。已出版文学评论集《朝夕拾穗》、《窄堂碎语》,长篇报告文学《大爱无疆》,散文集《沙漠那边是绿洲》、《乡村记忆》和《刘家科书法作品集》等。散文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冰心散文奖,报告文学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等;作品《乡村记忆》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