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梳理股市盈利的七种模式,价值为本,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才是王道

 ljf5616 2020-10-07

继"沪港通"、"深港通"后,中国股市又启动了"沪伦通"。我们可以看到"沪港通"解决了证券投资项下人民币输出和回流的问题。而"沪伦通"解决了的是:人民币输出到伦敦离岸市场,让伦敦的人民币回流到上海,而载体则是沪股、伦股。我们可以窥见中国股市开始进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重要时期。

主要表现为国外资本将进入证券市场,财务报表日趋国际化,投资理念、操作方法也在逐渐与国际接轨,随着股市的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投资者人数及构成也在发生者重要变化,比如:投资者主体由以前的散户为主转变为以投资机构为主,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数量与规模大幅扩张,政府对股市管理的角色开始转换,政策面更趋于市场化的管理政策,中国股市进一步向前健康发展。

而个人投资者在股市的投资中,我们也要根据股市的发展,而适机调整自己"盈利模式",以便更好的适应在A股市场的生存。但预知未来如何,我们首先要回顾历史:本文总结了股票市场成立27年以来,历史上涌现的7类盈利模式。希望对读者调整自己的盈利模式,有些许参考或者启发意义找。

坐庄式的盈利模式

1996一2001年上半年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是庄股的天下,坐庄成为获取高额投资收益的最佳盈利模式,至今这些庄家仍身在其中。为何在中国市场上这种盈利模式会成为主流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又会有怎样的前景?

国内的一些证券公司及基金的研究机构对此有如下的研究结论。如:中信证券金融商品开发小组、大成基金投资管理部、融泰创业投资公司的研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是与中国市场的实际背景紧密联系的。

庄股市场的形成,与三个因素有关:

其一是市场规模比较小

其二是信息高度不对称

其三是监管不严格

其四是价值体系问题

即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内部交易不止,在这样的市场里,怎样寻找找价值中枢?没有价值体系,自然谈不上投资。投资机构要想盈利,就只能用资金来控制价格,也就是所谓做庄;同时,对于股票市场上的各种机构来说,各机构的资金成本不同,面对的压力也迥然不同。

基金是压力最小的,成本只比一般散户略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只输时间不输钱。

其他机构则不然,券商有大量的委托理财,有保底问题,即使不保底,也有预期收益的压力;

民间机构有大量抵押融资,要付较高的利息,两者的逐利冲动都比基金强烈。

在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市场背景下,面对这种压力,各类投资机构要生存,要获得超额利润,就会选择坐庄的盈利模式。

分散投资式的盈利模式

所谓分散投资是在股票投资的过程选择不同的行业背景、同行业中不同的企业进行投资,以规避非系统风险。具体的投资方法是:购买股票的企业行业要分散,不要集中购买同一行业企业的股票。

否则,遭遇行业性不景气,本行业股价受不景气的影响会全部大幅下跌,使投资者蒙受极大损失;

购买股票的企业单位要分散,不要把全部资金投资于一个企业的股票,即使该企业目前经营业绩很好也要避免这种情况;

投资时间要分散,购买股票前应当先了解一下各种股票的派息时间,购买股票时可按派息时间岔开选择购买;

投资区域也要分散,由于各地的企业会受当地市场、税赋、法律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应分散投资。

但目前我国是"政策市",股市存在比较显著的"羊群行为",这导致系统性风险在总风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此组合投资常常达不到分散风险的实际效果。

因此分散投资的盈利模式多数适合于有大规模资金的私人和机构投资者,但受制于管理成本和跟踪成本的不断上升,即使是专业机构投资者,通常也需要将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数目降低到10只以下。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如果盲目持有过多数量的股票,则因个人力量所限,不但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反而可能招致巨大损失。

集中投资式的盈利模式

在1999年"5·19"行情与2000年春的牛市时期,"精选个股、集中投资"的自下而上选股方法大行其道,辉煌一时。

据很多营业部统计,采用集中投资方式的客户业绩表现普遍优于分散投资者。在2003年分散投资法的流行期,也同时存在集中投资的盈利模式。从基金的经营业绩来看,集中投资也更有利。从随机抽样的基金投资业绩表现统计表,可以观察到基金在2002年12月31日及2003年6月30日公告的持股数量,当基金持股数量由2002年明显下降转为集中持股后,净值普遍增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集中投资又将长胜不败。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粉饰性报表屡见不鲜,因此,采用长期集中投资也有可能踩上地雷,如上市公司东方电子2000年股价由最高的27.8元/股,一路下跌至2003年的4元/股,三年跌幅达595%。某机构于2000年投资于东方电子,长期集中持有,结果带来巨额亏损,导致公司破产,公司总经理失踪。

部分基金选择的动量模式

此模式缘于美国股票市场,主要有技术动量模式和价格动量模式。

技术动量模式主要思想是:总结市场上各种短期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的买入信号,比如中国股市2003年下半年的市场,市场特点是到达年线后就回落,回到二十天线后就反弹,这应该属于考察期内准确度较高的信号,总结信号后,调整各种参数,选择好期间,通过计算机完全进行程序化、机械化的交易。

根据投资机构测算结果表明,这种模式如果成功概率能达到70%,就是比较成功;价格动量模式主要是指,先统计上季度最强的二十只股,然后在本季度纳入组合,持股一季度后沽出,下季度仍然如是,再购入上季度最强的二十只股,如此循环往复。其原理是:经过统计,在美国股市上季度最强的品种下季度尽管很难再成为最强的,但通常仍是强势股,会强于大盘,也就是说,用这种方式至少可能跑盈大盘。国内目前已经有基金在尝试这种模式,但这种模式对技术分析要求较高。

相对集中模式

这种投资模式介于坐庄与分散投资之间,是指将资金相对集中在少数几只股中,所持仓位占股票流通盘大约20%一30%,结合市场热点环境,进行阶段性操作。与坐庄的主要差别是不谋求高度控盘,预期盈利也不是做庄所谋求的的暴利,也不进行长期运作。只要有题材配合,股价上涨20一30%就获利了结。这种模式是为了化解流动性风险。

短线投机的盈利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就是找几个品种,在利好支撑下,通过一些方式造出气势,在市场人气最旺时,快速进行买卖操作,几天就完成一个操作周期,但总体持仓量不大。

波段操作的盈利模式

这种模式是结合企业基本面的变化和股票价格的变化,追踪大盘走势,在中长期投资的基础上追求波段利润。历史上,如2003年的二级市场处于1300点到1700点的区域内盘整,使得该模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也使其成为2003年最基本的一种盈利模式。

对以上各类盈利模式进行简要评估:

1、基于"持股数量角度"而言的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的盈利模式

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采取何种投资方式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风险与收益预期。从成熟股票市场的经验来看,基于资产配置的组合投资策略占据了市场主流。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非相关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组合投资方式化解。组合投资策略具体又可分为资产配置、行业配置、个股选择三个层次。

资产配置是从宏观角度的战略性投资策略,指投资者在股票、债券、现金三个投资方向进行的战略性选择;

行业配置是从中观角度,以公司行业属性为依据的股票资产领域内的选择过程;个股选择是从微观角度的具体股票品种选择。按照构建投资组合的顺序,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完全不同的选股方法。"自下而上"是按照个股选择一行业配置一资产配置的先后顺序来构建投资组合,"自上而下"则是按照资产配置一行业配置一个股选择的顺序来构建投资组合。

一般来说,在股票市场不同阶段,投资者的盈利模式是上述两种不同选股思路的混合物。

2、基于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不同的其他盈利模式

坐庄式的盈利模式,这种投资行为短期还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盈利模式,但获利难度将不断提高,一方面因为法律上的限制,另一方面,经过市场反复上涨下跌的不断洗礼,风险将日益加大,其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以作庄为盈利模式的投资机构也将认识到做庄的风险性,转而采用更规范、更先进的盈利模式。当然,做庄还是有可能成功的,但需要将坐庄变成一种长期投资,即成为长庄。国内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长庄,但目前还难以判断其前景,坐长庄要取得投资成功,从本质上必须像巴菲特一样对所投资的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跟踪,保证所投资企业业绩真实,又具有持续成长性。因此要想做庄,就得有长期投资的准备。

关于基金的动量模式、波段操作等并不是与A股现阶段的股票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长期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因此要提出一种长期的、有效的最佳盈利模式,必须结合未来A股市场的成熟度,结合在西方成熟市场上己被验证了的、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来进行研究。鉴于此,参见笔者此前写的文章《从投资大佬的智慧中学习,提炼出适合散户的二级市场盈利模式》

该文中已经梳理出目前为止,适合个人投资者在A股市场博弈的最佳盈利模式,仅供参考。

总之,盈利模式在操作方法上本身没有定式,但有一个最重要的核心,也就是赢利模式的"道":就是用西方股票市场验证过的"价值投资"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价值投资标的。

此外,再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配合使用不同的"术":也就是操作方法。来因时因地因势制宜,在A股市场上进行博弈,具体"价值选股的操作方法"可以查看笔者的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