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驰名欧美的中国巨人|著名的马戏团音乐|【馨闻旋律】

 新用户1662gBEO 2020-10-09

这首曲子其实很多人都听过,如果你看过外国马戏团的电影。一般马戏团开场,动物小丑等一干人马出场时都会用这首曲子起兴,全场也会立刻沉浸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听一遍回忆一下:

是不是耳熟?很多人可能以前听了也就听了,不会想这叫什么曲子,作者是谁。那么今天就稍微细说一下。

曲名:《角斗士进场曲》(Entry of the Gladiators),又名《 Arrival of the Gladiators, op.68》;

作者:捷克作曲家朱利叶斯·伏契克(Julius Fučík1872 - 1916);

创作时间:1897年;

沿革:1901年曲谱在美国出版,被加拿大作曲家路易·菲利普·劳伦德(Louis-Philippe Laurendeau)改编,被用在马戏团表演中小丑出场时,大受欢迎。后来也经常被用在电影里的马戏团场面,《007之八爪女 》里就是这样用的。

《八爪鱼》里,苏联利用马戏团在美国某空军基地演出的机会,欲启动带进去的核弹炸毁美国空军基地,以便挑起战争。詹姆斯·邦德历尽艰险终于在最后一秒拆下核弹。

没找到《八爪鱼》里的这段视频,换一个安德烈·瑞欧的现场感受一下吧,只要把进场的演奏家们想象成马戏团成员就行了:


《角斗士进场曲》别看国人知道的不多,在欧美可是家喻户晓,这点从音乐网站上带入曲名一下能出来无数个演奏版本就能看出。随便再听两个比较一下:

最后下面这个尤其要听一下,是英国皇家爱乐著名的《世界名曲主题大联奏》之“进行曲”,一开始就是,编曲、演奏效果极佳。当然,后面联奏的也都是世界著名进行曲的标志旋律,就看你能不能说出名字了。


再补充一下,马戏团起源于古罗马的角斗士斗兽场,所以这首《角斗士进场曲》后来才会被用作世界各国马戏团的标配曲。

音乐就是这些。下面是引发大麦想到这首曲子的由头


昨天一家国外新闻网站登出几张19世纪闻名欧洲的“中国巨人”的照片。

现代马戏团起源于1768年的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大英帝国经济文化处于全盛时期,马戏表演也不例外。那个时候的马戏团除了动物,就是各种“畸形”秀。那些为满足人类好奇心而从全世界搜罗来的侏儒或巨人,也被称为“马戏团杂耍”。

中国巨人张戎和妻子金福,摄于1871年。张先生于19世纪60年代中期首次在伦敦公开露面,是一个马戏团的“畸形”秀。成千上万的人惊叹于他的身高和精通多种语言。他在19世纪70年代游历了澳大利亚和美国,并在西方世界闻名。

“中国巨人”1841年出生在福建,尽管他的身高大约是8英尺(2米43),但没有任何记录能给出准确的数字。他经常被拍到在程式化的场景中与矮小得多的人合影。

在这里的照片中,张先生的手臂环绕着一个戴圆顶礼帽的男子。这类照片被用来强调他惊人的身高,为马戏团吸引更多的门票收入。

张先生的智力、知识和身高受到尊重。 他会讲6种语言,并周游世界。他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几十年, 于1893年在伦敦的西南部的伯恩茅斯去世。

张巨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马戏团的背景,那个年代娱乐方式不多,马戏团这一行业是娱乐大众的重要方式。与今天相比,更多地使用畸形的人类作为节目。满足观众的好奇心。

图为荷兰小矮人Verschueren,也就是宝琳公主,站在她的经理Johanna Pauline Musters的手上。她的体重是8.5磅(3.8公斤),身高17英寸(43厘米)。照片大约摄于1890年。

威廉·乔治·奥格(Captain William George Augtain),大概在19世纪90年代,被称为“迪夫”巨人,身高7.5英尺(2米28)。 他到伦敦找了一份警察工作。 由于他的庞然身材,经常被分配到维多利亚女王的私人警察护送队。女王还称呼他为乔治上尉,尽管他并不是什么上尉。

后来“乔治上尉”到美国,当了马戏团的杂耍演员,并试图打入电影业。图为他和三个正常人合影。

美国侏儒拉维尼亚(着婚纱那位),身高2英尺66英寸,体重仅为29磅(13公斤),1863年,她只在一个展览会站了6周,就拿到5000美元报酬(相当于今天的116000美元)。按照今天的标准,她后来成为了百万富翁,在纽约结婚,他们成为了19世纪最矮小、最富有的一对夫妇。

最后再来一段马戏团音乐收官,这个版本的第二段是《乘风破浪圆舞曲》的旋律,也被经常用在马戏团表演中。


推荐欣赏:

1、弦线上的木偶(Puppet On A String)

2、

馨闻旋律

只选最好听的音乐

只用最精彩的版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