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博会参观日记:2010年9月2日

 熟年人生 2020-10-07


9月2日,周四。编辑部和研究部组织一起去世博会参观。参观前一天,大家商量每人参观的重点,回来写专题文章。

我早晨8点半到半松园路进口处排队,9点半才进园区。白天,主要是参观位于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

区域内的广场上有大小红球点缀的活跃场景。

一组红色青春群雕十分醒目。

还有两个穿着红色衬衫,右手托着外衣,左手拿着手机雕像。

桥上,一组红色年轻人在劈腿锻炼身体雕像。

先到澳门馆后面领取城市名片册,然后依次参观澳门馆、加拿大馆、西安、马德里案例等好几个馆区。

澳门馆主要是展出获得2004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之嘉许奖:“德成按”修复项目。

2007年,在获悉上海世博会设置城市最佳实践区并全球遴选参展案例后,澳门特区向上海世博会组织者申报了主题为“澳门历史建筑物修复与利用--德成按”的案例,该案例经评选成为城市最佳实践区实物建设案例,属于历史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

德成按建于1917年,原为澳门富商高可宁的物业,曾经是澳门最大的当铺。其格局无论外形建筑设计,内部陈设的安排及典当记录的工具和程序等,均按当时中国当铺的基本方式而设置。后随着历史变迁,德成按于1993年结业后一直空置。

2001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为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出资140万澳门元将这座私人产业复原,建成“文化会馆”和“典当博物馆”。2003年3月21日,改建后的“德成按”正式开业,供市民及游人参观,至今已接待超过4万人次。它是澳门第一个由政府与民间合作建成的行业博物馆,由澳门特区文化局管理。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这座百年当铺颁发“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澳门老当铺“德成按”的“孪生版”实物建设案例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占地4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949.7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为23.68米。

大堂有一幅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馆内展出金庸武侠小说故事人物画像等。

德成按建筑内的楼梯、过道等。

还有澳门艺术家书画汇世博展览。其中有苏人权《春郊试马图》-1915年巴拿马万博汇获奖作品。

澳门的传统武术,也是必展内容。

加拿大温哥华案例主要是展出市民参与公众事务历史。20世纪60年代,温哥华市民就建设进入市中心的高速道路将破坏环境向政府提出质疑。政府毅然听取了市民意见,作出了关键决定。

1986年世博会在温哥华福溪沿岸举行。占地面积67公顷。场馆面积绵延超过4公里。当年的世博会场地现在已变成多功能社区,拥有9000多栋住宅,还有一条漂亮的海滨走廊。

长久以来,温哥华的城市文化尊重包容、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加拿大的木材建筑模型。

西安大明宫馆巍峨壮观。

兵马俑。

附近有马德里、葡萄牙、沪上生态家等案例馆。

马德里30号街、大规模的河岸改造工程。2003年马德里议会决定对城市环线M30进行地下部分的扩建,该扩建部分将沿着曼萨纳雷斯河岸绕行8公里。30年前,该环线的建成便割断了城市与曼萨纳雷斯河的联系。随着地下隧道的建成,马德里市中心将向市民展现出全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在Eisenman/FieldOperations, Herzog & de Meuron, Navarro Baldeweg, Dominique Perrault 和SANAA,众多优秀设计师参与的项目竞赛中,Madrid Río项目脱颖而出,获得了该竞赛的第一名。

该项目内容包括8公里长的曼萨纳雷斯河岸景观建设,150公顷公园设计、12座跨河大桥、6公顷公共及体育设施、景观小品、艺术中心、休闲长椅、咖啡厅、儿童游乐以及亲水休闲设施。此外,一处880公顷的超大亲水景观总体规划,将水系环境重新融入市民生活之中。

马德里的住宅和城市:社会融合和城市可持续建设。60%的住宅是政府福利保障住房。

西班牙的马约尔广场。长129米,宽94米,周围环绕着237个面临广场的阳台。这个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

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

在英国零碳馆二层的“打开伦敦”展览,给人特别深刻印象。

这里有26个打开的旅行箱,分别装载着26件富有创意和智慧的作品,比如用废弃物制作的玩具、设计新颖的环保袋、展现伦敦空气质量变化的玻璃瓶等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伦敦是如何摘掉“雾都”这顶帽子的。

每个皮箱讲述伦敦发动公民参与城市建设的不同故事,

特意关注了如果我来设计伦敦的话,我将------的报纸。

其中,有年轻人为创建一个更好的城市的10大设计创意。

山东德州的太阳谷案例,可再生能源的五大中心规划,引人注目。

中午,大家集中在东方既白吃饭。饭后,继续参观。

沪上生态家的青年公寓项目,生态环境的住宅,高科技的生活引领。

又先后参观了利物浦、台北、香港等案例馆,并换取了中国馆预约券。

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倡导的“从特大型单级城市到多级城市群”先进城市发展理念。

对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多级城市群分别有不同的集聚人口标准及城市架构原则。

并且设计了多级城市群的交通出行及联系等。

德国汉堡的都市生活。汉堡馆是一座奇特的建筑,不需要空调和暖气,却能四季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汉堡之家整体效果图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这幢高约18米的红砖房,形如对着四个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融居住与办公功能于一体。

案例馆里贯穿于各个楼层的一棵三维“愿望树”是创新的参观引导系统,展现德国汉堡居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愿望,以及汉堡针对这些愿望做出的回应。多媒体和手动触摸屏等各种互动模块让参观者应接不暇,呈现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汉堡。

英国利物浦馆。案例展现其保护和利用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使老城焕发新活力,成为城市再生的基础。

虚拟的“利物浦——上海之旅”展现利物浦及英格兰西北部地区的美丽风光。

有游客母子在馆内的彩色马旁与讲解员互动,获得一件体恤衫奖励。

在布拉格展馆,有一座伏尔塔瓦河上的查理大桥,桥上有几座雕塑,其中,有著名的头上笼罩五颗金星的圣约翰神甫雕塑。

日本大阪城天守阁“金瓦”感觉上象是中国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又名鸱尾、鸱吻。

鯱确实起源于我国传说中的海兽“鸱尾”,虎首鱼身,口中能喷水唤雨,被视为防火避邪之神灵。

台北馆等候半个多小时。进去看了3个小电影。

黄昏,乘渡轮到浦东。在船上眺望浦江两岸,天空多云。

晚上的浦东世博园区,主要是拿到预约券参观中国馆。

浦东的世博中心。

月亮船。这两栋建筑有些相像。

夜晚的中国馆,有些像进北京故宫的恍惚感。

排队进场的观众很多。有个老外还背着女儿兴致勃勃排队等候。

馆内有反应新中国成立后市民家庭的生活变迁。

在馆内看最热门的“国之隗宝”:3D影象《清明上河图》。

这是取材自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高6.3米,长130余米,约是原作尺寸的30倍。

利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声像技术,经过设定、建模、蒙皮、绑定、动效、渲染等系列步骤,演绎出一千多年前画作中的晨昏变化与人物百态。

全图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郊外春景图、虹桥争渡图和市井民俗图。太阳升起时,能听到小贩的吆喝声和船工的号子声;夜幕降临时,能看到渔船的点点星火和酒馆的灯火通明。

白昼与夜晚的情景,每隔4分钟循环一次,那些原来凝固在宣纸上的光影变得鲜活,每个局部的细节都在讲述一群市井小民的故事。


中国馆内还有少年儿童绘画展。有好多富有想象力。

在“寻觅之旅”,乘坐电动游览车,依次参观中国的建筑精粹:桥、亭、拱等。这些模型做得最差。


馆内还有一些低碳的科技生活内容等。

中国馆高大、气派。馆内十分宽敞。从上往下看,大厅内还有很多正等待排队上来参观的人群。

从中国馆出来,已经是晚上九点多。

夜晚的世博会依然十分迷人。

一天参观下来,尽管有些累,但信息量大,十分充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