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年,再度重相逢

 字奴雲丹 2020-10-08

20年,再度重相逢

文/雲丹卓瑪

倘若生命以百岁来计,年纪半百,也是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这个阶段当是吃宴席的年龄了,宗禄说,我们吃宴席的机会还是多叻,只要时机合适,他也是乐意参加这样的喜庆活动的。这次继红特地提到趁着喜宴,让两家后辈认识,把上一辈的友情承续下去,权当是世交了。只是喜宴当日恰遇宗禄要给学生上课,两个母亲的计划,搁浅。

虽说经历一天的舟车劳顿,心内却是充满了喜悦与祥和,感谢旧日同事暨老友继红一家的盛情邀约,我们一行从寂静的雅州府抵达喧嚣的成都省,见证两个家族的联姻,恭祝一对学识渊博并事业有成的新人喜结连理。

继红一家备了大巴车专门接送亲友团。早上六点半我准备从家里步行到指定地点上车,宗禄带了玺玺财财到月心山锻炼,一家人一同下楼,分路时,哪知牠俩偏要赶我的路不可,折腾了起来,宗禄对牠俩说,丹姐是到成都省吃宴席的,你俩是畜类,上不得台面的,等你俩下辈子转世为人了,就可以去吃宴席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为了安抚牠俩,还是耽误了一点我赶路的时间。

所幸找到“25558”大巴时,我还算第一个到达的,心想步行到街口迎迎亲友团代表,看看有没有故旧,迎面过来了几位似曾相识的美女,我立马微笑着搭讪,只听一位美女低声问另一位美女“这是谁?你认识不?”她同样低声回答她的同伴“不认识”,我也不认识她们,不过,很快大家也是聊到一块儿了,毕竟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的。

到达成都喜宴中心,我开始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继红,今天的继红荣升婆婆了,她化了淡妆,身着深红色绣花长旗袍,脚蹬鞋跟高高的细细的白色皮鞋,微笑的面庞写满了慈祥与幸福,得体优雅的打扮让原本高挑苗条的她显得更加高挑苗条了。

20年了,故友重聚,免不了来一个深情的拥抱,然后到柜台写了喜金,就到四楼寻找旧日的同事了。何大姐、马姐、芹姐,亦然如20年前的她们,风采依旧,温婉,亲切。映雪比20年前气质更佳;祚玉的西昌口音又更加接近雅安土话了;春玲是我调走后新调去的,后来在工作上我俩曾经有过合作;雪琳呢,她认出了我,我却把她认成了新仪,为了不再忘记,赶紧上了双保险:添加了微信,交换了手机号。旧友还有韩老师夫妇、田蓉,还有认出了却没有时间聊天的几位。

72岁 的何大姐看起来60出头的样子,和从前一样慈眉善目的,我们是忘年交了,虽说我在那里只工作了三年,在教导处工作她给予我的帮助挺多的。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到食堂领了早餐,就约上继红到何大姐(她家住学校)家里用餐,她每天都会给我们准备好水果,茶,偶尔还有炖汤呢,特温馨!

马姐也是教师子弟,在我的记忆中,她性格开朗,皮肤白皙,打扮前卫,非常洋气,挺会照顾人,曾经带领我和继红到农村吃饭,参观藏茶,以至时隔多年,我随调研组到藏茶村参加调研时,不由自主的会回忆起马姐带我们到茶厂老总家赴宴的情形。今天,升格为外婆的马姐,还是那么洋气、贤惠。

雪琳的先生长得像大学里做学问的那类老师,(本来写作教授的,但是他们说教授不是褒义词了,慎用!)谈吐不凡,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聊天中他聊到网友的话题,原来,我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数量多!不由得想起了一位我比较敬佩的编辑老师,20多年前,是他把我的第一篇文字和第一篇书法作品变成了铅字,后来把我的多篇作品也铅字化了,他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老师,进了北京那边我宗亲妹儿的读书会,颇受尊崇,前不久,看见他在朋友圈说要精简朋友圈至150人,想必这150位该是全国各地的精英了,倘若哪天在朋友圈读不到他的文字了,我也被精简了吧。

继红的先生比较儒雅,他在儿子婚礼仪式上的言简意赅逻辑紧密的贺辞更是彰显了他横溢的才华,他谈了三层意思:一是感谢并祝福各位来宾和亲朋前来捧场;二是感谢亲家含辛茹苦为他们家族培养了知书达理、知性贤淑的儿媳,相信两个家族一定会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三是祝愿儿子儿媳早生贵子白头偕老,携手同心相亲相爱共创美好的未来。

当你有缘读到这篇拙文的时候,可能会问?咋不写写继红呢?的确,不过我俩的往事还是另篇作叙吧!

成都喜宴中心位于相对僻静的金牛区迎宾大道,西边街道两旁参天大树郁郁苍苍,东边街道两旁上段种满了银桂,下段则是丹桂,中秋时分,阳光含钙,桂子飘香,邀约故友三人,漫步其间,闻花香,叙友情,忆过往,这当是惬意的时光了。

如果说人生如四季,那么应为春夏秋冬,在不同的年龄当做与那个年龄段相符的事情,才不违背人与自然相依相生的天命规律。在不同的季节肩负不同的使命,就庄稼来讲,当是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人生亦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