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020):疾风迅雷——释“雷”

 秋琰 2020-10-07

本文约2700字,阅读约需要5分钟


朱英贵

“疾风迅雷”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像暴风那样急速,像炸雷那样迅猛。“雷”这个字兼有“打雷”和“雷声”双重含义,那么“雷”字的构形理据又是如何兼顾表现这双重含义的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雷”字。

一、“”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要了解“雷”字的构形理据和造字本义,需要从“雷”字的古文字字形入手来解析(参见下图)。

“雷”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由上图可以看出,“雷”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在闪电符号“申”字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空心的“口”形符号或者内含“+”的“口”形符号,其实这些“口”形符号本应该是“〇”形符号,由于甲骨文使用刀来契刻坚硬的龟甲兽骨,不便于表现宛转线条,才刻成了“口”形符号的。这些增加的符号象征的是滚动的车轮,表示闪电过后所传来的有这些类似滚动车轮之物发出的巨大雷霆。

“雷”字的金文字形由于熔铸的特点,便于表现宛转线条,则逼真地采用了类似滚动车轮之物的符号,并由两个增加到四个,表示闪电的符号也小有变化,前一个金文字形设法用闪电符号将四个轮形符号隔开,第二个金文字形则让四个轮形符号分别处在闪电符号的转折点上,第三个金文字形又在上部增加了“雨”字,以便使其字义归类。

上图说文古文的“雷”字形体则规范排列四个轮形符号和它们之间的两个闪电符号,而说文籀文则在说文古文字形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表意构件“雨”字头。

“雷”字的小篆字形(见说文雨部)则将四个轮形符号减少为三个,并统一规范为从“雨”从“畾”上下结构的会意字。

隶书以后的现代汉字又进一步将“畾”简化,将小篆的三个轮形符号减少至一个,并统一写作“田”,于是“雷”字便成了一个从“雨”从“田”的脱离造字本义的会意字了。

《説文解字》卷十一雨部:“靁,阴阳薄动,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象回转形。”

许慎的解说大意为:“雷”,就是天空中的阴阳能量相搏动,响雷和下雨都是由地面生物所引起的的气象。它的字形上部采用“雨字头”,下部字形“畾”,象雷霆回转的形状。

综上分析,“雷”字的造字本义应为动词义的“雷霆”,古人称闪电在天空引发巨响为“雷”,称响雷在地面震动建筑为“霆”,所谓“雷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打雷”。

   二、“”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雷”字的造字本义应为动词义的“打雷”,即暴雨前云层伴随闪电发出震天巨响。例如:“如雷如霆,徐方震惊。”(《诗·大雅·常武》)再如:“则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儒效》)又如:“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大风飘屋折树,暴火焚地焦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蛰虫不藏,宜死者生,宜蛰者鸣;直多腾蟆,山多虫蚊。”(《管子·七主七臣》,)这段话列举了一系列的不合常规的现象,认为这些反常现象,是天地鬼神预示人世变化的前兆,是妖孽作祟,甚至是国家将亡的征兆。

“雷”字由动词义的“雷霆”(打雷)还可以引申为动词义的“震憾”。例如:“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又如:“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另外今天所说的雷人、被雷倒等也是震撼的意思。

由此可引申表示如雷般震响、传播。例如:“王者立国君人,聚散六合,咸土以百里,雷其威声。”(唐·李白《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序》)

“雷”字由动词义的“雷霆”很容易引申为名词义的“雷声”。例如:“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易·说卦》)再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阳。”(《诗·召南·殷其雷》)又如:“仲春,雷乃发声,仲秋,雷始收声。”(《礼记·月令》)又如:“雷者,阴中之阳也。”(《白虎通》)

由此可引申表示宏大如雷的声音。例如:“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唐·李白《蜀道难》诗)再如:“鸣泉百雷,跃下云窟。”(宋·李觏《麻姑山赋》)

“雷”字在现代还有一个引申义,表示军用爆炸武器。例如:地雷、水雷、鱼雷、雷管、雷场、雷区、布雷、埋雷、排雷、扫雷等词语中的“雷”字。

根据上面对“雷”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雷”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雷”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有数十个,其中的“雷”字主要保留“打雷”和“雷声”两种含义。

其一,表示打雷的意思,例如:

暴跳如雷——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源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鼾声如雷——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源自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语见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语见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陛下即位以来,躬亲听断,旋乾转坤;关机阖开,雷厉风行。”

雷霆万钧——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源自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雷电交加——又是打雷,又是闪电。交加:一起袭来。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忽然阴云四合,空中雷电交加,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

天打雷劈——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好婶娘,亲婶娘,以后蓉儿要不真心孝顺您老人家,天打雷劈。”

其二,表示雷声的意思,例如:

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语见清·无名氏《游越南记》:“洋场马路,纵横井井,虽不及上海之平坦,而马车洋车往来络绎,风掣雷行”

疾风迅雷——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像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源自《礼记·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疾如雷电——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语见汉·荀悦《汉纪·高祖纪》:“项羽用兵疾如雷电。”

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语见《汉书·中山靖王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

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源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语见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