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散记似遛脑

 熟年人生 2020-10-07

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两本书的信息反复交错在我的脑海里。也或许是两本书都是同一时期出版的散文集佳作。虽然,一本在上海,另一本在香港。但都是知识分子对于新世纪内中国在人类文明潮流中如何实现伟大复兴的忧虑与思索。

如《遛脑》获奖的颁奖词中说道:“不遛狗,却遛脑,是调侃,也是世象。文字的吉光片羽,可以凝练生活,也可以提纯思想。”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邹东涛推荐《西游漫记》“当引发读者对中国和上海在全球格局下发展之路的思索------”。

李博士是我的党派同仁。在她未加入党派前,我们就已在工作交往中认识。这位来自山西的知性女子,既学术造诣高深,又充满生活情趣。她能在短短15个月的欧美繁忙期间,写下对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访学实录,实令人敬佩!

18篇文章,既有对英伦女王钻禧庆典活动和美国总统竞选的感受,也有对英美两国城乡一体化的切身感受和对伦敦纽约这两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比较分析,更有对伦敦、纽约这两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对英国政治体制政府管理的分析。也不乏对“苏格兰印象”、“哥伦比亚大学印象”的轻松笔触,及对伦敦市长和纽约市长的人格魅力描述。

当然,作为学者、官员,又是市人大代表,书中少不了对中国政府治理体制改革的建议:“决策过程的公开和透明是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关键”。作者身体荡漾在欧美城乡,思想却无不在对比中国的城市管理和商业发展创新之路。这种“心忧天下”的知识分子情结,闪烁在每篇文章的只言片语中。

中国社科院哲学博士后李安纲在为《遛脑》一书中作序,曰:“‘遛’字则有慢走、留着走、走走停停之义,如河水一般,一路流淌一路灌溉,故亦写作‘溜’”。

我在微信群给作者、香港成报社长田先生写道:“遛脑遛狗似不同,前欲悲乐后愚忠。乱世社会徒自嘲,书生毕竟看尘空。”

其实,《遛脑》1000多条智慧,配之漫画、诗词和短语等,都是作者看空权势的诙谐神来之笔。《西游漫记》的10多万字,13幅欧美人文景观照片,无不透露东西文化的交流之路。

李博士家住在上海的郊区。清幽的河边有条小皮划艇。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大会天马行空。“遛脑”与漫游,有时仅需要一二条幽静的街道和清澈的河流这样的自由空间,就足够他们的心路历程。

真是:漫游散记似遛脑,异国他乡有珍宝。小河皮艇轻划浆,思绪荡漾彼岸锚。

                             2014年5月2日

媒体刊用:

“漫游散记似遛脑”

——《新华书摘》报5月14日-20日第2版

——《文汇读书周报》6月6日第7版新阅读

——《民进申城月报》8月18日第4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