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009):灿若繁星——说“星”

 秋琰 2020-10-07

朱英贵

繁星灿烂,星光点点,夜空迷人,星光闪闪……从古到今,“灿若繁星”这个成语就广为流传,不知有多少人为星光所迷恋。祖先是如何为天上的星星造字的?“星”字究竟有多少丰富的内涵?这些也可以通过对“星”字字形字义的解读来略见一斑。

一、“”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星”字的构造理据和造字本义如何?让我们先来看看《说文》的解说:

《説文解字》卷七晶部:“曐,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从晶,生聲。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復注中,故与日同。𠻖,古文星。星,曐或省。”

许慎解释的大致意思是:“星”,是宇宙万物的结晶,它的字形上部为群星呈列的样子。它是一个形声字,用“晶”作为表意的形旁,用“生”作为标音的声旁。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星”是一个象形字,采用“〇”(许慎所云“口”实为圆圈“〇”的意思)作为“星”的形象;古文写法的“星”又在圆圈“〇”中注入一个小点,作为指事符号,这就导致“星”字上部的星体形象“〇”跟“日”的形象相混同。“𠻖”,是古文写法的“星”字。而另一种写法的“星”,则可能是“曐”字省略了两个“日”的异体字。

许慎将“星”解释为“万物之精”,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有云:“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可见在古人的认识中,太阳为阳物之结晶,月亮为阴物之结晶,而众多的繁星则为阴阳结合而生成的万物之结晶,故“星”字用“生”作为表意构件,似乎还有阴阳结合生成万物之含义。

那么,许慎的解释是否切合“星”字初文的构字理据呢?让我们再来看看“星”字的古文字形体:

 “星”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甲骨文“星”字的构字理据跟它的小篆形体是相通的,同样是由表示群星的符号和表示植物初生的符号构成的。不过那个“生”怕未必如许慎所言是个标音的声符,而也应该视为表意符号,也就是说,“星”字当为会意字。

会意字?“生”字如何表意?莫非如有人望文生义所云:女生为“姓”,日生为“星”。太阳生的孩子就是“星”!当然这只能作为笑谈。

其实,从上面的甲骨文字形来看,或多或少的小圆形符号就是天空繁星的象形,其实,这或多或少的小圆形符号(代表发光的天体)就是甲骨文的“晶”字,古文中“晶”与“星”往往可以互相通用,“晶”就是“星”,“晶”才是“星”的本字。甲骨文的“晶”字,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由此看来,“晶”字的造字本义应该是“群星”,当“晶”的“群星”本义逐渐弱化之后,甲骨文在“晶”的字形(群星)基础上再加“生”(从无到有)另造“曐”字,表示群星在夜幕中璀璨闪烁“无中生有”的现象。其造字本义应为“从空寂的夜幕中出现的众多发光天体”(群星)。

“曐”(星)字的金文将甲骨文中表示群星的小圆形符号写成日形,又将甲骨文的“生”多加了一条横线。小篆承继金文形体,上边的日形符号可用三个也可省写为一个(说文或体)。

小篆形体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隶书与楷书的“星”字则是依据“说文或体”的小篆字形演变而来的,这就是现代汉字的“星”字。而古籍多以“星”代替“曐”。古籍中“晶”与“星”有时通用。

二、“”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星”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天上的星星(群星或者单个的星),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星、卫星等。例如:“瞻卬昊天,有嘒其星。”(《诗·大雅·云汉》)再如:“月与星并无光,日照之乃光耳。”(太平御览卷六引汉应劭《风俗通》)又如:“朝不见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唐·韩愈《琴操·拘幽操》)

“星”字常见的引申义有如下一些:

首先,古人常将“星”与“辰”连用,再加上日月,说成“日月星辰”,例如:“日月星辰。”(《尚书·尧典》古人对于天上的星星,如果单独称呼统谓之“星”,如果对文呼应着说,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五纬,亦称五星,是古代中国人将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这五颗行星合起来的称呼,五星与日、月合称七曜。五纬与五行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二十八宿(xiù),是古代中国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在这个意义上,“星”字可有如下一些直接或间接引申义:

“星”字可以表示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鸟七宿的第四宿。例如:“五星、八风、二十八宿”(《淮南子·天文训》)汉高诱注:“二十八宿,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也。”再如:“玄龟匿首于女、虚,朱鸟奋翼于星、张。”(《艺文类聚》卷一引晋成公绥《天地赋》)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泛指二十八宿。例如:“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周礼·春官·占梦》)汉郑玄注:“季冬……星回于天。” 贾公彦疏:“‘星回于天’者,星谓二十八宿,十三月复位,此十二月未到本位,故直云‘星回于天’,数将几终。”

二是用作木、火、金、水、土五星的总称。例如:“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郑玄注:“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贾公彦疏:“‘星谓五星’者,按《天文志》谓东方岁,南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中央镇星。”

三是指天文,星象。例如:“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再如:“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又如:“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闲上望星文。”(唐·沈彬《入塞》诗之二)

其次,星星具有细小、分散、闪现、夜光、神秘、醒目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以至于产生不同的引申义。

一是由于星星细小,便可以表示“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的意思,例如:火星儿。

例如:“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摺)又如:火星儿,一星半点。

二是由于星星分散,便可以引申出“像星一样分散排列”的意思,例如:星星点点。

例如:“屯方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陈,绮错鳞比。”(《文选·何晏〈景福殿赋〉》)李善注:“星,散也。”又如:星星点点。

三是由于星星闪现,便可以引申出“喻指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的意思,多用于文艺、体育方面。例如:“《明星大会串》的影片,仍由某女星挂牌。”(《人民文学》1978年第9期)又如:影星、歌星。

四是由于星星在夜间发光,便可以引申出“形容夜间”的意思,

例如:“驽蹇星驰以兼路,豺狼奋口而交争。”(《抱朴子·外篇·安贫》)再如:“宜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贼不意,此用兵之奇也。”(《晋书·卷四四·卢钦传》)又如:“裹粮携弱,匍匐星奔。”(《文选·刘琨·答卢谌诗》)李善注:“星奔,言疾也。”

五是由于星星神秘,便可以引申出“以星象推算吉凶祸福的方术”的意思。例如:“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司马迁《报任安书》)再如:“临妻愔,国师公女,能为星,语临宫中且有白衣会。”(《汉书·王莽传下》)又如:“景瓒馆钱翰林原溥家,原溥酷好谈星,尝中夜相对细推。”(明·叶盛《水东日记·推命论相近事》)又如:星术。星相、星家(通晓天文术数、算命看相的人)等称谓。

再次,“星”字可用于社会活动的装饰物或标志物,比如可以表示古代妇人颊辅上涂染的装饰物。例如:“靥上星稀,黄中月落。”(北周·庾信《镜赋》)再如:“靥星临夜烛,眉月隐轻纱。”(唐·褚亮《咏花烛》)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由于星星醒目,便可以用作“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的意思,即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例如:“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唐·贾岛《赠牛山人》诗)再如:“银星钉称衡,绿丝作称纽。”(唐·拾得《诗》之二六)又如:定盘星。

二是可以用作“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例如:两杠四星大校,五星将军,六星上将。

三是还可以用作“国际通用的衡量宾馆、饭店的等级标准”,例如:星级,五星饭店,三星级冰箱。

另外,“星”字还可以用作量词以及古代一些器物的专名。

一是用作衡量金、银的量词。例如:“程德孺言弟令出银二百星见借,兄度手下尚未须如此,已辞之矣。”(宋·苏轼《与子由书》之二)再如:“有白金五十星,聊充讲下一茶之费。”(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又如:“各位各出杖头资二星。”(《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张慧剑校注:“银子一钱称一星,一两称一金。”

由此还可引申用于细小之物的量词,多与“一”连用。例如:“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渺茫。”(唐·罗邺《春夜赤水驿旅怀》诗)再如:“他一声不响的向那一星红光走去。”(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三)

二是用作古代仪仗中的器物名。雕木六瓣交聚,镂云蝙蝠,圆顶如星;衔以龙首,涂金;全长八尺七寸。例如:“皇帝大驾卤簿……次引仗六,御仗十六,吾仗十六,立瓜、卧瓜各十六,星、钺各十六。”(《清史稿·舆服志四》)

三是用作乐器名。又名碰钟,状如小杯。例如:“星,范铜为之,口径一寸八分,深一寸,中隆起,各穿圆孔,贯以紃,左右合击。”(《清史稿·乐志八》)

根据上面对“星”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星”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星”字的相关成语很多,其中“星”字的含义也是丰富多彩,诸如:

其一,“星”字最基本的意思就是表示天空的星星,成语中这种含义的“星”字最多,例如:

灿若繁星——亮晶晶的就像天上众多的星星,比喻才能出众的人很多。

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语见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皎如日星——像太阳、星星一样洁白光亮,形容十分耀眼或显著。语见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第五卷:“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忘。”

寥若晨星——稀少得好象早晨的星星,意谓为数极少。源自唐·韩愈《华山女》诗:“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形容日夜赶路,旅途辛苦。语见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折:“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曙后星孤——天明破晓之后,孤星仅现,旧称仅遗孤女。源自唐·孟棨《本事计·征咎》:“崔曙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试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

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语见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星灭光离——星光泯灭远离,比喻朋友关系不能继续。语见晋·傅玄《昔思君篇》:“昔君与我兮金石无亏,今君与我兮星灭光离。”

星旗电戟——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月落星沉——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意谓天将亮的时候。语见五代蜀·韦庄《酒泉子》词:“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或众物围绕一物。源自《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源自《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满天星斗——星斗:星的总称,意谓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也可形容文章华美。

其二,“星”字具有细小、分散、闪现、夜光、神秘、醒目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蛛丝马迹。例如:

一是表示细小的意思:

星火燎原——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常比喻新生事物开始时力量虽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无限。源自《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

星星之火——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很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零零星星——零碎的,少量的,形容零散而不完整。

星星点点——形容少许或细碎。

二是表示分散的意思:

星罗棋布——象天空的星星那样罗列着,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源自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星飞云散——比喻事物四处分散或四散消失。

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源自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三是表示急速闪现的意思:

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如流星一般。

急如星火——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源自晋·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快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如流星一般。

星驰电走——象流星般疾驰,如闪电般急闪,形容极其迅速。语见元·杨显之《潇湘雨》楔子:“腿上无毛嘴有髭,星驰电走不违时,沿河两岸长巡哨,以此加为排岸司。”

四是表示神秘吉祥的意思:

一路福星——路:本为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后指道路;福星:岁星。原指一个行政区域为民谋福的好长官。后用作祝人旅途平安的客套话。源自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灯火。”

福星高照——形容人很幸运,有福气。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管保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吉星高照——吉星:给人带来吉利、好运的星辰。旧时相信星学的人认为,人的命运与星的位置及运行有关,吉星高照时,会一切随心、顺利。

五是表示夜光醒目的意思:

华星秋月——像繁星那样闪闪发光,如秋月那样清澈明朗。形容文章写得非常出色。

柳眉星眼——形容女子细长的眉和明亮的眼。语见《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正当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