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也不错...

 网洛书城 2020-10-09
那年,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也不错,他做到了“你给我江山,我保你太平”。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曹丕不但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位列诸侯王之上,还这样说道:“天下之珍,当与山阳共之。”

结果,曹丕死在了汉献帝前面,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后,仍然厚待汉献帝,待汉献帝去世时,给予他帝王的厚葬之礼。

看古代历史,对于篡位者来说,帝王的合法性始终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焦虑。

因为,儒家礼学之下,“正统”是一个非常魔幻而有力的词汇。

早在项羽反秦的时候,就找来一个“楚怀王”,当做“代言人”,然后披着“正统”的外衣,对秦国进行收割。

再往后,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罢,这些个儒家士大夫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打“汉献帝”的旗号,纷纷向自己的主子出谋划策。

反看刘备。虽然没有汉献帝这张牌,但是他却以汉室后裔自居,高举兴复汉室的大旗,其实也是为了那件“正统”的外衣。

但是,披上外衣容易,怎样脱掉这件外衣,然后让自己成为“正统”,就成了一个难题。

想当初,曹操掌握了军政大权,但是仍然不敢称帝,别说称帝,就连加九锡,都遭到了荀彧的反对。

荀彧是曹操集团的核心谋士,但是他跟着曹操干,仍然冲的不是曹操,而是汉室。

所以看着曹操一步步给自己加戏,越来越不规矩的时候,荀彧忍无可忍,跳了出来。

他冲着曹操说了句:“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对荀彧的举动,曹操是有些出乎意料的,因此也有人说曹操从此记恨荀彧,甚至荀彧的死,就是曹操所为。

从这件事,曹操意识到,想要称帝看来真的没那么容易,最起码在天下未定之时,不可冲动为之。

孙权就曾向曹操称臣,建议他别干大汉的丞相了,直接称帝自己爽算了。

曹操知道后,不屑地说道,“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

意思是说,孙权这小子,是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

曹操这个例子,恰好说明“正统”是一道看似透明、实则坚固的城墙,不太容易冲破。

我们再往后看,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当上了皇帝,但是手段既不光彩,也不正统,所以他才会去三番五次地找史官修改史书。

明成祖朱棣,从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手里夺取了帝位,同样面对“帝王合法性”的问题。

朱棣为此甚至篡改了生母的信息,给自己增添继承皇位的“正统性”砝码,以掩饰自己皇权非法性的焦虑。

其实,这些篡位帝王们的“焦虑”,是无解的。

因为,帝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是一个共识问题,你破坏共识,自己搞篡位,然后还要大家承认你这样做是合理合法的,这就比较困难!

困难的深层原因,在于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违反大家共识的,而且,这个共识,也不是你杀上一批人就能解决的。

正所谓你可以征服我的人,但是征服不了我的心,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这样的困局,该如何突破,其实也是有答案的。

那就是“禅让”和“推辞”,而且是不断“禅让”和反复“推辞”。

虽然这样的答案,不见得十分管用,但总也会有七八分的效果。

曹丕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称帝的问题,而且通过曹丕称帝这件事情,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

“权力运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暴力控制的过程,还是一个汇聚共识的过程。”

对我们来说,面对称帝,大臣的不断劝进和主公的不断推辞,看起来无聊又虚伪,其实背后是有着很深的政治动机和目的。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下一期,我们就拿曹丕称帝的案例,来看一看,他是怎么通过这样的虚伪流程,来实现君臣共识的!

下一期,我们接着聊!

—— END ——

关注@麦小野 ,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