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珐琅彩开光人物纹豆为什么这么稀有

 博搜艺术 2020-10-07

  根据胎地种类,珐琅器一般还可分金胎珐琅、铜胎珐琅、瓷胎珐琅、玻璃胎珐琅、紫砂胎珐琅等。在我们的印象或者说认知当中,了解最多的还是掐丝珐琅,也就是景泰蓝,其实除了景泰蓝之外,也有很多精美的珐琅彩。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对珐琅彩多一点了解从而喜欢上这种缤纷的美。

  

珐琅彩开光人物纹豆

  珐琅彩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创烧成功的,由景德镇烧制素白瓷器,运送京城,由宫内造办处珐琅作高 级工匠根据宫廷画家的画稿绘画后烧成。康熙时的珐琅彩主要在红、胭脂红、黄、蓝、绿、紫等色地上绘各种花卉,口部白釉略微凸起,有铜胎画珐琅的效果。由于彩料较厚又借鉴了西洋油画的技法,绘出的纹饰立体感极强。

  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景泰蓝是“铜胎錾珐琅”,而“瓷胎画珐琅”则叫珐琅彩。

  都说“珐琅彩现,必见天价”,也有说“珐琅彩是瓷中贵 族”,珐琅彩瓷器在众多瓷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从现在的市场拍价也可看出,在传统瓷器中,它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 侈的艺术品”。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珐琅彩瓷是极为名贵的品种,珐琅彩瓷器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 高, 工艺最美。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 清朝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 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鉴定要领 ■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

  瓷胎珐琅,即珐琅彩瓷,顾名思义,是在瓷胎上绘制的画珐琅。它有效地解决了珐琅釉与白釉瓷面结合的问题,这就是珐琅彩,也就是传说中的瓷胎画珐琅。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珐琅彩题诗过枝梅竹纹盘以3252.41万港元;如今更是价值连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