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经方合方辨治小儿口腔溃疡(十多个经典医案)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20-10-07

小儿口腔溃疡又称口疮,是口腔黏膜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口腔病变,也是临床比较难治的病变之一。其病因及致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过食辛辣、局部创伤、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以及情绪紧张、用药不当等均是口腔溃疡发生或复发的重要诱因。临床中辨治小儿口腔溃疡仅仅用某一个经方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若能合方运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于此试将临床诊治小儿口腔溃疡体会介绍于次,以抛砖引玉。

1 泻心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加味辨治心脾积热夹虚口腔溃疡

董某,男,4岁,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3年前至今经常口腔溃疡,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腔溃烂,口涎多,不思饮食,烦躁不安,时有腹胀,大便干结,3~4天1次,舌质红,苔黄略腻,脉沉略弱。辨为心脾积热夹虚证,治当清泻积热,兼以益气,予泻心汤与调胃承气汤合方加味。药用:大黄12g,黄连3g,黄芩3g,芒硝12g,生地黄24g,红参5g,干姜3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40mL,每天分8次服。二诊:口腔溃烂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三诊:口涎止,大便溏泄2次/天,(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以前方减大黄为6g,芒硝为6g,12剂。四诊:诸证消除,以前方6剂,每2天1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体会:根据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辨为心脾积热,再根据大便干结、腹胀辨为热结,因脉沉弱辨为虚,以此辨为心脾积热夹虚证。方以泻心汤清泻积热;以调胃承气汤泻下郁热;加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红参补益中气;干姜辛散透邪,兼防寒药伤阳。

2 白虎汤、清热泻脾散与增液汤合方辨治湿热迫血口腔溃疡

3 白虎汤与凉膈散合方辨治郁热内结口腔溃疡

马某,男,7岁,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口腔溃疡已3年余且反复不愈,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疮灼痛,口臭,身体烦热,大便干结3~4天1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数。辨为郁热内结证,治当清泻积热,辛散透达,予白虎汤与凉膈散合方。药用:大黄12g,芒硝12g,栀子6g,薄荷6g,黄芩6g,连翘25g,石膏50g,知母20g,粳米15g,炙甘草12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40mL,每天分7次服。(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二诊:大便通畅,口腔灼痛止,以前方6剂。三诊:身体烦热消退,大便略溏,以前方减大黄为10g,芒硝为6g,6剂。四诊:大便正常,诸证消除,为了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10剂,每2天1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体会:根据口疮灼痛、大便干结辨为热结,再根据身体烦热辨为郁热,以此辨为郁热内结证。方以凉膈散清泻积热,辛散透达;以白虎汤清泻郁热。

4 百合滑石汤与泻心导赤散合方辨治湿热证口腔溃疡


5 百合地黄汤与百合滑石汤合方加味辨治血热灼损夹湿口腔溃疡

谢某,男,1岁7个月,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口腔溃疡已3个月,近因口腔溃烂流血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腔溃烂,口涎多夹赤色,不能饮食,烦躁不安,大便略干,口唇及舌质鲜红,无苔,指纹紫红。辨为血热灼损夹湿证,治当清热凉血,生津滋阴,兼以利湿,予百合地黄汤与百合滑石汤合方加味。药用:百合15g,生地黄50g,滑石10g,黄连3g,生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10mL,每天分15次服。二诊:口流涎水止,口腔溃疡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口腔溃疡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消除,以前方3剂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口腔溃疡未再复发。(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体会:根据口唇及舌质鲜红、无苔、指纹紫红辨为虚火,再根据口流涎水辨为湿,因烦躁不安、大便略干辨为热郁,以此辨为血热灼损夹湿证。方以百合地黄汤清热凉血,生津滋阴;以百合滑石汤滋阴利湿;加黄连清热燥湿;生甘草清热缓急止痛。

6 桃核承气汤与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味辨治瘀热灼腐口腔溃疡


7 甘草泻心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辨治寒热夹杂气虚口腔溃疡

胡某,女,6岁,河南省新郑人。其母代诉,口腔溃疡已3年余,近因口腔溃疡发作频繁前来诊治。刻诊:口腔溃烂灼痛,口流涎水,不思饮食,形体消瘦,食凉即大便溏泄,舌质淡,苔黄腻,脉沉弱略数。辨为寒热夹杂气虚证,治当清热散寒,补益中气,给予甘草泻心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药用:黄芩10g,黄连10g,生半夏12g,大枣12枚,干姜10g,红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附子5g,炙甘草12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30mL,每天服10次。二诊:口角流涎减少,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口角流涎止,大便趋于正常,以前方6剂。四诊:诸证基本解除,为了防止病证复发,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2年,一切尚好。体会:根据食凉即大便溏泄辨为寒,再根据形体消瘦、脉弱辨为气虚,因灼痛、苔黄辨为热,以此辨为寒热夹杂气虚证。方以甘草泻心汤并加大黄连用量清热散寒,益气和中;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渗利湿浊;加附子温阳散寒。

8 乌梅丸与生脉散合方辨治上热下寒口腔溃疡


9 茯苓四逆汤与百合滑石汤合方辨治阳虚夹湿口腔溃疡

朱某,男,4岁,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经常口腔溃疡,半年来反复发作不愈,静脉用药即加重,口服中西药可效果不明显,近因口腔溃疡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腔溃烂中心苍白,周围呈淡红,口流涎水,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夹湿证,治当温阳益气,兼以利湿,予茯苓四逆汤与百合滑石汤合方。药用:茯苓12g,红参3g,生川乌5g,滑石10g,干姜5g,百合15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25mL,每天服10次。二诊:口腔溃疡基本痊愈,以前方6剂。(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三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为了防止病证复发,以前方3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体会:根据口腔溃烂中心苍白、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口流涎水辨为寒湿,因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夹湿证。方以茯苓四逆汤温阳益气,兼以利湿;以百合滑石汤利湿,兼防温热药伤阴。辨治口腔溃疡的病变有寒有热,若是单一的热证,用西药即有明显治疗效果;若是阳虚寒证,用西药则会加重病证,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此口腔溃疡属于阳虚而非热证,所以用西药治疗不如用中药效果明显。

10 温经汤与芍药甘草汤合方辨治虚寒瘀夹杂口腔溃疡


11 四逆加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辨治寒瘀夹杂口腔溃疡

周某,女,2岁,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口腔溃烂已年余,近因口腔溃烂复发前来诊治。刻诊:口腔溃烂,涎水多,烦躁,夜间哭闹更甚,舌质略暗淡瘀紫,苔薄白中心略黄,指纹略暗紫。辨为寒瘀夹杂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四逆加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药用:生川乌5g,干姜5g,红参3g,五灵脂10g,蒲黄10g,生半夏12g,黄连6g,炙甘草6g。(注意有毒:本方有生川乌、红参、五灵脂、生半夏)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10mL,每天服15次。二诊:哭闹减轻,口水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烦躁止,口腔溃疡痊愈,以前方6剂。(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四诊:一切正常,欲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6剂,每2天1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体会:根据口腔溃烂、涎水多辨为阳虚水气,再根据唇及舌质略暗淡瘀紫辨为瘀,因苔薄白中心略黄辨为寒热夹杂,以此辨为寒瘀夹杂证。方以四逆加人参汤(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温阳散寒,通阳止痛;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生半夏燥湿化痰止饮;黄连燥湿兼清里热,若病变无热旨在制约温热药伤阴。

12 小陷胸汤与下瘀血汤合方加味辨治痰热夹瘀口腔溃疡

13 小半夏加茯苓汤与生化汤合方辨治寒痰夹瘀口腔溃疡

杨某,女,2岁半,河南省郑州人。其母代诉,从5个月始发口腔溃疡,至今仍反复发作,虽经治疗可疗效不理想,近因口腔溃疡复发前来诊治。刻诊:口唇及舌边有多处溃疡,溃烂中心呈乳白色,周围暗紫,口涎多且黏滞,手足不温,舌质暗淡瘀紫,苔白略腻,指纹暗紫。辨为寒痰夹瘀证,治当温化寒痰,活血化瘀,给予小半夏加茯苓汤与生化汤合方。药用:生半夏24g,生姜24g,茯苓10g,当归24g,川芎10g,桃仁3g,干姜2g,炙甘草3g。6剂,第1次煎3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次服10mL,每天分15次服。二诊:口涎及口腔溃疡基本痊愈,以前方6剂。三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10剂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体会:根据口涎多且黏滞辨为痰湿,再根据溃烂面中心呈乳白色、周围暗紫辨为痰瘀,因手足不温辨为寒,以此辨为寒痰夹瘀证。方以小半夏加茯苓汤温化寒痰,兼以利湿;以生化汤活血化瘀。

I 注意警示: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专业中医人士思路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所发的全部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