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科奇才姚牧民

 齐一摄现美 2020-10-08

特立独行、富有激情和多才多艺的姚牧民,员工都称呼他姚总,王石称他大姚。在万科工作期间,除了身边的同事之外,在营销推广合作方面,我接触最多的人就是姚牧民。

35岁来万科之前,在湖北农村放过牛,当过6年炼炉工,上过大学,搞过技术和质量控制,曾是总经理秘书,还编过杂志、考过律师证书,1988年随着万科在武汉招兵买马,姚牧民来到了深圳,从普通员工开始做起。

在一次组织万科工业区建设和搬迁过程中,姚牧民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得到了展示,被王石发现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1989年万科首次介入房地产开发,从未搞过房地产的姚牧民就被王石指派到了天景花园项目上,从此开始了他在万科房地产领域的传奇经历。作者:张林 资料来源:《万科周刊》

和姚牧民第一次深入接触,是1992年底在上海万科城市花园的项目合作上。当时他任“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指挥部指挥长,我亲眼目睹并参与了他在七宝镇导演的一出营销大戏。

        我第一次去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项目实地考察,在寒风凌冽四周一片空旷的土地上,只见一座白色的罗马柱式的门廊高耸矗立在蓝天下,“万科城市花园”闪闪发光的六个金色的大字镶嵌门廊顶部,成了冬日古镇七宝的一道现代建筑风景。没有建房子先盖大门,姚牧民就像一位富有无穷想象力的导演,把舞台布景和演出的创意植入到了工地现场。

为了营造工地现场繁忙热闹的开工景象,姚牧民租了几台推土机作为道具,来现场参观的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到推土机轰鸣的声音,空气中充满了柴油发动机散出的味道,红色的推土机像一个个巨人挥舞着闪亮的铁臂,在忙碌地翻动着褐色的泥土。万科工地的景象与相隔一条马路的万泰公寓冷冷清清的工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来工地现场探访的人看到这幅热气腾腾的工地现场,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对万科的实力置信不疑。这就是姚牧民想要的“戏剧”效果。

其实,早在1989年开发深圳万科天景花园时,在1300万元土地款工程资金还没有影子的困境下,姚牧民就敢从银行贷到的区区100万元中,拿出40万元建造样板房。四个月后,就将天景花园房子一售而空,收回了2000万元资金,而且销售价格比周边的同类产品还高出近一半。

敢冒风险,剑走偏锋是他的一贯作风。

如果说工地是舞台的话,那灯光就是营造剧情不可缺少的手段。九十年代的上海房地产工地现场几乎没有包装,白天“赤身裸体”,晚上漆黑一片,施工现场和在媒体上出现的堂而皇之的豪门形象形成强烈反差。还没有建造房子,姚牧民就在旷野里竖起一道绵延800多米长、2米多高的灯光围板广告墙,每逢夜幕降临,就如同南京路上璀璨的灯光景观,把四周映射的如同白昼,围板上“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八个大字,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醒目。

讲起这段经历时,姚牧民说,他十几岁时看过一部二战的电影,其中对盟军地毯式轰炸印象尤为深刻。销售上海万科城市花园时除了采用电视、广播和报纸广告,他把工地围板广告也作为地面密集“轰炸”的重要手段。

姚牧民做事向来以快著称,开发上海万科城市花园时,他得知同是来自深圳的上市公司金田,也在闵行区但是比万科离市区更近的地方,拿了一块占地面积较大的项目。为了赶在竞争对手前面抢占市场,姚牧民亲临一线督战抢建样板房,一个月,就在原来的稻田里盖起四套样板房。我在样板房现场目睹了人潮涌动竞相参观的壮观场面。

事后,姚牧民评价他的速成样板房得意之作时说:“只有快,才能抓住时机,先人一步。”

王石在参观上海万科城市花园样板房时,现场看到四周一片嫩绿的青草地不禁好奇地问:“哎,大姚你是从哪个温室大棚里移栽过来的?”用姚牧民俏皮地回答说这就是“一麻袋麦粒的事”。原来“绿油油的草地”是他突击栽种的冬小麦变出来的。

     平常在人们眼中穿着一向讲究颇有个性的姚牧民,身先士卒冲杀在一线,也是非常夺人眼球的。1994年4月28日北京万科城市花园正式开工,为了赶在销售旺季到来前开盘,全面开放样板房和示范区,姚总亲临现场指挥。盛夏的北京热浪逼人,为了争分夺秒赶抢开工进度,和北京万科地产工程部员工一起在办公现场讨论施工方案时,姚牧民赤膊上阵,光着上身像冲锋陷阵的敢死队员,其形象被登载在万科十周年专辑上,同期还登载着他写的文章《我爱万科》。

不管你过去的职位如何,不分男女老幼,六亲不认,敢于和善于“训人”也是他在公司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其实,这就是姚牧民对工作的认真和严谨的一贯风格。他曾评价自己:“有人说我博得太尽,算他们说对了,我这个人干事就是太认真。”

继上海、北京、天津万科城市花园相继获得成功后,万科在深圳福田区的香梅路准备开发一个高端的城市花园,有一次,我带着营销策划团队去万科地产公司总部荔景大厦汇报,刚刚坐定,姚总一身休闲打扮,气宇轩昂地就走进来会议室。听完策划人员汇报之后,姚总显得很不满意,紧接着,用他擅长的排比句连珠炮似地发问:“你们去调查过周边有多少学校了吗?你们去调查过有多少家医院了吗?你们知道周边有多少个商店吗?你们去调查过周边有多少户人家了吗?你们去调查过、、、”一连串的问题把我们在座所有的人都问傻了,大家面面相觑,不敢发声。

他做事认真严谨,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有人曾评论说,姚牧民象德国人,为什么?正如他解释的那样:“因为我讲究条理、规矩、秩序和命令。”

深圳万科城市花园规划中,沿着两个围合式组团与围墙之间修了一条环形的人行步道,在讨论如何利用规划特色开展营销吸引客户时,会上姚牧民突发奇想:“在城市花园养一头骆驼,让它每天沿着人行步道转,吸引小孩子们玩,大人就会来了。”这个创意最终未能实施,但他丰富的想象力却诱发了另外一个创意。

不同于以往,深圳万科城市花园的建筑面积仅有47500平方米,营销展示无法像上海万科城市花园那样可以先在一块空地上建造样板房来让客户体验,姚牧民就将样板房设在了万科荔景大厦的公共办公空间,买来商店里用来展示服装的人体模特,给它们分别穿上万科物业保洁和保安的服装,摆放在样板间,模拟展示小区的物业服务。很多来参观的客户都赞叹万科营销手法很有新意,看样板房像逛商店,既新奇又有趣。

    深圳万科城市花园进入到二期销售推出了实体样板房,我带一位朋友去参观。姚牧民陪同并在现场生动地给讲解,从风水讲到小区的两个游泳池,走进主卧的洗手间,他指着一个像马桶一样专为女性用的妇洗器,又叫净身盆的装置说,“你们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用吗?”朋友说,“不知道。”只见他面朝墙壁,一边蹲在净身盆上一边讲解:“好多人都不会用这个东西,不能像蹲马桶那样,是要像这样。”姚总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讲解打动了我的朋友,他不禁啧啧赞叹说:“你们万科的老总真厉害啊!什么都懂。

除了在专业上,我还非常欣赏姚牧民在工作之外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才华。你从他身上可以感觉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无论做任何事都会给人带来惊喜,进而让你突然感悟到,“啊!原来事情还可以这样去做。”

每年,万科内部举行两次联欢活动,一次是公司周年庆典,另外一次就是春节联欢活动。在每次的联欢会上,姚牧民最让观众开心叫绝的就是他惟妙惟肖地模仿王石。有一次在万科九周年庆典活动上,大家都期待看姚牧民绝活表演。晚会进行到下半场时,舞台上突然跳上来一个人,留着一头长长的大波浪卷发,戴着墨镜,穿着花格子衬衣,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束灯光打在他的身上,一言不发注视着观众,全场鸦雀无声,谁都认不出来这是哪位。正在大家期待着这位神秘的人物给大家表演节目时,只见他从容地摘下墨镜,把大波浪假发拿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寸头,台下爆发出一片惊讶声,“原来是姚总。”

谁都没想到他居然男扮女装,惊艳亮相。做事超出常人想象,敢于创新,这可能就是他对早期万科在房地产领域迅速崛起的一大贡献。

幽默风趣、即兴表演也是姚牧民的拿手好戏。1993年公司庆典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叫到:“乔远生”的名字时,我赶忙从座位上起来兴奋地跑上了舞台,这时,负责颁奖的姚牧民,一脸喜滋滋的模样站在舞台中央,手中拿着一块刻有“1993万科优秀专业人士”的奖牌。走上前,我从他手中接过了奖牌,没料,姚总马上夸张地对着我接连鞠躬,霎时间,引起了全场观众的一片哄堂大笑。颁奖嘉宾给领奖人鞠躬,搞得我非常尴尬,看我手足无措、仓皇下台的样子,他朝台下观众扮了一副鬼脸得意地笑了。

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平常的会议上,衣着别具风格、表情看似严肃实则风趣,讲话机敏,眼神像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一般明亮放光,有时你真不知道他是演员还是总经理。

有一年,我同姚牧民和几位同事去武汉万科开展市场调研,下飞机后,我们乘坐同一辆车去武汉万科公司。可能是因为回到老家开心的缘故,姚总一路就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成长经历,其中提到他父母都是搞艺术的时候,我豁然明白了,原来他的表演天赋来自于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不禁为他没有从事表演艺术感到有些遗憾。

 很多没有在舞台上看过姚牧民表演才华的人,同样,也会对发表在《万科周刊》上的立意独特、妙语连珠、通篇排比句的姚氏写作风格,留下深刻记忆。就像他出其不意的表演一样,姚牧民的文章被公司内外读者公认为是万科的一绝。

最早引起我阅读兴趣的是他在《万科周刊》写的第一篇文章《坐飞机的感慨》,描述亦真亦幻,绘声绘色:“童真时,就立下一个神圣的心愿,今生今世要坐一次飞机。啊!飞机是多么高贵、豪华、严肃、等级森严,那银光四射丰腴可人的机身,像美人鱼般使我双眼迷离;戴小帽的空中小姐甜甜笑容令我手足绵软心神荡漾;发动机稳稳地轰鸣,多像情人密语絮裹丝缠。”

人们所传说的 “智商之高令人叹为观止”的姚总,逆向思维、大胆创新,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成为万科早期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典型代表。1999年王石卸任总经理,被称为“九头鸟”中的鸟头姚牧民坐在了万科总经理的宝座上。万科成立20周年庆典会上的姚牧民

 印象最深的是,在观澜湖的一次万科聚会上,上身穿一件白色袖口镶着金色丝带装饰如同船长行头的他看到了我时说,“老乔,听说你要离开国企(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的简称)了,你来我这里干吧。”我说:“姚总,谢谢!我已经决定的事就不会再改了。” 他对我瞪着眼讲道:“你们山西人,都是驴脾气。”

没想到,2001年姚总也告别了万科,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2004年9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万科成立20周年庆典会上我们再次相聚,不过,他和我都是作为离开万科的老员工应邀参加庆典活动。在聚餐会上,姚牧民依然本色不改,把餐巾当围脖围在脖子上,举着手中的酒杯在人群中一本正经地大声喊道:“万科,还我青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