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099):鸡犬相闻——释“鸡”(鷄)

 秋琰 2020-10-07

朱英贵

一、“鸡”(鷄)字小引

“鸡犬相闻”这个成语源自《老子》。《老子》第八十章全文如下: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文字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图景,其大致的意思是: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一定要使用它;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都去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可见自古以来鸡和犬就是农业社会人们居家生活的伙伴,鸡司晨,犬守夜,鸡犬相闻,国泰民安。本文就来说一说“鸡”(鷄)这个字的形体与意义。

二、“鸡”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现在写的“鸡”是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字为“雞”或者“鷄”。先来看看它的古文字形体(参见下图):

 “鸡”(鷄)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鸡”字的早期甲骨文字形为独体象形字,象高冠长尾的大型禽鸟之形(上图前两个甲骨文字形,一为侧面象形,一为正面象形),由卜辞文例“夕有鸡鸣”句,可见其在甲骨文中用的是本义。后期甲骨文增添“奚”字作为声符(上图甲骨文后一个字形),那就已经是形声字了,这种合体字的“鸡”在甲骨卜辞中用为王田狩的地名。

“鸡”字的金文字形(见上图金文)为独体象形字,突出高冠和身体形象,常用作族徽名。战国文字的秦国大篆则是跟合体字的甲骨文形体构字理据相同,

说文籀文(大篆)从鳥,奚声。说文小篆则承袭战国秦简,于是便有了“雞”与“鷄”两种不同的写法。隶变与楷化以后,其字形均承继篆文结构而来,仍然保留“雞”与“鷄”两种写法。

“雞”最初当为古人从林野当中抓捕的野鸡,然后用绳子系其爪驯养在家而培育的家禽,故“奚”字又不单纯是作为声符,也有表意功能。因为“奚”字的构形理据是上部为手(爪),中部为绳索(幺),下部为正面人形(大),其本义为手持绳索牵引服役之人,故“奚”在“雞”字中有用绳子系爪驯养之意。另外,“雞”(从“隹”,擅飞)字又可以写作“鶏”(从“鸟”,不突出飞的特质),可见“鸡”在人工驯养过程中,是介于能飞与不能飞之间的状态。

《说文解字》卷四隹部:“雞,知时畜也。从隹,奚声。鷄,籀文雞从鳥。”

许慎所解释的意思为:“雞”,是对天亮敏感知道啼鸣报时的家禽。它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采用“隹”作为表意偏旁,“奚”是它的标音声旁。当然也还有另一种写法的形声字的“鷄”(籀文),那就是采用“鳥”作为表意偏旁,“奚”是它的标音声旁。

现代简化汉字的“鸡”,就是将“鷄”字的左偏旁“奚”简化为“又”,再将“鷄”字的右偏旁“鳥”简化为“鸟”而形成的,特别是构字部件“又”的替换,全无道理可言,严重破坏了构字理据。

    三、“鸡”(鷄)字的字义

“鸡”字的字义就是表示人类的主要家禽之一,几乎没有什么引申义,从古到今都是用的造字本义。诸如:

①“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尚书·牧誓》)

②“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则鬣,豚曰盾肥,羊曰柔毛,鸡曰翰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鱼曰商祭,鲜鱼曰廷祭,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礼记·曲礼下》)

③“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杜预注:“卿大夫之膳食。”杨伯峻注:“公膳,为一词,即在公朝办事用餐,由朝廷供给伙食。”

④“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

⑤“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⑥“猪牛鸭鸡,肥大藩息。”(唐·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⑦“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至于汉语口语中为什么要将男性生殖器称为“鸡”或者为什么要将出卖肉体的女人称为“鸡”,至今还没有确凿的理性解释。愚以为至少这不应该是“鸡”的引申义,只可以在适当的语言背景与文化背景中来解读。

为什么要将男性生殖器称为“鸡”?据郭沫若考证有“玄鸟生商”的神话,大体说来,夏与商是来源不同的两个部落,夏朝的图腾是龙,商朝的图腾是鸟(凤凰)。商朝先民将人的繁育跟鸟的繁育联系起来,认为人类生儿育女乃是男卵之精进入女腹孕育孵化的结果,所以将男子的阴囊也叫做“卵”,从而认识到了男根的生殖机能,也就是领悟到“人种的作用”。

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鸟类就是作为家禽的鸡,于是便由鸡生卵(蛋)联想到男根将阴囊中的“卵”送入女体中孵化(先民这时候应该还不知道女性有卵巢可以排卵的道理),这也类似于生卵,所以男子的阴茎便相当于“鸡”,于是便以“鸡”称之。

其实“鸡”只是其中的一种称呼,广义的理解应该是“鸟”,例如《水浒传》中李逵的口头语就是“鸟”,至今汉语中的“鸟”还是指男性生殖器,我国有些地区呼阴茎为“雀雀”,称男孩的小阴茎为“小鸡鸡”或者“小雀隺”,都是在这个含意上一脉传承的。

至于为什么要将出卖肉体的女人也称为“鸡”,那就应该是另外的道理了。

因为在古代中国,妓女是合法的,有人认为,妓院里的老板被称为“老鸨”,而“鸨”也是一种鸟,既然妓院老板被比喻为一种鸟,那她所管辖的风尘女子不也应该是鸟了么?所以人们就很自然地把她们称为各种鸟,比如莺呀燕呀的,但是好像都太过高雅,不便与妓女相匹配,所以人们就想到了最常见的鸟——作为家禽的“鸡”,于是就有了把妓女称为鸡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把妓女叫做“鸡”,是因为谐音——“鸡”谐音“妓”。这个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能把这里面包含的内涵渊源讲清楚,因为跟“妓”谐音(读音相同)的字很多,为什么单单选中了“鸡”呢?

四、含有“鸡”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鸡”字的成语比较多,其中的“鸡”字也都是用的造字本义,有含褒义的,有含贬义的,也有一些无所谓褒贬的。诸如:

其一,成语中的“鸡”字含有褒义的,例如:

鸡鸣戒旦——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源自《诗经·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鸡犬相闻——指人烟稠密。源自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家鸡野鹜——晋人庾翼以家鸡喻自己的书法,以野雉喻王羲之的书法。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也比喻人喜爱新奇,而厌弃平常的事物。源自晋·何法盛《晋中兴书》卷七:“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皆学逸少书。”

金鸡独立——指独腿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势,也指用一足站立。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鸡独立’,要一足微长。”源自《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金鸡消息——金鸡:古时大赦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即竖长杆,顶立金鸡,然后集中罪犯,击鼓,宣读赦令。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源自《新唐书·百官志三》:“赦日,树金鸡于仗南,竿长七丈,有鸡高四尺,黄金饰首,衔绛幡长七尺,承以彩盘,维以绛绳。”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源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其二,成语中的“鸡”字含有贬义的,例如:

呆若木鸡——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源自《庄子·达生》:“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源自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鸡虫得失——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语见唐·杜甫《缚鸡行》诗:“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鸡飞蛋打——鸡飞走了,蛋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源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矣。”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源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源自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鸡犬升天——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源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鸡胸龟背——凸胸驼背。语见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说文》‘奚,大腹也。’今人谓匈(胸)腹间大者为奚匈,呼如鸡匈,遂有‘鸡胸龟背’之语。”

嫁鸡逐鸡——比喻女子出嫁后只能顺从丈夫。源自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鼠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语见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陶犬瓦鸡——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源自南朝梁·萧绎《金缕子》:“陶犬无守夜之警,瓦鸡无司晨之益。”

偷鸡摸狗——指偷窃的行为。也指不正经的勾当。源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其三,成语中的“鸡”字无所谓褒贬的,例如:

缚鸡之力——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语见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见卵求鸡——看到鸡蛋,就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

牛刀割鸡——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源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牛鼎烹鸡——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源自《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

牝鸡司晨——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源自《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杀鸡骇猴——传说猴子怕见血,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俗语说的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

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源自《伊索寓言》。

味如鸡肋——鸡肋: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源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