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运冠军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音教艺术网 2020-10-07

在第一期节目中,王弢在练琴时突然让赳赳猜自己吹得是哪位作曲家的作品,没想到赳赳没有半点犹豫地说出了:“舒伯特”,可是惊呆了许多观众。

后来的一期节目中,王弢换了另外一首乐曲,赳赳也依然对答如流。

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在他们的家中,有许多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赳赳今年才四岁多,认识的汉字不算多,却能够念出每一本书上写的作曲家名字,用自己的小手指着,一字不错。

甚至赳赳叫爸爸妈妈起床时,哼唱的都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小小年纪就有这样惊人的知识储备,这让很多人不禁开始好奇,这样知识渊博的赳赳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我想这与他爸爸妈妈的职业分不开关系。

耳濡目染

雄赳赳的爸爸王弢,是我国著名的单簧管演奏家,是中央音乐学院的第一位单簧管研究生,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授。刘璇在节目中曾说过,直到现在,王弢每天都要练琴,短则两三个小时,长到五六个小时不等。

而当王弢在家练琴的时候,赳赳有时就会陪在爸爸身边,听爸爸练琴。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在他们的家中看到,长此以往,雄赳赳自然会对这些作曲家以及各种乐曲熟悉起来了;

听音乐是每天必须

雄赳赳的妈妈刘璇是体操冠军,曾经很多次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多年的运动生涯让刘璇极为自律,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有详尽的规划。

刘璇对于赳赳的教育也是如此,她为赳赳制定了一张详细的时间表,赳赳每天就是按照这张时刻表上的安排,读书写字,进行一天的生活。

我们能看到,赳赳每天的休闲时间中,有一项便是听音乐,可见赳赳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是有音乐陪伴的。

而这张时刻表也将让赳赳慢慢地学会自律,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慢慢意识到,音乐将会成为他密不可分的伙伴,不难想象,长大的赳赳会变成怎样温润儒雅又有才华的翩翩少年;

将音乐故事融入生活中,加深理解

或许是从小受到爸爸的影响,赳赳对于音乐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渴望。他也想要自己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但是年纪尚小的他还不能做的很好,坐在钢琴前的他想要模仿火焰的声音,反而弹出了一片杂音。

这是时候王弢并没有立即纠正,反而是循循善诱地,把德彪西那首经典的《焰火》放给了赳赳听,为了加深儿子的理解,他还在音乐中加入了解说。

在讲完《焰火》后,王弢又拿出古琴,为赳赳现场演绎音乐中是怎样表达流水的。


在他的讲解下,仿佛真的看见了潺潺溪水顺着山涧流了出来,想来赳赳的体会应该更加深刻吧!

在访谈中,王弢却说自己其实并没有特意地对赳赳进行音乐培养,只是自己把一些音乐融入生活中,在合适的时候给赳赳讲述一些音乐故事,告诉他这段音乐产生的过程中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以此来拓宽赳赳的知识面。

王弢教授的教育理念值得很多家长学习,在音乐教育中,最为忌讳的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不论孩子是否能听懂,只是一味的讲解或者要求孩子不断练习,孩子只会因此感到无聊,同时也会对知识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到达相反的效果。

反而像是王弢教授的这种,一点一滴地引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简单易懂的说明,才能激起孩子对于知识的好奇与渴望,进而不断学习。

如果你也认同王弢教授的教育理念,请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哦!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跟其他读者一起交流你的感受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