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州二中·校长手记33】像沈从文那样教作文

 tnj660630 2020-10-08

今年国庆,喜逢中秋。休息之余,随便翻阅到汪曾祺提及沈从文教习创作的几篇文章,很有感触。熬不住想写上几句。总体的想法是:沈从文先生教习创作的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当下语文老师学习、借鉴。

一是“渔者说渔”。创作能不能教,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问题。许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西南联大的中文系主任罗常培就认为,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汪曾祺先生则认为,创作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谁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教创作的,最好本人是作家。莫言在北师大当教授,王安忆在复旦大学当教授,毕飞宇在南京大学当教授,说明这些学校的领导都是睿智的。我们泰州二中大力支持、褒奖杨柳、申兰英、陈玲娟、李启明、吴霞、任兰平、孙国言、王忠荣等笔耕不辍的语文老师,在校刊《卓越二中》开辟“红烛散文”栏目的用意也大体在此。今年,我们通过《泰州晚报》“坡子街”平台,引导学生阅读本土作家的文章,引进本土作家进校园给学生开设讲座、点评学生的习作,目的也是就让“作文者来说作文”。

二是多写少说。老师教作文,主要不是靠老师讲,而是应该主要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据汪曾祺介绍,沈从文教写作,用笔的时候比用口的时候多。沈从文常常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比原作还长,或谈这篇作品,或由此生发开去,谈有关的创作问题。我们当然不能用大师的标准来要求语文教师,但这样的做法是值得称道和提倡的。木心说“过去的日子慢”。而我要说的是,我们过去的许多做法看起来很传统,但很有效,如老师的“眉批”“总批”“面批”等。作文教学就是一个慢工细活,老师认真写,认真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此以往,是会对学生的作文起到示范引领和水滴石穿作用的。吕叔湘曾借鉴叶圣陶先生的说法,说语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估计就是这些意思。现在的很多事情真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非不为也,是不恒也。”

三是先作后讲。创作靠“讲”是不行的。沈从文先生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的“讲”都是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习作的得失。老师先讲,很容易固化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定势,很容易“千篇一律”或“千篇几律”。我做过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有这方面的失败教训,也有这方面的成功喜悦。作文教学在全国小语界很有成就的管建刚老师,也提倡少上“作文指导课”,多上“作文评讲课”。

四是推荐阅读。据汪曾祺先生回忆,沈从文教创作有一个独到的办法。看了学生的习作,就找一些中国和外国作家用类似的方法写成的作品让学生看。看到汪曾祺写的《灯下》,也就找了几篇这样写法的作品给他看,包括沈先生自己的《腐烂》。这样引导学生对比参照,触类旁通。这种方法与传统的“读写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的“读写结合”一般是“读后写”,而这里是“写后读”,且是让学生“读后再自己修改”,自己做“作文升格”,是一种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修改。与教师“大动干戈”、“包办代替”式修改是不同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类似的例子,根据毛主席书法的特点,郭沫若就曾建议毛主席多多习摹怀素的草书。

五是推荐发表。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据汪曾祺介绍,他在1946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沈先生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相当可观。为了防止超重并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我在当小学语文教师时,也曾将许多学生的作文寄出投稿,许多得以发表,许多石沉大海,但这并不打紧,起码表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肯定,修改、誊写、邮寄,这本身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部分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当时,我们几位语文老师还办了一期校刊增刊,专门刊发学生的作品。如今,《泰州晚报》“小作家”栏目能经常发表我校学生的作品,日积月累,这种举措是会结出丰硕果实的,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包括《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等报刊,也应该引导学生多多投稿。

六是语言平实。沈先生讲创作,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写”。汪曾祺有一次写了一篇习作,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托尔斯泰就曾说过:“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谈的。”对话写得越平常,越简单,越好。过去,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看到学生写作文用成语多,一般都要大加表扬。小学生这样尚可,但高中生和创作就不行了。老舍先生在写给青年作家的一封信中说,写文章有两个秘诀,一是尽量不用成语,二是尽量少用形容词。为什么老舍先生主张尽量少用成语和形容词呢?余秋雨认为,成语是递给一般表述者做一般表述时的拐杖,在高水平的文学表述者看来反而会成为“类型化”的障碍。无论是成语还是定型的形容词,都是经过太多人手的“语言硬块”。汪曾祺认为,写作语言不是像砌墙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叠在一起,而是像树一样,长在一起的,枝干之间,汁液流转,一枝动,百枝摇。就像包世臣评价王羲之的字,单看一个一个的字,并不觉得怎么美,甚至不很平整,但是字的各部分,字与字之间“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我们的作文,句与句之间,也应该互相映带,互相顾盼,“一枝动,百枝摇”。

END

制作:晨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