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方谷司马懿被大雨救了,诸葛亮为何不下令追杀,而喊天不助我

 平楠说史 2020-10-08

诸葛亮上方谷设计火烧司马懿,是发生在他第六次北伐曹魏的战争中。而诸葛亮病逝却是在第七次北伐途中。这就是说火烧司马懿时,诸葛亮很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将命不久矣。在围烧司马懿时,突然天降暴雨将大火浇灭。当时诸葛亮悲痛地感叹:天不助我,而助曹。对这场埋伏战,诸葛亮无疑是煞费苦心的。但暴雨浇灭了大火的同时,蜀军依然处于山上,司马懿大军依然被围困于上方谷内。可以说当时的曹军正士气低迷,诸葛亮为何不追杀司马懿呢?甚至诸葛亮可以让弓箭手当场射杀了司马懿?

诸葛亮感叹的天不助我,而助曹可以分为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老迈的诸葛亮,已经被数次北伐失败,磨平了锐气,他开始信命了。另一方面,他想尽全功于一役。当年在隆中时,诸葛亮为弱势的刘备做出的谋划是: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要想和此二人争锋,主公(刘备)需要占据人和这一优势。换句话来说,当时的诸葛亮是相信人定胜天,并不信命的。

但上方谷的大火却浇灭了诸葛亮的希望,让他开始信命。上方谷之战诸葛亮的战略目的又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单纯的诛杀司马懿?人们常说《空城计》是司马懿放了诸葛亮一马。这是因为司马懿想“养匪为患”,借助领兵在外对抗诸葛亮的机会摆脱魏国君主的控制。人们只看到了司马懿放过诸葛亮这一次,却遗忘了诸葛亮多次可以诛杀司马懿。可以说司马懿是诸葛亮多年来培养的一个对手。

诸葛亮熟悉司马懿的打法,且司马懿还和魏国君主相互猜忌,没有任何一名曹军主帅,像司马懿这样符合蜀国的利益了。诸葛亮放过司马懿,亦如当年故意放走曹操一样,诸葛亮希望能逐步蚕食魏国。到了关键时刻,诸葛亮再尽全功于一役除掉司马懿,那时魏国上下必然会大乱,随之蜀军便可乘胜吞并魏国的大部分领土,扭转大局。上方谷之战,就是诸葛亮以司马懿性命,换取的尽全功于一役的大战。

这一战司马懿必须死,这样在气势上蜀军就可以打击魏国,让魏国上下畏惧蜀军胆寒。其次诸葛亮也想借助这一战,吞并曹军的主力。因此便可以说上方谷之战,诸葛亮希望达成两个战略目标:一、除掉司马懿,二、歼灭曹军主力。火烧司马懿失败后,放箭或是乘胜追击都能到达第一个战略目标。但无法达到第二个战略目标。曹军占据地理和人数上的优势,不能歼灭曹军主力,蜀国便无法扭转大局。因此诸葛亮才会感叹:天不助我,而助曹。

诸葛亮不在乎司马懿的死活,他更在乎能否歼灭曹军主力。要不然他会感叹:天不助我,而助司马懿。诸葛亮一生用计谨慎,很少冒险。既然司马懿是诸葛亮多年刻意培养的对手,那他为何又要在上方谷战役中,除去司马懿呢?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上方谷之战,诸葛亮的叹息即是叹息蜀国时运不济,未能尽全功于一役,也是在叹息自己将命不久矣,不能为蜀国做更多了。

可能当时的诸葛亮也意识到,自己死后蜀国被魏国吞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上方谷之战失败后,第七次北伐时的诸葛亮更是在途中病重。当时姜维就对他说:丞相何不用禳星之术为自己延寿呢?随后魏延闯帐,踩翻七星灯后,姜维大怒要拔剑杀了魏延。诸葛亮却出面阻止姜维说道:天意难违,罪不在魏延。这就是说:当时采用星之术的诸葛亮也很矛盾。

他既信天命,又相信事在人为。导致诸葛亮如此矛盾的原因,正是因为屡次北伐失败,让磨没了锐气的诸葛亮也很迷茫。自己究竟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呢?上方谷之战,是诸葛亮赌上国运的一次战役。天降大雨,让司马懿得以活命,这也让诸葛亮意识到此时天时,人和都不在蜀国一方,蜀国迟早会被魏国吞并。意识到这些的诸葛亮,哪还会去管司马懿的死活。他只会为未能完成刘备的重托,而悲叹。年轻时携手刘备建立的功业,即将毁于一旦,再也没有老将去体会诸葛亮的悲凉。侥幸活下来的司马懿,随后便加快了揽权篡魏的步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