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016):冬日夏云——释“云、雲”(上)

 秋琰 2020-10-07

朱英贵

“冬日夏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冬天的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夏天的云朵为人遮蔽烈日,都是人们所喜欢的天空景物,借以比喻为人处事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天空中的“云”是由“气”的流动而生成的,上一篇说到“气”,这一篇来接着谈谈“云”。

一、“”(雲)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雲”和“云”这两个字并不是简单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云”字是初文,既有云朵的意思也有言讲的意思,而“雲”只是“云”在云朵意义上的后起字,用作言讲意义的“云”则从古至今未变。让我们先来看看“云”(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云”(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通而观之,甲骨文“云”的字形就像天空的云层和云朵之形;析而察之,甲骨文“云”的字形应该是在“气”的字形基础上变化而成的(可参看上图第一个甲骨文形体)。甲骨文的“气”字本来由三条横线构成,像天空中气流游动之形,也就是说“气”字的本义是指天空中的气流。现在来看上图甲骨文“云”(乙12)的字形构造,“气”字的上边两条横线还在,我们不妨将其联想为天上的云层,只是将“气”字的下边一条横线变成了弯曲回转的形态,借以表示这不再是不易目见的气流,而是由于气流运动而生成的可以看得见的云层或云朵。后来的甲骨文字形(可参看上图第二、三两个甲骨文形体),刻意渲染表现云朵线条的宛转形态,似乎是在表现这样的意象:第一条短线条为高空之晴云,第二条长线条为低空之雨云,而下部的“厶”线条则为卷云,当然“云”字的整体线条组合则表现的是云层与云朵的意象。

“云”字的金文字形与大篆形体(说文古文)都是跟甲骨文字形的构字理据一脉相承的,只是风格略有差异而已。金文字形延续甲骨文的构字原理,上部保持或一横或两横的气流或云层之形,下部是跟甲骨文一样的云朵之形。

“云”字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共同告诉我们,云就是天空中流动的气生成的云层与云朵,或者说“云”字所表现的就是天空的舒云(由上部两条直横线代表的云层)与卷云(由下部一条回转的曲线代表的云朵)。

“云”字的小篆字形又加以繁化,在“云”字上部增加“雨”字头,写成了“雲”字。“云”字形体这种由简到繁的变化称为字形“繁化”,造成“云”字字形繁化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为了精确表意,因为云跟雨的关系密切,故将其归为从属于“雨”的类属文字,于是便添加了“雨字头”以归其类;二是为了区别表意,因为在小篆问世之前就有了用作语言表达意义的动词“云”(子曰诗云的“云”),为了与之相区别,于是便添加了“雨字头”以别其义。

至于“云”字为什么还会另有言说意义的动词义,即便是从词义引申的角度也很难找到其令人信服的内在逻辑。拙论试做如下两种假说性质的推论:

其一,或许是因为天空的云层和云朵是流动的,故可引申出流传、言说的动词意思,这便是“子曰诗云”的“云”。

其二,或许是古人所创造的“云”并不只是代表天上之云,而是也包含人在天寒呼吸时吐出的白色雾气,因此才会有“说”或“曰”的意义用法。后来为了区别能下雨的天上之云和会说话的口中之云,于是便在“云”上加了“雨”,构成后起的“雲”字。这样一来,“云”就专门用作动词,而“雲”则专门用作名词了。然而,《汉字简化方案》又将“云”、“雲”二字归并简化为“云”,于是人们便只在乎书写方便,而不太在意天上之云和口中之云还有什么内在联系了。

关于“云”(雲)字,《说文·雲部》设立了“雲”与“云”两个字头来分别解说:

《说文解字》卷十一雲部:“雲,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凡雲之屬皆从雲。”

《说文解字》卷十一雲部:“云,古文省雨。”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为:“雲”,就是山川上空的水气。它的字形用“雨”作为表意偏旁,字形下部的“云”就像“雲”回转变化的形态。大凡跟“雲”字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雲”作为表意偏旁。而“云”字则是省略了上部的“雨”的古文写法的“雲”。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对许说的补充解释为:“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古文衹作云。小篆加雨於上。遂爲半體會意、半體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轉形、此釋下古文雲爲象形也。”段注所强调的是:“云”为初文先造字,它是一个独体象形字,象云朵回转之形;直至说文小篆,方有了后起字“雲”,它是一个半体象形半体会意的合体字。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简化字又将“雲”字归并简化为“云”,以至于云雨的“云”和子曰诗云的“云”又共用了同一个字形。因此,我们今天既可以说“云”是“雲”的本字,也可以说“云”是“雲”的简化字,因为“雲”字本来就写作“云”,今天又被简化为“云”。但是若要恢复为繁体字来书写的话,“子曰诗云”的“云”,是万万不可写作“雲”的。

  、“”(雲)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云”字的造字本义可能含有如下两方面的蕴涵:

一方面,“云”(雲)是表示天空的云层或云朵,这个意义的“云”自小篆以后通常写作“雲”。例如:“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易·小畜》)再如:“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又如:“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管子·戒篇》)又如:“雨浪浪其不止,云浩浩其常浮。”(唐·韩愈《别知赋》)又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云”(雲)字由此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引申义:

其一,天空的云层和云朵盛多,故可表示盛多的意思。例如:“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毛传:“如云,言盛也。”再如:“举臿为云,决渠为雨。”(《汉书·沟恤志》)又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汉·贾谊《过秦论》)

其二,云层和云朵位于高空,故可借指高空。例如:“长裾随风,悲歌入云。”(三国·魏·曹植《七启》)

其三,天空的云层和云朵是变化的,故表示飘渺或不确定的形容词意思,此义项仅见于古文,后世不用。例如:“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又如:“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其四,天空的云层和云朵是轻柔的,故可喻指轻柔舒卷之物。例如:“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扫月仍新。”(唐·程长文《狱中书情上使君》诗)再如:“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宋·孙光宪《浣溪沙》词)以上皆指头发。又如:“萧萧出屋千竿玉,霭霭当窗一炷云。”(宋·王安石《金陵报恩大师西堂方丈》诗之二)此指烟雾。

其五,常用“云雨”来喻指男女欢爱之事。例如:“惊梦不成云。双蛾枕上颦。”(南唐·冯延巳《菩萨蛮》词)再如:“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宋·晏几道《河满子》词)又如:“说到云雨私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其六,天空的云层和云朵是流动、回旋的,故可表示流动、回旋的意思。例如:“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毛传:“云,旋也。”再如:“故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管子·戒》)尹知章注:“云,运动貌也。”刘绩补注:“云,周旋也。”

由此还可进一步引申出旋归、归附的意思。例如:“晋不邻矣,其谁云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杜预注:“云,犹旋,旋归之。”

另一方面,“云”又可以表示口中的言谈,这个意义的“云”向来都写作“云”,不能写作“雲”,这便是“子曰诗云”的“云”。例如:“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国语·晋语》)再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唐·刘禹锡《陋室铭》)

 “云”字由此常用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例如:“为民不利,如云不克。”(《诗·大雅·桑柔》)王念孙《广雅疏证·释诂一》:“言如有不克也。”再如:“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公羊传·文公二年》)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云灾’与‘无灾’对文,是‘云’为‘有’也。”又如:“公之云感,贻此音翰。”(《文选·陆机〈答贾谧〉》诗)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曰:“云,有也。”

其二,表示为,是。例如:“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墨子·耕柱》)再如:“苟能用德以同天下之欲,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袁术传》)又如:“食芹虽云美,献御固已痴。”(唐·韩愈《归彭城》诗)

其三,表示。例如:“帅大雠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国语·鲁语下》)韦昭注:“以楚大雠为鲁作难,其谁能待之?”再如:“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楚辞·离骚》)又如:“孤负沧洲愿,谁云晚见招。”(唐·杜甫《奉赠卢五丈参谋琚》诗)

其四,表示如此。例如:“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左传·僖公二十九年》)杨伯峻注:“云,如此也。”再如:“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非意之也,盖有自云也。”(《吕氏春秋·观表》)又如:“拟之若人,亦足以云。”(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

其五,用作连词,表示或。例如:“鸟兽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墨子·公孟》)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言鸟兽虽愚,禹汤犹或因之也。”再如:“古有封禅,今读书者,云得其传,云失其传。”(唐·杨敬之《华山赋》)

其六,用作连词,表示假如。例如:“管仲有病,桓公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可不谓。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庄子·徐无鬼》)

其七,用作助词,主要有如下几种用法:

一是用于句首,无义。“云”字的这种不表实意的用法多为《诗经》中的早期用法,也可能是由“流传言说”一类动词意思虚化而来的。例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郑风·风雨》)再如:“云谁之思?西方美人。”(《诗·邶风·简兮》)又如:“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楚辞·九叹·逢纷》)

二是用于句中,提前宾语。例如:“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诗·小雅·正月》)再如:“无曰不显,莫予云觏。”(《诗·大雅·抑》)

三是用于句末,无义。“云”字的这种不表实意的用法也可能是由“流传言说”一类动词意思虚化而来的,因为其内中还隐含着“等等一类说法”的意思。例如:“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再如:“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如:“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洢《核舟记》)再如:“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清·姚鼐《登泰山记》)

其八,位于动词等词语之前,相当于“所”。例如:“不期相反,各有云尚而已。”(汉·应劭《风俗通·十反序》)再如:“进则无云补,退则恤其私。”(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

根据上面对“云”(雲)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云”(雲)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