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毕宝魁的博客 84--琴 歌 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译文】 主人为我们设酒摆宴欢度今夕,请来名琴师演奏名乐曲。月亮照在城头上乌鹊惊飞,秋风吹过树林的声音令人感到凄凉,彷佛秋风也吹进了自己的秋衣。铜炉里的花烛增加欢庆的气氛,琴师先弹奏《渌水》后弹奏《楚妃》。琴声一起时万籁俱寂,全屋没有一点点声息,天空中的星光都显得特别稀。奉命出使因公差来到清淮,这次差事完成后我就开始到白云飘荡的深山去隐居。 【注释】 [广陵客]此指善于弹琴的人。广陵,古代琴曲名“广陵散”的略称,为嵇康所创。 [乌半飞]乌鸦分飞。半飞,即分飞。 [华烛]彩绘蜡烛。 [渌水]曲名。 [楚妃]亦曲名。 [清淮]清清的淮水。 [奉使]奉命出使。 [云山]指隐居。 【评析】 唐代诗人有几位擅长描写音乐,李颀是其中之一。本诗在感叹琴音的美妙中,抒发了欲弃官归隐的情思。 本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和侧面烘托为音乐表演设置在一个特定的背景。先叙事交待设宴待客并要弹琴,接着写室外的景象。月光朦胧,乌鸦纷飞,秋风声起,凉风入衣。然后写室内之景:花烛明亮,美人动情,乐曲悠扬。诗人没有直接描写音乐形象而是表现其感人的效果,琴鸣物静,四座无言,天宇星稀,只有琴声在流淌。这种描写听众反应突出音乐的感人力量比直接描绘琴音高明多了。最后两句点明自己此行的目的和归隐的意向,而归隐的意向是因为听琴之后受到了感染,说明仕途之累和归隐之愿皆因琴声激起。喻守真说:“这是完全咏‘琴’的诗歌,旨在琴声足以改换人的性情,听了美妙琴声之后,竟生归隐之情。”李颀身为县尉之职,可能是出差到淮海一带,友人欢送他而摆设酒宴,并请琴师演奏,李颀即兴写作此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