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清未来—读《认知尺度》

 虾响者 2020-10-07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d6b8d70102yuy0.html

世界的大小取决于眼睛能看多远。观于大海乃知尔丑,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认知范围,尽可能找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这样才不至于迷失或自以为是。认知科学是近些年才兴起的学问,它涉及物理学、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内容,他能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身边的世界,努力在复杂世界中做个明白人。本书是文章合集,各领域的精英从时空尺度、思维尺度、社会尺度三方面谈如何拓展我们的认知尺度问题,读起来相对轻松,也有收获。

一、做独立的判断者

学会选择,是发展的永恒主题。做什么事,在哪个城市生活,在哪个领域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人交往,这是生活中重要的选择。而恰恰在这个选择上,我们缺少必要的思考,容易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原本需要的主张。

周围的人就是你的命运。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学家说,教育就是改变饭桌上的话题,每次交流都会用去很多时间,同等投入自然希望有更多收获,如果只是小道消息或负面信息,那就是入不敷出,得不偿失,浪费生命。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仅会带来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更会带来前进的动力和智慧,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为人处世的方法,都会对你有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进步是被动的,那也还是在进步。

同样,如果工作和生活,就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城市。有一句话说,一只猪如果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也有人说,再努力也不过比不过趋势,再聪明也聪明不过时代,也是这个道理。产业是城市快速发展驱动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从事的和该产业无关的工作,也会遇到更多的发展机会。而如何判断一个城市或区域是否有发展,除了看经济趋势、城市定位和产业布局外,还要看交通是否方便,地铁高铁是否密集,医院学校是否配套,生活设施是否齐全等,这些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水平等。如果在一个城市里,新城就会比老城更有发展前景,规划蓝图时候就会更加方便。新兴城市的房价几年就翻一番,这是大家都看到了发展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要选择能专注去做的事情。前面的两个问题都是辅助性的,这个才是关键的,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问题想清楚了,其他两个就自然而然的不是问题了。要多问几个大问题,比如自己应该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什么事能超越时间、名利和地位,让自己愿意付出并自得其乐,即便退休了,也还是一直干下去,让个人职业生涯大于单位的存在,只有这样的事,才会产生不竭的动力。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变化,要用一生的时间,起码几年的时间,为之付出,不计报酬和辛苦,也只有这样,才会体验乐趣,看到价值,收获成就,才能真正的鹤立鸡群,而不是靠在形式上去战胜别人,慰藉自己。这个大问题非常重要,很多人没有这个习惯去问自己,才会产生职业倦怠。事实上,只有职业价值和个人优势相一致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职业幸福。这是一只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二、做生命的体验者

生命在于体验,很多人恰恰把重点放在各种有形结果上,这些有形的东西恰恰来去都无法被控制,而唯有体验,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让精神得到成长,让世界得到无限延展。

不用盲目的模仿别人。成长中最担心的就是没有自我,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就只好按照别人的标准去做事,结果是一直在模仿,从来不会超越。我们很少思考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己擅长什么,我们习惯于模仿前人或其他同行来做事,他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并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的问题。我们不敢有独立的主张,因为这会把自己代入不安全的环境中,毕竟和别人不同,是有风险的,不知道这回发生什么的不确定性,让我们止步不前,同时和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不同,也会得不到他们的认同和祝福,就显得不合群。不管怎么说,能坚持自我,即便不被认同,受到委屈,甚至失败,也能够有勇气病乐观的撑下去的人,他们具有优秀的品质,也更体现勇气和智慧。

也不用一味的追求稳定。在运动中维持稳定,这是一种安全的状态,比如自行车,停下来就会倒下去。生命是在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中保持生机的,就是说,有吸收,有释放,排除无用的,生成更有营养的。大脑也是在输入和输出中产生新的思想。如果一切是静止的,很显然,很快就会没有生机。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我们都希望追求稳定的生活,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期待,但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稳定就会消磨斗志,稳定的代价是能力不在生长,稳定的结果是我们无法应对变化尤其是危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守株待兔的结果就是竹篮打水。年轻人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去做事,现在的环境不会有生存的危机,多几次失败也无妨。敢于尝试很重要,只有尝试,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尝试的过程就是体验,在实践中才能增长能力和才干。

当然,也不能一直处于满载状态。弓弦绷得太近,就会失去弹性。人也如此,大脑摄入信息量太大,就会来不及吸收,影响更有价值信息的摄入。吃多了就会撑坏肚子,饿一点才会更健康,同此道理。现在社会节奏快,年轻人负担重,工作排的很满,各种娱乐活动也很多,如果一直这样,就少有闲暇去思考和创造了。学会放弃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放弃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和交往,重要的东西才会进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很重要,明确目标后根据需要选择性的生活,就会把握重点。如果都是重点,那就是没有重点,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放弃是很难的一件事,放弃不是勇气的问题,是一种智慧。放弃的前提是要自己清醒,自己要目标明确,放弃的后果是要敢于并乐于承担。

三、做世界的旁观者

哲学的基础是物理学,他们都是关于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学问。科学越是发展,我们就越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的就越多,就连自身,我们知道的都很有限。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才愈发的精彩,有无尽的宝藏,值得我们去观察和玩味。而若沉迷其中,则不知归返,无法看清自己和世界了。

不能用理智的方式丧失理智。规则是基于事实而建立。事实的发展非人的意志所控制。太过理智的生活,就会变得狭隘和无趣。从生活常例来说,付出就要有收获,就会变得功利和没有人情味,少了很多精神上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升华。人本是思想动物,虽然意识的产生还是谜团,但意识决定人的幸福,意识是不可测的,感觉到的幸福就是幸福,没有客观条件或标准做支撑。不要太关注细节,如果这样,就会忽略整体。没有整体的审美,也就创造不出高水平的作品。多互动,多体验,未必每件事的付出都要有对等的回报,也未必所有事都有对错的选择,如果非要这样分辨,那也要加上时间和对象的多重维度,这样想下去,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没有答案。随性一点也可能会更好,会有更多意外的发现和体会。太多理智的人生,肯定会少些趣味,适当的放松自己,未尝不是好事。

知识是流动和发展的,不学习就会落后。学习很重要,强调多少遍都不为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知识是流动的,生命也不是静止的,一切都在发展,甚至日新月异。昨天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到了今天,环境和时间都变了,评价的标准就变了。更何况,昨天认为是对的事情,也就未必是真的对的。学习首先需要敞开胸怀,接纳不一样的信息和观念,不要急着否定和拒绝,自以为是、夜郎自大、固执自我的人,其发展会受限的。其次是多看书,多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看书还是最重要的,可以直接获取前人的智慧和实践成果。智者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凡事都从头再来,明明这个方法已被实践检验为不可行,却还不顾,这是典型的低头走路,忘了抬头看天,也就注定走不远。思考和实践都很重要。是学习不参与,知行不统一,就不会产生理想的有价值的结果。

事实和观念不是一回事。爱因斯坦说,宇宙中最难理解的地方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并不知道世界是如何被我们理解的,所有的理解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对于世界,可以描述的形容词,是主观感觉,那些看上去描述真实属性的词汇,难道就一定是真实的吗?现代对于物理学的进展和脑科学的研究,让这些愈发的变得模糊。世界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知性,提醒我们不用那么固执,认为一切尽在掌握,而应该尽量的用宽容的胸怀接纳一切,如果有更广阔的视野,那就做个旁观者,把所有的经历看做一个体验,无所谓痛苦和快乐,成功和失败,站在一边,去欣赏他,就像我们能把震动的波看做一个世界一样,去欣赏一切,然后才能风轻云淡,宠辱不惊。

挺喜欢认知尺度和认知突围这类词的,突围是因为发现了尺度。能认识到局限,这是最了不起的事。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一无所知。我们常做的是画地为牢,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不再需要拓展。岂不知,自己知道的只是小圈里的东西,小圈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外圈,那是我们不知道的。外圈之外,是更广阔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世界。知道了局限,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的生活。本书是十二篇文章的合集,这样的书好处是读起来轻松,不足的地方是系统性不够,每个内容无法说的太深太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