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草堂书屋libray 2020-10-07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曾经据传许多古诗词里的字的读音要进行修改,以便大多数的人都能读对,例如“一骑(ji)红尘妃子笑”中的“骑”改为(qi),“远上寒山石径斜(xia)”中的“斜”改为(xie)等等,有人就觉得这破坏了诗词韵律。你看啊,我们要知道原来的音改成另外一个什么读音,就是通过的拼音!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xiá]变成[xié],声母韵母一组合,马上就知道这字的音该怎么发了!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有了正式的一套拼音方案。a o e i u ü等等,共有26个字母,其中25 个字母拼写普通话语音里所有的音节,25个字母配合成23个声母和24 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这就使得我们很容易遇到了一些不熟悉的字,打开字典很快就能够通过偏旁部首找到这个字,并且利用拼音知道这个字的准确读音。但你知道吗?新华字典,以及里面所配备的标音,这种方式方法用了才几十年而已,那么在拼音发明之前,尤其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人们是怎么确定一个字的读音的呢?我们汉字的读音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

先是说好“普通话”,口口相传,这是最起码的流传方式。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普通话可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古代大家都说“雅言”,就是用一种口音说出来的汉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例如孔子在教导他的三千来自不同地区的弟子时,就用雅言(当时的周王朝首都周边的方言)来教授,要不大家呜哩哇啦,他哪里能听得懂。“雅言”又被称为“官话”。虽然那时候的普通话跟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有区别,但是最主要的字音就这么滴被代代流传了下来。所以说学好普通话很重要,不仅仅是方便交流,也有利于正音识字传播知识!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除此以外,古人还专门发明了还有直音法,反切法,用不同的字对另一个字注音等等。

直音法,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比如“郝”,作为一个姓,比较复杂,赤色的赤,加右耳旁!不认识怎么办呢?直接给他旁边放一个简单点的同音字,比方说“好”坏的好。你一下就明白了,哦,他读好!

但是直音注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时候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比如“丢”掉的丢,这个字音没别的字,这咋整呢?所以就需要直音和反切互为补充。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反切法则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法,即是用两个字拼出一个音,前一个字是声母,后一个字是韵母及声调。例如“香”气的香,是“许良切”,那就明白了,许仙的许,用它的声母,接着用优良的良的韵母,一拼,这不就读出是xiang了吗?

要是万一,不光是这个字我不认识,你反切法用到声母韵母的字我也不认识!或者说同音字里面也没有常用字,同音发反切法都管用啦,那怎么办呢?

古代没有“拼音”,古人如何“识字”?

有招,你可以在和它相近的同音字里面,找到一个发音最为相近,也被人们所熟知的汉字来代替。这个时候就会用某某某若某某某来表示,这个好理解吧?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让你知道这个字应该怎么发!这种方法准确度虽然大大降低,但是在古代的那种学习条件之下,也算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法了

怎么样,老祖宗的法子你服不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