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露来临,你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农村老话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去做

 昵称trhe5tFI 2020-10-09

今天是长假仅剩的一天,这都不重要,长假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基本无感,因为长假与秋收相比,农村人更重视的是秋收。但是今天还是一个重要的日子,那就是24节气中“寒露”的到来。寒露以后,气候变化就更加明显了,白天短夜晚长、昼夜温差大的现象将会陪伴每个人较长的时间。对于寒露过后的气温变化,农村老前辈们早就总结出了一些老话,对它进行了充分、形象的刻画,如:

“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

这些老话都说明了寒露过后,气温将会明显降低,人们穿衣不能再以单衣出门了,特别是爱美的女士们,“宁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得把自己从脚到头“包裹”起来,做好保暖的工作。

寒露来临,你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农村老话告诉你,你应该这样去做

按照古代农村对于寒露的认识,还把寒露分为了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寒露过后,由于气温会明显降低,大雁们就会排成“一”字或“人”字大举南迁;因为深秋的低温,将看不到多少雀鸟了,但是在海边会出现很多的蛤蜊,古人认为这些蛤蜊都是雀鸟变来避寒的;同时寒露过后,菊花已将普遍开花了。


大家不要忽视了农村老话的警示,世间动植物都在按着大自然的规律行事,我们只是大自然里其中的一种,自然也就逃不过大自然的规律,“逆天而行”的做法,导致的结果必然就是伤害自身。这些农村老话已经是对气温下降的形象表达了,如果你仍然还是要单衣出行,那遭受寒气侵袭的机会基本就是大概率的事情。

而且寒露一旦来临,霜降也就不远了,中间仅有2周左右的间隔时间,霜降一到,那时候的气温就会更加的寒冷,万事万物基本就会进入到蛰伏期,只有很少的越冬作物才会缓慢的生长。所以寒露来临,也会更加的催促农村人要抓紧抢收抢种,做好土地的整理和病虫害的提前预防措施,以利开春以后万物的复苏和作物的生长。

作为我们人类的各种活动来说,也要顺应季节的更替,依照不同节气的要求来调整好我们的生活作息,因为不同的节气,具有不同的气候特征,对于我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作息,也具有不同的要求。明明寒露节气的到来,是预示着人体阴气和阳气的互转、警示着大家要及时添衣保暖,可是如果你偏不“信邪”而一味追求风度,自然是不能得到好的回报啊。

当然了,如果有人硬要追求风度,坚持还要单衣出行,那也不是没有办法,老农我就按照上面老话的要求教你一招,那就是今天的三餐你就不要吃了,饿他一天,避开今天的寒露饭,岂不是就可以避免不能穿单衣的烦恼了吗……打住、打住,大家可不能真的这么去做哟,这是我和你的一句玩笑话,没有道理可言的,寒气逼人,该穿厚衣服那就还得穿厚衣服啊,否则万一受凉感冒或遭受风寒侵袭,老农我是不负责任的哟。


我们生存于大自然中,就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24节气不是毫无道理的分类,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它是农民祖先伟大的结晶,是对大自然活动规律的总结,其中的每一个节气,不仅指导着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同时也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作息,我们应该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才能顺利开展农事活动,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

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您有什么疑问,欢迎在下方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