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522):七情六欲——说“七”

 秋琰 2020-10-07

朱英贵

中国人所谓的“七情六欲”是有具体所指的,它源自《礼记·礼运》的记载:“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这其中的“七”与“六”似乎涵盖了人之情欲的周遍意义,也就是说人的情与欲主要就有这么几种,由此也隐约透露出“七”与“六”都是具有周遍意义的数。上一篇我们谈到过“六”,它的构字理据中隐喻着一座房屋的两片屋顶与四面柱墙这种周遍意义的构字理据;那么,“七”字的构字理据又是什么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七“字。

一、“七”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七“字的甲骨文字形貌似现代汉字的“十”字,然而甲骨文“十”字的形体却只有一条竖线,并非如现代汉字的样子。只是后来在字形演变的过程中,自说文小篆“十”字的形体才开始添加了一条横线,于是,“七”字为了跟易混的“十”字相区分,自说文小篆始,也便将竖线条才开始变得弯曲(参见下图)。

 “七”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那么,“七”字的字形为什么会是“十”字形状呢?它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呢?目前学界对此主要有如下两种说法:

其一,认为“七”是“切”的初文,一条竖线表示对一条横线的切割,后来“七”字衍生出表示数字七的意思,则又添加“刀”作为表意偏旁,形成后起字“切”。

然而,这里似乎隐藏着几个不好解释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七”字的竖线要对横线加以切割,二是被切割的横线代表什么事物,三是为什么切割的含义会衍生出数字七的含义。目前对上这几点的解释都是近于似是而非的臆断:

为什么“七”字的竖线要对横线加以切割?

有人认为:“一横代表全部、一切;一横加一竖,表示对全体进行切分。造字本义:数词,古人认为需要切分的极限数,即比六更大的数,六与八之间的正整数。……在发明十进制之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都曾是古人认识中的极限数字:一,混沌宇宙,代表全部;二,天地或乾坤或阴阳,代表一切;三,天、地、人,也代表一切;四,超越“三”的数,“二”的两倍,也是极数;五,天地交汇,也代表一切,中国珠算采用五进制;六,房屋的四壁及顶和底,也代表宇宙空间的所有维度;七,需要切分的极限,也代表一切;八,分,与“七”相同,表示需要细分的极限数;九,用手极力地抓,表示数多至极……”(以上引自网上的象形字典网站http://www./·“七”页面)

那么被切割的横线又是代表什么事物?为什么切割的含义会衍生出数字七的含义?

有人认为:七代表的是北斗七星,其中一横表示天宇,一竖表示切分,将天宇切分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动,类似时钟。早期巫者看到的七星连珠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后来引申为表数字七的符号,再后来人们根据星体创立了曜日这一周期历法。中国古时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星称为七曜(曜有光芒、照耀的意思),于是就把这七个星体的名称分配一周中的七天,便把这七天分别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说文小篆的“七”字形体似乎还隐约透露“北斗七星”被切割的形象。




其二,认为“七”表示东西南北上中下这七个方位以及圆满周遍的含义。

根据这种看法,“七”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从二维平面看,“十”表示东、西、南、北、中共五个方位;从三维立体观察,“十”字符号表示东、西、南、北、上、中、下共七个方位。进而可以用东西南北上中下这七个方位表示数目七。

甲骨文的“七”这一形体,经过金文字形的承继,再到秦汉之际的竹简帛书文字(如睡虎地秦墓竹简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等),都在使用。七作为个位数之一,本是源于东西南北上中下七个方位。方位只有那么多,已经满了,所以七作数字用时,蕴含着圆满或者周遍这一意义,因而构成了某些含有“七”的词语并非是确指七个实数。

《圣经·旧约》第一篇《创世纪》中说上帝造物,六天造齐,第七天休息。全球性的星期日(星期七)休息制度即由此而来。《庄子·应帝王》中记载的开天辟地创世神话中的混沌七窍的“七”也是个满数。《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中的“七”也是表示道循环的周期数,也是一个满数。枚乘的《七发》、曹植的《七启》都各有八首,但它们却以“七”为名,也证明了这个“七”并非确数,也是表示满或者各方面的意思。

综上所述,关于“七”字构字理据的两种看法各有其一定的道理,拙论比较倾向于后一种看法,因为所谓切割的含义主观臆想的成分要多一些,而从三维空间角度来理解“十”字形符号的“七”,说它是表示东西南北上中下七个方位,要更为合理一些,也就是说,“七”字的构字理据,其初文阶段就是与数目字七有密切联系的,并不需要去切分什么再行获得七这个数目。

《说文解字》卷十四七部:“七,陽之正也。从一,微陰从中衺出也。凡七之屬皆从七。”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七”,为阳的正数。它的字形采用“一”作为表意偏旁,“一”表示阳气,它的折笔表示微弱的阴气从中斜里冒出。大凡跟“七”的意思相关的字,都可以用“七”作为表意偏旁。

许慎未见甲骨文,故他的《说文》是依据小篆字形来对“七”字加以解释的,因此《说文》所解并非“七”字的造字本义,也不符合其构字理据。

二、“七”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综上所述,“七”字的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当为表示东西南北上中下共七个方位所体现的数字七。例如:“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礼记·月令》)再如:“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又如:“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又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汉·贾谊《过秦论上》)

“七”字由此表示确指的数字七这一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几个直接引申义:

其一,泛指多而杂乱的饱和周遍意思。例如:“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元·吴昌龄《张天师》楔子)再如:“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又如:“窃取陈编,以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

其二,指称文章体裁的一种。亦称七体,为赋的另一形式。南朝·梁·萧统《文选》列“七”为一门,收录枚乘《七发》八首,曹植《七启》八首,张协《七命》八首。例如:“所著赋、颂、赞、祭文、诔、七、吊、四五言诗、谏、笺、表,皆遇乱零失,今所余诗笔杂文凡二十首。”(《宋书·自序传·沈璞》)再如:“自斯而外,若箴、铭、颂、赞、哀、诔、骚、七、设论、连珠各体,虽稍有通变,然鲜有出辙。”(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第五课丁)又如:“由是遂有‘七’体,后之文士,仿作者众,汉傅毅有《七激》,刘广有《七兴》,崔骃有《七依》。”(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

其三,旧俗人死后每七日一祭,俗称曰“七”,到七七四十九日止,共为七七。例如:“你若家里死后,便累七追享,不免请几个僧人。”(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四出)再如:“谁晓得一终了七,她的原形渐渐显了,常常不告诉我,出去玩耍。”(《孽海花》第二六回)又如:“今天是鸣凤的头七……我想起她死得可怜,偷偷买点钱纸给她烧,也不枉生前跟她好一场。”(巴金《家》二九)又如:“丧家七七之期,见于《北史》《魏书》《北齐书》及韩琦《君臣相遇传》。又顾亭林《日知录》、徐复祚《村老委谈》、郎锳《七修类槁》皆载之。要皆佛氏之说,无足深考。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祭于来复之期,即古者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召死者之灵爽。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即不复矣,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说最通。”(清·钱泳《履园丛话·考索·七七》)

根据上面对“七”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七”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七”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七”字的相关成语也不少,其中“七”字的含义基本上都是用作数词,要么是确指七个,要么是跟“八”、“五”、“三”等数词搭配泛指多而杂乱的意思,诸如:

其一,成语中的“七”确指七个的意思,例如:

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又作“七步之才”。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窍生烟——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语见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源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源自《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七相五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语见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语见《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屋如七星——形容住房破漏。源自唐·冯赞《云仙杂记》:“郑广文,星屋破漏,从下望之,窍如七星。”

倚马七纸——比喻文章写得快。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其二,成语中的“七”泛指多而杂乱的意思,例如:

横七竖八——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七颠八倒——形容十分凌乱。语见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一:“问如何是佛法大师,师曰‘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语见宋·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七日来复——《周易》复卦,主十一月。复卦六爻,第一爻为阳,其他五爻为阴,表示阴气剥尽阳气复生,称为来复”。现常指一星期。语见《易·复》:“反复其道,七日来复。”

七上八下——形容心里慌乱不安。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语见陶行知《自动学胸诗》:“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七死八活——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语见元·吴昌龄《张天师》楔子:“今日弄的我一个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里是报恩,分明害杀小生也。”

七歪八扭——形容歪斜不正。语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七折八扣——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语见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六回:“这些店用房钱草料麸子,七折八扣,除了两锭银子之外,倒该下五六两的帐。”

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口杂。语见清·袁枚《牍外余言》:“故晋大夫七嘴八舌,冷讥热嘲,皆由于心之大公也。”

三魂七魄——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语见《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语见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三回:“窃取陈编,以为己有,惟恐别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杂七杂八,强为贯串,以为掩人耳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