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毕宝魁的博客 91--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过去的日子离我而去,想留也无法挽留;现在的日子使我心绪烦乱而更加忧愁。长风万里吹送南飞的大雁,正应当酣饮而登上高楼。您的文章象西汉那样雄浑厚重,而且兼有建安风骨的力度和通透。我诗歌的意境也很高拔,象南朝的谢脁那样清新明秀。我们都满怀壮志豪情,神思飞扬直上重霄九。想要抽刀断水水更流,想要举杯浇愁而愁更愁。人生在世不能开心,明天早晨我便披散开头发,无忧无虑地去摆弄小舟,随性所至而到处泛游。 【注释】 [宣州]今安徽省宣城。 [谢脁楼]即谢云楼,南朝诗人谢脁为宣城太守时所建。 [校书]秘书省校书郎的简称。 [云]指李云,李白的族叔。 [酣]尽情畅饮。 [蓬莱]海上三仙山之一。相传为神仙收藏秘录、典籍之所。东汉学者曾把藏书的东观称为蓬莱宫。唐人多用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此处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汉末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所倡导的刚健遒劲的文风。后世称之为“建安风骨”。 [小谢]即谢脁。 [览]同“揽”。 [散发]披散开头发,表示不受礼法约束。 [扁舟]小船。 【评析】 本诗作于天宝十二年(753)秋,为饯别族叔李云而作。从诗题看,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人只用“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轻轻点出送别酣饮之意,而以绝大部分篇幅抒写其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在现实的沉重压抑下心烦意乱,愁怀不解而想要归隐江湖的意愿。借题发挥,向族叔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伤。 起笔波澜突起,以两个类似散文的十一字长句,一气鼓荡,喷射出内心的积怨。复沓重叠的句式,拟人化的手法和时间上的承续和流动,造成强烈的抒情效果。弃我而去的“昨日”一事无成,而今日更使我心绪烦乱。两句诗中蕴含着诗人往昔岁月的多少坎坷、愤懑与不平,又牵动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愁和痛苦。“长风万里”两句忽作转折,写即席所见到的壮美开阔的景色和由此引发的豪情壮志,情调由低沉转向高昂。“蓬莱文章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似西汉而有风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自诩自己的诗歌清新出奇。“俱怀”两句合写双方的志向远大,青天览月的壮志暗喻澄清天下的大志。然而,无论志向多么远大,但却无法摆脱黑暗现实的羁绊,诗人在高扬壮志后,突然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样两个精彩的比喻逆转,形成强烈的感情上的反差,给人以极强烈的印象。最后两句则表达对于黑暗政治的决裂,再度表现一种天马行空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全诗抒情大起大落,感情飘忽不定,语言自然奔放,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奔放的艺术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