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国际众创空间方兴未艾

 熟年人生 2020-10-07

 (按)今晚应邀参加上海密连空间圣诞晚会。宾客云集,中外创客品酒畅叙。去年11月初访密连情景还历历在目。有幸认识粮仓空间王总和众创空间协会的负责人等,想起2015年6月后在裸心社复兴中路观察半年,及调研相关众创空间写下的相关建议文章,有的被作为党派提案,有的作为媒体公开发表。时隔多年,上海的国际众创空间依然十分热闹,并与文创园区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访密连空间

                   2018-11-6 08:36 来自 荣耀7 世界有点不同

   靠近地铁7号线昌平路站的原江宁电影院旧址,现已改弦易张,成为上海共享空间行业领域中的一张特色名片。由香港在沪投资多年的地产商,独具慧眼在这6000平米、三层楼面等空间,简美风格,有100个私密办公室、118个工位,整层楼面的茶室、影院、会所等,还有多间客房和屋顶花苑等。

    开张半年,已初具五大特点:一是共享与私密结合,以私密为重;二是办公与会所结合,以会所为特;三是海外与本土结合,以海外为主;四是创意与创业结合,以创意为新;五是孵化与集成结合,以集成为优。已有多家海内外品牌设计运营商入驻,旨在打造全球城市体系下的城市文创商业链中的一颗璀璨宝石!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众创空间的建议

                                 (草案)

 201531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同年3底,全国首个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上海众创空间联盟正式成立,成为本市新型孵化器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引进外省市和国外创新创业项目的平台。同年88日,上海市正式颁布《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七个方面二十六条。其中,第三方面第十二条提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上海由此正式拉开国际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帷幕。

一、上海“众创空间”建设方兴未艾

近年来,全国共享办公室(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从2015年年初的100家各类众创空间,到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以北京,上海居多。上海目前有各类孵化器,包括众创空间的大约有450家。如:20156月,由上海交大、闵行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联合打造的“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成立。

 与政府、高校等积极举办众创空间活动相呼应,一些来自草根的企业和个人,也相继从事开展共享办公室或众创空间项目。如:由南非人投资控股的裸心谷管理的位于复兴中路嘉善路口的裸心社,共约2000多平方米,拥有80个隔间,共350个办公席位。其中有近300平方米的咖啡自由交流空间。有几个会议室和录音室等多种服务设施。由中国著名十大酒店管理公司裸心谷投资管理。实行会员制,倡导工作就是生活的休闲方式。开张2个月来,入驻客户60%,

其中,老外占50%。位于武康路泰安路口的武康庭三楼的“共享大院”,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有80个办公席位。由台湾亚洲价值资本投资管理。目前入驻的主要是来自台湾的一些创意设计师、金融投资商等。还有在漕河泾开发区2015年8月开张的可可众创空间,拥有9200平方米的孵化器空间。其中底层的近2500平方米的公共众创空间里,已有2个台湾创业团队入驻。2015年年底在浦电路成立的由民营企业打造的盘古众创空间也相继产生。

建立共享办公或众创空间,一是能盘活存量空间,发挥较大效应;二是能营造众创氛围,推进创新创业;三是能整合社会资源,集聚众创人才;四是能变革工作模式,提升生活质量;五是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社群文化等。

    二、创建上海国际众创空间适逢其时

    上海有众多门类的产业园区。一些园区也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中及时调整园区发展重点。上海已有许多来自国外的外籍青年,包括海归华侨等,对建立专门扶持国际创客的空间,具有强烈需求。在去年上半年召开的市侨联部分海归企业的科创中心座谈会上,对在临港新城开发中国上海华侨创业园区也提出了许多积极建议。位于复旦软件园的上海兆联天下组建的国际创客联盟,由具有数十年国际合作交流经验的行业专家、知名法律人士领衔,集聚了商贸、科技、教育、金融等丰富的产业资源,覆盖地域包括北美、南美、东欧、东南亚、澳洲、非洲等四十多个国家。

据有关资料,上海已有包括金山在内的四家台海两岸青年创就业基地。基地一般指以制造业或制造服务业为主的企业集聚。内可包含创客空间。国际创客空间,主要是有别于创新创业基地,是在市内创设的属于“轻质性”的创意产业为主。本建议主要是针对位于市区内,以具有国际性视野的外籍、海归、华人华侨,包括港澳台等人才集聚的,主要从事文化创意、工业(建筑)设计、展览、咨询、培训及互联网平台等工作室或机构团队等。

    共享办公与众创空间的发展,是在互联网+经济加快推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共享办公是众创空间的一种新颖模式,特别适宜大城市中交通比较方便、环境比较优雅、信息比较发达的区域。共享人群尤以外籍人、青年人居多;众创范围尤以网络、创意、设计、培训等,适合轻型办公、方便洽谈交流的商务人士。

    三、大力加快扶持国际创客空间发展

  克而瑞,一家专门投资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的公司老总说: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有三大要素:空间、服务和扶持。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究其实质,是打造人与人所处的众创环境。空间和服务,主要是由投资管理商和所在的客户共同努力。而扶持,就离不开所在的政府和社会大力支持。

1、细化扶持政策,实施精准服务指导

     上海37号文件《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第二条: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其中,第十四条:加强区县创新创业服务。对深化区县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等提出了要求。201511月,市又专门出台最新人才引进管理政策,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求,为此,重点引进五类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根据上述政策,建议市有关部门结合国际创客空间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制定“加强扶持国际创客空间建设”的实施细则。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由政府、企业和相关基金,共同建立“国际众创空间服务联盟”,重点向能推进文化金融、科创中心、智慧城市、健康服务、体育休闲事业等的国际创客集聚空间倾斜。

    众创的行业中,不仅是制造业、服务业、移动互联业、科研领域等,还需要在农业现代化、社会公益事业中加以大力推进。加强对众创的教育培训,不仅高校需要开设专门课程,也需要在中高级职业教育体系中,加强众创的课程和实习。

2、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发展国际众创空间

     对社会力量在本市积极创办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要大力支持和热情扶持。同时,要根据本市的发展规划,对众创空间的分布和相关人才及专业的集聚适当引导,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一是可在由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设立企业登记注册、税务咨询、资金扶持的专员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培育一批众创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二是在一些社会力量创办的众创空间可挖掘办公资源,根据所处的区域条件,增添或调整相关众创空间。如在复兴中路裸心社、可可空间、零号湾创新创业集聚区、盘古创业空间等,引导创立“国际青年创客空间”。

三是国际性人才来沪众创,其居住问题也需要适当考虑解决。目前,在市区的市场租赁房价格居高不下。能否考虑参照人才公寓的政策,扩大适用者范围,让众创空间的外籍青年、华人花侨等,也能享用人才公寓,同时也加快建造一批适合众创人员居住的集体宿舍。

四是众创空间往往都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宽带网络的使用频繁且要求高,上海能否参照北京等城市政策,实施对国际众创空间的网络使用费的补贴,或敦请通讯部门实行对众创空间的网络费用的优惠政策。

    3、加强规划引导,确保众创健康发展

建议由市科委、市商委、市侨办、市台办、共青团市委、市商委等部门,联合成立国际青年众创领导联席会议,下设专门办公室,开始相关调研,及时指导,定期讨论。

制订扶持国际众创空间的财税政策的五年计划,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企业参资的市级“国际众创基金”平台,在这平台下还可设立分类的专项众创资金等。

市外资企业协会、市工商联、市海归人才联谊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发动相关企业及企业家,踊跃参与国际众创事业,可设立相应扶持产业基金及联盟。有关高校、协会、公益组织等,可以加入国际青年众创空间联盟,实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及公益组织的奉献精神弘扬。

                               201615

关于加快推进台海两岸青年国际众创空间的建议

                                 (草案)

一、台海两岸青年“众创”交流方兴未艾

今年以来,大陆与台湾高层交往创下历史新起点,对台海两岸青年国际众创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充分保障。

  在这背景下,沪台青年交流也掀起蓬勃高潮。7月5日,台盟上海市委举办沪台青年夏令营,今年的主题是“神州新视野,文化上海滩”。7月7日,2015年沪台青年交流季开幕式暨“海峡杯”两岸青年创业领袖成长营在上海交通大学登场。7月10日,上海到花莲包机直航正式启动。此次包机直航所搭载的乘客是上海的180名大学生,他们到花莲参加上海与花莲共同推动的“2015年暑期海峡两岸青年精英领袖营”活动。10月15日,“上海(金山)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揭牌仪式在金山科创园举行。这是上海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台湾中小企业产业园,也是上海首家由国台办授牌的青年创业基地。11月21日,“上海台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网络平台开通。同日,上海第一个两岸大学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杨浦区人才市场举行,87家两岸企业和500多名两岸学生参加了招聘活动。1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海外台湾留学生“科技之旅”冬令营在具有百年传承的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开营。参加冬令营的两岸青年学子以及媒体朋友等近60人参加开营仪式。12月20日,浦江之声广播电台举办的“2015两岸青年汇《创赢青春——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广播大厦全媒体中心进行了决赛。来自包括复旦、上海交大以及台湾世新大学、政治大学等14所两岸高校学生组成的7支队伍,在决赛中展示了他们各自的创新创业项目。经过激烈比拼,复旦大学两岸学生组成的“鸡蛋科技”项目组获得冠军。该活动从9月开始征集项目以来,吸引了来自两岸多所高校逾百名学子参与。

    与政府、高校等积极举办系列台海两岸青年众创交流活动相呼应,一些来自草根的企业和个人,也相继从事开展两岸共享办公室或众创空间项目。如:由台湾青年管理的位于复兴中路嘉善路口的裸心社,共约2000多平方米,拥有80个隔间,共350个办公席位。其中有近300平方米的咖啡自由交流空间。有几个会议室和录音室等多种服务设施。由中国著名十大酒店管理公司裸心谷投资管理。实行会员制,倡导工作就是生活的休闲方式。开张2个月来,入驻客户60%,其中,老外占50%。位于武康路泰安路口的武康庭三楼的“共享大院”,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有80个办公席位。由台湾亚洲价值资本投资管理。目前入驻的主要是来自台湾的一些创意设计师、金融投资商等。

二、两岸经贸交流与政策便利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两岸关系经过近八年来的和平发展,基本形成了各领域大交流、大合作的趋势,截至2014年,两岸已经达到全年近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2015年以来,两岸的各项交流仍然蓬勃发展。两岸人员往来将突破1000万人次。从2016年起,进一步扩大放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户条件。

促进和加强两岸人员交往的政策也趋于便利。从今年7月1日起,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台胞持有限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可经开放口岸并在大陆居留。 9月24日,上海出台的第一部涉台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护规定》。台湾同胞有望在上海享受“无差异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有助于在沪投资、工作、就学的台湾同胞更好地融入上海。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帮助更多台湾青年更好地在大陆及上海就业创业,有助于为两岸关系的美好未来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据抽样调查,约60%的台湾青年愿意到大陆工作。

全国共享办公室(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的发展,也为创建台海两岸青年国际创客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从年初的100家各类众创空间,到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以北京,上海居多。上海目前有各类孵化器,包括众创空间的大约有450家。建立共享办公或众创空间,一是能盘活存量空间,发挥较大效应;二是能营造众创氛围,推进创新创业;三是能整合社会资源,集聚众创人才;四是能变革工作模式,提升生活质量;五是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社群文化等。

    共享办公与众创空间的发展,是在互联网+经济加快推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共享办公是众创空间的一种新颖模式,特别适宜大城市中交通比较方便、环境比较优雅、信息比较发达的区域。共享人群尤以外籍人、青年人居多;众创范围尤以网络、创意、设计、培训等,适合轻型办公、方便洽谈交流的商务人士。

     三、精准扶持台海两岸青年国际创客空间发展

  克而瑞,一家专门投资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的公司老总说: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有三大要素:空间、服务和扶持。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究其实质,是打造人与人所处的众创环境。空间和服务,主要是由投资管理商和所在的客户共同努力。而扶持,就离不开所在的政府和社会支持。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上海已有包括金山在内的四家台海两岸青年创就业基地。基地一般指以制造业或制造服务业为主的企业集聚。内可包含创客空间。本建议主要是针对位于市区内,主要从事文化创意、工业(建筑)设计、展览、咨询、培训及互联网平台等工作室或机构团队等。集聚一批台海两岸的青年创就业,有利把台湾的文创、养老、生态农业等先进经验吸收进来,也有利两岸青年的人生价值观的交流和共同成长。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实行精准的政策扶持。

1、细化相关扶持政策,实施精准精服务指导

     201588日,上海颁发37号文件《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共七个方面二十六条。其中,第二条就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其中,第十四条:加强区县创新创业服务。对深化区县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等提出了要求。今年11月,市又专门出台最新人才引进管理政策,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求,为此,重点引进五类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根据上述政策,建议市有关部门结合台湾青年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制定“对扶持台海两岸青年众创提供服务”的实施细则。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由政府、企业和相关基金,共同建立台海两岸共享众创服务联盟,重点向能推进文化金融、科创中心、智慧城市、健康服务、体育休闲事业等的台海两岸创客集聚空间倾斜。

2、整合两岸社会资源,创立国际青年众创空间

     对社会力量在本市积极创办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要大力支持和热情扶持。同时,要根据本市的发展规划,对众创空间的分布和相关人才及专业的集聚适当引导,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一是可在由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设立企业登记注册、税务咨询、资金扶持的专员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培育一批众创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二是在一些社会力量创办的众创空间可挖掘办公资源,根据所处的区域条件,增添或调整相关众创空间。如:利用复兴中路裸心社目前入驻率有60%的空间,引导创立“台海两岸国际青年创客空间”。

三是结合两岸各自优势,引导设立相应众创主题论坛,营造和提升创新创新氛围。如:台湾的《联合报》与上海的《联合时报》,可每年组织开展以“联合众创”为品牌的两岸青年众创论坛。在论坛上,可集中表彰一批杰出的台海两岸青年标兵及优秀众创项目等。

3、加强规划和引导,确保两岸众创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建议由市台办、共青团市委、市台盟、市商委等部门,联合成立台海两岸青年众创领导联席会议,下设专门办公室,开始相关调研,及时指导,定期讨论。

市台资企业协会、市工商联等社会组织,积极发动相关企业及企业家,踊跃参与两岸众创事业,可设立相应扶持产业基金及联盟。有关高校、协会、公益组织等,可以加入台海两岸的青年众创空间联盟,实行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及公益组织的奉献精神弘扬。

                              20151225

关于扶持社会力量创办众创空间的发展建议

                                    (草案)

     最近,接触了徐汇区几个众创空间,或共享办公室,感受了社会力量在本区积极发展创业创新事业的热烈氛围。由此,联想到作为政府部门,如何主动关注和帮助他们,对进一步激发全区创新创业活力有一定促进意义。

     一、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发展方兴未艾

就笔者所接触的徐汇区四个案例,感到:在国务院大力推动众创和互联网+发展战略以来,社会力量对创建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积极性高涨,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对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位于建国西路嘉善路的科技大厦内的“鸣新坊”,由上海创鸣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管理经营。一层楼面,面积2040平方米,其中有250平方米的自由交流咖啡空间。四个会议室,一个综合性会议室等。自2014年初建立以来,先后入驻科技创业企业、团队及项目20多家,主要涉及移动互联网经营业务。

位于复兴中路嘉善路口的裸心社,两层露面,共约3000多平方米,拥有80个隔间,共350个办公席位。其中有近500平方米的咖啡自由交流空间。有几个会议室和录音室等多种服务设施。由中国著名十大酒店管理公司裸心谷投资管理。实行会员制,倡导工作就是生活的休闲方式。开张2个月来,入驻客户近50%,其中,老外居多。

位于武康路泰安路口的武康庭三楼的“共享大院”,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有80个办公席位。由台湾亚洲价值资本投资管理。目前入驻的主要是来自台湾的一些创意设计师、金融投资商等。

位于太原路永康路太原小区的Ditto (“我也是”)英式下午茶会所,是一幢独栋洋房。上下两层,面积共约260平方米,其中花园80平方米。由两位英国海归女硕士创业。自2014年4月开张以来,已陆续推出了“英伦主题花艺”、“英国校友会”、“阿根廷 tango(探戈) ”等文化活动,承办来如“伦敦政经学院上海校友会”、法领馆文化教育处组织的“留法创业青年交流会”、“英国海归创业青年交流酒会”等社会交流活动。与其他海归创业者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了“万能海归平台”微网,开设“海归创业会”、“求职与招聘”等栏目,发布各种活动信息。

二、共享办公与众创空间整合社会资源

     共享办公与众创空间的发展,是在互联网+经济加快推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共享办公是众创空间的一种新颖模式,特别适宜大城市中交通比较方便、环境比较优雅、信息比较发达的区域。共享人群尤以外籍人、青年人居多;众创范围尤以网络、创意、设计、培训等,适合轻型办公、方便洽谈交流的商务人士。

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发展飞跃。从年初的100家,到现在已发展到1000多家。其中以北京,上海居多。上海目前有各类孵化器,包括众创空间的大约有450家。从上述四个案例看,建立共享办公或众创空间,一是能盘活存量空间,发挥较大效应;二是能营造众创氛围,推进创新创业;三是能整合社会资源,集聚众创人才;四是能变革工作模式,提升生活质量;五是能激发创新活力,培育社群文化等。

但由于这些共享办公与众创空间多数是由社会力量创办,对于政府大力倡导的众创扶持政策了解甚少,如何能争取政府在资金、税收、社保等方面的帮助,有的还是空白。上述四家,一家是在杨浦区注册,二家全部是市场行为,仅“我也是”规模偏小,迄今也只享受到创业初期的资金补贴等。其余三家,几乎都与本区的政府部门绝缘。一方面,各级政府对众创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面也比较广;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在创办各类共享办公或众创空间积极性较大。但是,这两方面,存在政策、发展信息不对称;服务指导不对接等问题。搞得不好,这些众创空间及以后的,多有可能办公在这里,但注册在其他区。如:裸心社共享办公近期计划在上海要创办1020家。其中,一家开在南京西路番禺路的,将在20163月开张。目前,浦东新区正在主动邀请他们去注册,表示政策扶持。

     三、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需要主动扶持

  克而瑞,一家专门投资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的公司老总说: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有三大要素:空间、服务和扶持。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究其实质,是打造人与人所处的众创环境。空间和服务,主要是由投资管理商和所在的客户共同努力。而扶持,就离不开所在的政府和社会支持。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看,除上述四个案例,徐汇区正在创办或已经开张的众创空间还有:位于斜土街道的Linckia斜土社区,121日开业;位于漕河泾的优客工场,由上海临港集团与优客工场(北京)创投公司合作项目于1130日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徐汇区由于所处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加上这里集聚国家和市的文创科技等高级资源,即将在这里创办的众创空间会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各个政府部门,尤其是人保、商委、文化、旅游等部门,包括所在街道等,积极主动关注这类新的发展业态,放下身段,前移一步,提高共识。

1、引入500强和育苗小微企业(个人)一视同仁

    徐汇区属于“高大上”的资源优势很多,区域经济发展历来注重引入世界500强,或着力打造总部经济等。在大力实施众创战略及互联网经济战略中,尤其是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我们还是要将发展“精英创新”和“草根创业”等同重视。注重现在的阿里巴巴等发展态势,也不能忽视当初的马云创业时的细弱身影。加强播种、育苗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小微企业和青年,到秋天会收获同等丰硕的果实。这就需要上下形成共识,为激发全区创新活力而包容开放。

2、细化相关扶持政策,实施精准精细化服务指导

     今年88日,上海颁发37号文件《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共七个方面二十六条。其中,第二条就是: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众创空间。其中,第十四条:加强区县创新创业服务。对深化区县体系建设、完善服务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等提出了要求。今年11月,市又专门出台最新人才引进管理政策,为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需求,为此,重点引进五类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风险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高级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企业家。根据上述市政策,建议本区有关部门结合徐汇区的特点和发展态势,制定“对扶持众创提供服务”的实施细则。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由政府、企业和相关基金,共同建立徐汇区共享众创服务联盟,重点向一批国际创客空间倾斜,向能推进文化金融、科创中心、智慧城市、体育休闲事业等的创客集聚空间倾斜。

3、整合共享办公资源,创立相应国际众创空间

     对社会力量在本区积极创办共享办公和众创空间,要大力支持和热情扶持。同时,要根据徐汇区的发展规划,对众创空间的分布和相关人才及专业的集聚适当引导,提供相应咨询服务。

一是可在由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设立企业登记注册、税务咨询、资金扶持的专员服务。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培育一批众创企业在新三板上市。

二是在一些众创空间可挖掘办公资源,根据所处的区域条件,增添或调整相关众创空间。如:利用鸣新坊空间目前入驻率50%,能否结合这里旅游、创意、文化艺术资源比较集中优势,在园中再引导设立一个“旅游文创”空间?再如,利用裸心社复兴中路是由台湾人在管理,入驻率也只有50%的空间,引导创立“台海两岸国际青年创客空间”?明年将进一步放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报设立个体户条件,预计台湾人在上海的创业创新将势头不减。

三是结合各自众创空间,引导设立相应众创主题论坛,营造和提升创新创新氛围。如,在鸣新坊可精心设立互联网+众创论坛。在裸心社可度身打造国际众创论坛。在“我也是”,根据这里原是中国第一女教授陈衡哲的故居,精心设计以女性为主题的国际众创沙龙等。

                                    201512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