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居上海的华裔著名女作家蔡玲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下午,陪同旅美著名摄影家龚建华先生拜访定居上海的华裔著名女作家蔡玲老师。龚先生旅美20多年。原来与蔡玲的父亲是忘年交。曾为蔡老先生拍过很多照片。也在美国见过蔡玲。龚先生是通过美国著名影星卢燕结识蔡老先生夫妇。与蔡玲老师分别也有10多年。现定居虹桥路美丽华公寓的蔡老师,一见我们,十分高兴。对我说:蔷生,我们也认识有10多年了。一句话,勾起我2006年的最初拜访。

古往今来,徐家汇历来是名家荟萃的宝地。比如说,天钥桥路上就相邻居住着叶永烈和俞天白等著名当代作家。离天钥桥路不远的肇嘉浜路上豪华的高楼建筑里(帝景苑),就定居着来自美国的华裔著名女作家蔡玲老夫妻俩。

2006年中秋后的一个黄昏。在蔡玲女士家的宽大客厅里,我们的话题是从她新近在上海出版的《古典式爱情》谈起。

《古典式爱情》反映的都是以台湾和美国为背景、上世纪5-60年代华人留美读书、工作的生活爱情经历。也是作家留学美国并在美国成家立业的一段生活写照。其中有的就是叙述了真人真事。如第5个故事《忘年结》,一个聪明美丽的喜爱黄色玫瑰的30岁女子,如痴如醉地与60岁的教授产生了浓烈的婚外恋,最终因被玩弄抛弃而感情崩溃走上了自杀的绝路。第14个故事《分手的时候》,则叙述了一对感情破裂的夫妻最终平静分手离婚的故事。其中就有作家第一次失败的婚姻影子。

旅居台湾、日本、美国长达几十年的蔡玲女士(笔名:范思绮),一生比较奇特。从小生长在大陆重庆。父亲蔡孟坚是民党老党员、黄浦军校毕业生,曾担任过国民党时期的兰州市市长和江西省省长。194912岁随父亲到台湾。高二随父亲到日本。在那里读高中二年。毕业后到美国密西根一个天主教大学读书。后在加州圣菏西州立大学毕业,拿到文学和图书馆学双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的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图书馆工作。

第一次婚姻失败后,与现在的先生赵继昌教授结婚已有31年。赵教授长期在任教于史丹福大学航空系。后被邀请回台主持成大航空研究所,在台住了10年。1991年至2002年期间,退休后他们回到美国加州。

东西方文化的长期交融,以及特殊的家庭背景,使她养成给了她刚柔并济,外秀内慧的性格,在文学、政治两大领域内纵横驰骋。她20多岁时在美国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主要写短篇小说,发表在台湾《联合报》、《自由谈》、《皇冠》等报刊杂志。

第一个处女作是一个剧本《潇逸草》,后改变成电影。反映的是一个台湾人到日本,与日本姑娘谈恋爱的故事。后来陆续出了长篇小说《七个珍重》和短篇小说集《葛莱湖》等,在美国和台湾产生较大的影响。她到美国胡佛研究所当研究员,主要研究两岸关系。胡佛研究所有许多研究人员,来自20多个国家,主要研究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蔡主要从事东亚政治方面的研究。当时访谈了很多台湾政要。蔡在台湾、美国结交政界、文化界的名人甚多。

有一张她与名人合影的照片,其中有蒋孝勇、郝伯村、张大千夫人,还有与李登辉合影照,包括与宋美龄等。

蔡铃夫妇曾在1979年期间来过上海。夫君的父亲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解放后在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文革”期间,在1968年被围攻殴打致死。那时回上海是参加平反追悼大会。当时回大陆给蔡的印象不好。蔡在《时报周刊》撰稿《追悼曲》,详细描述了她那次回大陆的感受。她在文章中这样说道:“在大陆办事,一切要靠单位,讲人情,走后门。”以后多次因工作需要,蔡来上海访问多次,对上海城市面貌的变化逐渐产生好的印象。由于美国佣工少,难请保姆且费用昂贵。所以最后在20029月,老夫妇俩最终决定选择回上海正式定居。

蔡女士爱好古典音乐、文学、戏剧、旅游、与朋友喝茶聊天等。每天晚上睡觉前往往看5张报纸:《参考消息》、《环球日报》、《新报》、《世界新闻》、《新民晚报》。问起她在上海的打算,她说:想搞两地四地区的文化比较。认为有些上海人不大懂礼貌,拥挤时撞人不会说道歉。对陌生人缺乏微笑等。她曾经也担任过台湾一个环境基金的执行理事长,对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宣传颇有研究。她说:也想为徐汇地区的市容市貌提些看法。

                                      2007220          

媒体刊登:

“定居在徐汇的华裔著名女作家蔡玲”

         ——《徐汇统战》报2007年6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