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老宋329 2020-10-08

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浏览:376编辑:养生之家小编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18-10-02 22:17:12
养生之家导读:【处方来源】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二陈汤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黄芪15~20 g 炙甘草5 g 人参10 g 当归10 g 升麻3 g 柴胡3 g 白术10 g 半夏12 g 橘红12 g 茯苓9 g 生姜7片。

【组方依据】二陈汤为治疗湿痰之主方。然湿痰一证,其形成多与脾有关,盖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若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中气亏虚,脾失健运。中气虚摄纳不力,则四肢肌肉不能承受水谷精微而见肢倦无力;气虚下陷则有发热自汗,脏器下垂等。脾不运化水湿,湿邪凝聚而为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湿痰内停而犯肺,则咳嗽痰多;痰阻气机则胸膈痞闷,恶心呕吐;痰浊阻滞清阳,则头晕心悸。此时治疗当益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燥湿化痰以除湿痰阻滞之证,故以此二相合,使脾气健旺,运化复健,痰湿得化,气机通畅,则诸症可除。

1.png-sy

【方药分析】方中黄芪益气,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共收补中益气之功;白茯苓渗湿健脾,使湿去脾旺,则痰无以生;半夏善能燥湿化痰,且可降逆和胃而止呕;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当归补血;柴胡、升麻升举下陷清阳;炙甘草既助参、芪补气健脾,又可调和诸药;生姜降逆化饮,既可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全方合用,共成补气健脾,升提阳气,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

【用方指征】临床上以低热自汗出,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比白,大便稀溏,脏器下垂,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或头眩心悸,舌淡苔白,脉滑或虚而无力者作为使用本方指征。

【临床应用】

1.胃下垂

临床上以胃脘部满隐痛,腹部坠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纳差呕恶,胸闷脘痞,头晕心悸,咳痰色白,大便溏薄,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滑者可以本方治疗。

2.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临床以胃脘疼痛为主症,可伴肋脘部胀闷不适,面色比白,食少神疲,四肢无力,少气懒言,或呕恶泛酸,大便稀溏,眩晕心悸,咳痰色白,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虚细无力者作为投药指征。

3.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上以腹胀便溏,或泻下水样便为主症,饮食不慎或进油腻之物则症状加重,伴有肢软身倦,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脘部痞满,下腹坠胀不舒,或有恶心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无力者作为投药指征。

4.慢性支气管炎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痰多色白为主要表现,伴神疲肢倦,四肢无力,眩晕心悸,胸胁痞满,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大便不实,面色比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为投药指征。

5.病毒性肝炎

主要用于慢性迁延性乙型病毒型肝炎,临床表现有腹胀纳差,脘胁胀满,面色萎黄无华,少气懒言,肢软无力,大便稀溏,恶心厌油腻,或有黄疸,肝脾肿大,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细或虚弱无力者作为投药指征。

6.子宫脱垂

临床上以子宫脱出,活动后明显为主症,伴下腹部坠胀不适,月经不调,白带清稀量多,肢倦乏力,食少便溏,面白少华,胸膈痞闷,或有浮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者可以本方治疗。

2.png-sy

7.长期慢性低热

临床上以长期低热为主症,体温常在38.0℃以下,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以后,伴身倦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头晕,气短懒言,大便稀溏,或有胸闷呕恶,或体温随情绪、天气等因素而变化,舌质淡边尖红,苔薄白腻,脉细数无力为用药指征。

8.美尼尔病

临床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伴气短乏力,神倦肢软,食少便溏,耳鸣如蝉,胸闷痰多,面白无华,或有头痛心悸,舌淡苔白腻,脉滑者可使用本方。

9.冠心病

临床上以胸闷心悸或胸痛为主症,伴胸脘痞满,饮食减少,呕恶痰多,大便稀溏,肢倦无力,面色比白,气短懒言,动则加剧,舌淡苔白腻,脉细无力者可以本方治疗。

【临床报道】陈小宁报道以本方治疗零腥32例有良效。零腥之症最早见于唐容川的《血证论》,其中论述:“零腥者,吐出星点,黄白色,细如米栗,大如豆粒,气极腥臭,杂在漩唾之中,而非漩唾……”,检查多见腭扁桃体隐窝内或咽侧末,或喉部,有黄白色星点,状如椒目,多个重叠,突起于黏膜表面,或嵌入扁桃体隐窝内,易拔出或剔除,与黏膜无黏连。作者共治疗32例,对痰湿证者以本合方治疗,总有效率达91.6%。蔡锦莲以本方加减治疗3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对痰湿蕴肺者以本方加减。药用党参、白术、黄芪、柴胡、当归、枳壳、陈皮、升麻、甘草、半夏、茯苓,每日1剂,用药3~5天。同时对开放性气有作肋间插管引流,血象高者配合抗生素治疗,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结果32例治愈,转手术2例。梁兵以本方加减治疗眩晕每获良效。基本方用炙黄芪、红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升麻、炒柴胡、当归、防风、生姜、炙甘草。稍夹风寒者加苏叶、羌活;头痛项强加川芎、葛根;暑湿呕吐加豆蔻、麝香;湿重便稀加苍术、砂仁;纳差腹胀加神曲、谷芽;肺有余热加炒黄芩、地骨皮。治疗一43岁女性患者,常纳差乏力,因阴雨连绵过劳加重,当日晨睁眼转头时自觉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物体旋转,恶心欲呕,闭目静躺稍舒,完全不能起坐,伴头昏微痛,肢倦乏力,口淡纳呆,少气懒言。诊见精神萎靡,面色萎黄,舌嫩偏淡,苔白微腻,语清声低,脉弱无力。即以上方加减治疗,5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发。

3.png-sy

【临床体会】本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中气亏虚,痰湿阻滞之证。治疗美尼尔病伴呕吐明显者加大生姜用量;心悸明显,夜眠差者加枣仁、柏子仁;头痛者加川芎、蔓荆子;眩晕重者加天麻、葛根;并可酌加桃仁、红花、赤芍、白僵蚕、白芷等。治疗冠心病时,如胸痛明显者加栝蒌、薤白、延胡索;血虚甚者加山萸肉、熟地黄;阳虚重者加附子、桂枝;心悸重者加龙骨、牡蛎;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治疗慢性肝炎时,如兼黄疸可加茵陈、虎杖;肝掌、蜘蛛痣明显者加丹参、益母草;腹水加大茯苓用量,并加泽泻、泽兰、白花蛇舌草;肝脾肿大加郁金等,常能取得较好疗效。我们曾以本合方加减治疗慢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平素鼻塞、鼻流清涕量多,有异味时更甚,吹冷风加重,即以本方加辛夷花、苍耳子,如有表症者加防风、葱白、淡豆豉;阳虚者加附子、金樱子,结果症状均有明显好转,部分症状消失,鼻镜检查鼻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