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乡入俗”的“一带一路”名品展

 熟年人生 2020-10-07

天空湛蓝。上海展览中心的为期三天“一带一路”名品展,下午进入最后一个时间段。

可能是今天天气格外好,许多市民去郊外游玩,也许是这个展览已是第三届,传播度还不广,下午的观众没有想象中的很多。

从西一馆进去,有伊朗馆、越南馆和泰国馆、尼珀尔馆等。

伊朗的毯子、挂画,越南的榴莲饼和士龙家俱等,泰国的藏红花、工艺品等,琳琅满目。

波兰馆的琥珀首饰吸引了许多爱美的女性顾客。

有几个小伙子和泰国姑娘在送给顾客书签上,为顾客中文名字配上泰文。

印度的沉香和雕刻,有些顾客在打听价格。

有三个印度姑娘在表演水果雕花。后面墙上的民俗图给人有醉生梦死之感觉。

展览大厅的中央舞台上,有异国风情演出。附近的韩国名品馆,展品一般。

上海名品展中,有画家自己烧制的青瓷在展销。

大厅楼上的两侧展廊,有上海光明食品的展销,也有其他亚洲国家的土特产。

在出口处的鄂尔多斯展馆,羊绒围巾打折100元一条。

许多国家拿出自己的工艺品、日用品、土特产、美食等,以此吸引中国上海的顾客青睐。

两个小时逛下来,对于多个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展品,我突然有种一些“入乡随俗的感觉。

许多越南人、泰国人的小伙子和姑娘等,也是黄皮肤,会说中文。不细问,就感觉是生活在上海城市里的市民。

在泰国馆的工艺品展销台上,几位中年泰国妇女竟然不断地拍打台子,嘴里吆喝:30元一个。原来是一些竹编的工艺拎包。

旁边柜台上有所谓纳米牙膏和日常洗漱用品等。

时近闭馆。伊朗展柜里,小伙子敲鼓激越,其节奏和姿态很像在云南丽江小镇上看到的美女击鼓那样。

有些虽然一看就是外国人,但其流利的中文和熟悉上海顾客购物心理的营销手段,也是仿佛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

观展,不仅是看展品,我更多的喜欢看展会的氛围,看展示方与观众顾客的互动体验,以及国际展中异国风情文化的感染力。

也许是“一带一路”已经叫了好几年,也许是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了解得多一些,虽然去的不多.

这次观展,我感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与中国越来越接近,国家民族的沟通,经济文化的交流,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来自购物消费。或来国内或到境外。

随着春夏之交到来,上海的会展业将不断迎来阵阵高潮。前不久的国际食品展,现在的一带一路名品展,过几天的国际太阳能光伏展等,上海的市民可以不出国门,在本市就可尽享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和科技时尚最新成果。

晚霞绚丽。上海的6月初风和日丽。

我不禁又将会展业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联想起来。

有卓越影响力的会展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吗?

                 20196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