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

 熟年人生 2020-10-07


5月15日(周五)上午,应邀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城市都市地域研究所中国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拜访该中心主任赵城琦先生。

与赵先生认识源于一次政府采购评审项目的评审会上。当时,对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更新理念有深刻的印象。

该中心位于上海愚园路1088弄一栋很有艺术风范的文创小楼。愚园路本身属于历史风貌保护区。沿街有很多优秀历史建筑。

1088弄(宏业花园)本身也是优秀历史文化里弄,曾居住着许多名人,如蔡元培故居等。富有创新底蕴。

进弄堂口,右边墙上挂着一张彩色的“城市创新大会”地图。里面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如:“创新生态唤醒城市活动与温度”,“城市更新导向的城市规划”,“成就卓越梦想——世界级城市更新趋势”,“大数据看城市未来”等。

弄堂右边是“城市市集”,上次民主党派考察长宁区的民营经济发展来参观过。其旁边有“耳光馄饨”饮食店,创于1997年,有23年历史。

宏业花园里弄比以往环境更整洁多了。

走入赵先生的小楼,院内见挂有一个牌子“日本早稻田大学城市都市地域研究所中国城市更新研究中心”。

我们的话题,先谈论城市群与区域发展,然后重点谈论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

当时规划评审会上,其对老城区改造中的规划制度提出积极性建议,引起在座的评审专家关注。其主要是研究了日本地区规划制度的弹性特征,认为该制度可提供中国大都市的旧区改造借鉴。

赵先生告诉我,他的新作《日本存量规划与社区协动-方法与实践》英语版已于今年一月在伦敦和纽约向全球出版发行。

我们的话题又围绕“公众参与”展开。赵先生拿出他的大作“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供我参考。

赵先生认为:本文讨论的城市更新概念,涉及多元化主体,由政府、开发商、原产权所有者(包括单位和个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是以提升城市空间质量、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居住需求为目的的持续性街区改造活动。


   他的大作,主要讨论了这样几个问题:公众参与“一头热”的尴尬,介于“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城市更新,支撑公众参与的技术开发的必要性等。

周六,我与国家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于今院长微信上聊起此事。我才知道,中国大城市近年来对于城市更新的愈加重视,是与于院长10多年来的呼吁,以及给中央的建议等,分不开的。

作为他的早期研究成果,他九年前就出版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先生作序的《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

 新书出版后,他用了大约六年的时间给每位地市级以上书记市长免费邮寄赠阅…。2019年11月11日,上海市成立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如今,他积极倡导发展智库产业。

   于院长认为:未来十年,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随着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推动作用的体现,在区域协同以及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在城市更新、智库产业集群、技术扩散等方面将涌现出众多的发展机遇!

城市更新这一理念,可追溯于1958年8月,在荷兰海牙市召开的城市更新第一次研讨会。会上对城市更新作了以下的阐述:“生活于都市的人,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或通勤、通学、购物、娱乐及其他的生活活动,有各种不同的希望和不满。对于自己所居住的房屋修理改造,街路、公园、绿地、不良住宅区的清除等环境的改善,有要求及早施行。尤其对于土地利用的形态或地域地区制的改善,大规模的都市计划事业的实施,以便形成舒适的生活,美丽的市容等,都有很大的希望”。

于今院长该书主要选择了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省市的城市更新特点作为比较。

最近疫情有所缓解期间,我行走在本市的一些地方,如浦东滨江大道、青浦的淀山湖大道、周边古镇、黄浦区的滨江大道、浦东洋泾地铁站周边、苏州河粮仓等,对于城市更新给城市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与城市治理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切感受。

城市更新激发了市民对于本城市的热爱,市民们乐意余暇期间将身心融入这美好的生态环境中。

由于热爱居住的城市,市民们对于环境整治、城市规划、城市治理的关切程度也随之提高。

一些社会公益组织及市民,愿意参与城市治理的一些互动,也开始增多。

城市治理与城市管理,一字之差,其本质就是“多元化主体”正在逐渐形成。原来传统的城市管理的单一政府主体,已逐渐向市民、社会组织等放开“治理空间”,开始在城市规划及城市更新等方面注重吸取相关利益主体的意见。

新华社近日回顾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又一次确认浦东的“小政府、大社会”先进理念。这“大社会”中,也包含“政府”这一主体。30年前提出的这一先进理念,也已暗含着在城市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尤其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配合和参与!

  2020年5月1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