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珐琅彩花卉碗为何让人眼花缭乱

 新用户99079681 2020-10-07

  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珐琅彩瓷器曾集中存放在端凝殿,据档案记载有400多件。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珐琅彩花卉碗

  传统的康熙珐琅彩瓷器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 湾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个单位。以蓝地、深红地、黄地、粉红地、紫地彩色花卉图案的盘、碗为多,亦有少数瓶、盒之类的器物。至于白地彩绘的品种,则是更属极少数。器物底部有红或蓝色堆料“康熙御制”款。康熙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还不见山水、人物图案的画面。康熙时期还有宜兴紫砂胎的珐琅彩茶壶、盖杯等茶具,亦只见花卉图案。

  虽然珐琅彩的问世与“康熙盛世”是分不开的,但雍正也推动了它的发展哦!他提高了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且大力发展瓷业,促进珐琅彩贸易交往的发展,甚至出口欧洲,但珐琅彩瓷器从盛到衰却都只供于宫廷皇 室使用,可谓是让百姓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珍品。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 室自用瓷器中最 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 漓 尽 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 家身份的高 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 峰之作。

  由于珐琅彩的高昂价值,在珐琅彩研制成功之后,自清代至民国及至当代的景德镇有一个竞相仿制的过程。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研制成功之后,在景德镇历史上有三个仿制珐琅彩瓷的过程及时期。因此,在清至民国间,一些原在御窑的技艺出众工匠多逃避御窑的缧役,更愿意自己经营以求自 由自在,不愿过点卯上班的生活。同时,他们在御窑工作的一些画本、 样器、技艺,既使不偷回家也烂熟于心,经他们手制的珐琅彩及洋彩不计其数,尤其是在清雍正以后,珐琅彩的制作在清宫珐琅渐沦为客串,而在景德镇生产成为主流,到乾隆朝之后,珐琅彩的制作基本上以景德镇为主,因此,珐琅彩的制作及技艺在景德镇高 级民窑中已不是秘密,在后朝仿前朝的一些稀世珍品也算不上犯法, 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悄悄地把活干了。

  珐琅彩瓷器在雍正时完全脱离了铜胎画珐琅的影响,在装饰艺术上更具有中国化,在烧造与施彩上达到珐琅彩的极盛阶段。

  “珐琅表的鼎盛时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制作工序太复杂,成功率又很低,愿意耐着性子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江诗丹顿日内瓦总店的店长伯纳兹(DominiqueBernaz)介绍说,“这样,几代下来,不少手艺和经验就失传了。为百达翡丽工作了40年的彩绘师苏珊罗尔(SuzanneRohr)是日内瓦装饰学院珐琅专 业的最 后一名学生。那之后,如果有人想学习珐琅彩绘,只能从零开始,自己去摸索。米克洛什就是个例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