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婕散文《世界名城莫斯科印象》(一)

 文鉴君 2020-10-09

文学即社会人生。真诚地拥抱文学,能观尘寰诸事诸物,能察世俗人性人情,能让你我在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编者按

     了解俄罗斯的人大概都有一种感觉:俄罗斯这个民族非常复杂。到底复杂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有比较客观的认知,我们不妨来参考一下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加耶夫对其本民族的精辟评价:“在俄罗斯人身上,各种矛盾的特点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专制主义、国家至上与无政府主义;自由放纵、残忍、倾向暴力与善良、人道、柔顺;保守的宗教仪式与追求真理;个人主义、强烈的个人意识与无个性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自吹自擂与普济主义、全人类性;追随上帝与战斗的无神论……等等。”(《俄罗斯的命运》,汪剑钊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莫斯科作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是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对外展现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窗口。莫斯科的外在亮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内在丰富的人文涵养,无疑能代表俄罗斯的大致风貌。中央民族大学的郑婕老师精通俄语,对俄罗斯的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她曾不止一次参访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对莫斯科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她用她质朴生动的笔触,描绘真实可感而又富有异域特色的莫斯科风情。本平台从今日起推送她系列旅俄散文《世界名城莫斯科印象》,以飨各位读友。

作者简介 

     郑婕,祖籍陕西咸阳。曾在大学专习维吾尔语及突厥语言文学,荣获首届青年翻译大奖赛金奖。长期从事对外汉语和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三十年来在国内外多所大学任教,获得格鲁吉亚开放大学荣誉博士。所教弟子2015年获得世界汉语桥比赛银奖。曾出版《汉语阅读》《中国汉语文化讲话》《新汉语文教程》等教材,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业余尤喜记录所见所闻,曾出版《游走在地球的中央——驻外闻见录》一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副教授。

  世界名城莫斯科印象(一)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蓝天白云下,从空客的舷窗里终于鸟瞰到了夏日的莫斯科,心里一阵阵地惊叹,视野中的世界名城竟是辽阔无际的森林的海洋。浓、淡、浅相间的层层片片的绿色浑然一体,构成一个巨型的绿色调色板。那星星点点的红色、蓝色、白色的哥德尖顶式的小木屋就镶嵌其上,恰似皇冠上的枚枚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煞是好看。

     蓦然,那首曾风靡世界的(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仿若在耳畔响起,旋律优美得让人心颤……啊,找到了,那蜿蜒逶迤的莫斯科河真像一条巨型银链,匍匐逸动在那美丽无限的原野上。

莫斯科航拍图

     莫斯科城真大啊,空客足足盘旋了十几分钟,才有节律地俯冲了下去,稳稳地降落在机场。

     走下飞机,接受了边检,照了相,海关人员给护照盖了入境戳。我们来到了候机大厅。打眼一看,大厅装修实在一般,倒显得局促和拥挤。拉着手提箱,走出大厅,一眼就看到了接我们的亚美尼亚司机。

     坐上宽敞舒适的九座奔驰,我们朝莫斯科市中心进发。周六的清晨,高速公路上行车不多,路两旁辽远的原野、茂密的白桦林和掩映其间的红、黄、蓝、紫、白色的小木屋闪闪而过,街道两边刚刚举行总统大选的巨型宣传画时时飘进视野中。与我们的首都北京相比,莫斯科更像一座建立在辽阔牧场和森林中的童话世界,那样的鲜亮与神秘……

     莫斯科是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151.4万人(2011年)。可以说整个俄罗斯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了首都。莫斯科城建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了,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世界名城莫斯科——打从我记事起,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被无数次播撒下了热烈向往与敬仰的种子。更有一句朗朗上口的名言刻骨铭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摇篮啊!虽说世界巨变,沧海桑田,俄罗斯自己亲手葬送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光荣称号——苏维埃联邦(简称“苏联”)。可在国人的心中依然高大而神秘,说起俄罗斯更是五味杂陈,莫衷一是。

鸟瞰莫斯科

     今天运气真好!没有堵车,四十分钟就到了下榻的宾馆。稍事休息,梳妆整理了一下,换下旅行服装,就急急忙忙赶去地铁站。按照惯例一定先去莫斯科的红场转转。

     从我们入住的宾馆到地铁站,还要坐几站公共汽车。我们询问了车站的几个俄罗斯老太太,她们立刻热情洋溢地指点着告诉我们该坐哪路公交。其中一个头发金黄的老奶奶还追赶过来嘱咐:要准备零钱哪!来了一辆酷似国内的小型中巴车,那位热心的头发金黄的老奶奶又喊道:坐这辆吧,最多两个卢布(俄罗斯货币)!

     俄罗斯的公共汽车上极少有售票员。开车售票都由司机一个人搞定。公交车票和北京的地铁票大小差不多。上车时从司机处就买到了票,一张28卢布。在机场我们看到的美元汇率是一个美元换30个卢布。看来,莫斯科公交的票价比北京高出了不少。来到了地铁站,这里的人可真不少,售票处两个窗口,都有10多个人在排队。俄罗斯人排队守规矩是值得我们国人好好学习的。人人安静专注地等待着,看不见喧哗和吵闹的场景。我们花了56卢布,买了两张地铁票。

     莫斯科的地铁堪称世界奇观,深达地底下一百多米,上下舷梯上的人都自觉地靠右站着,空出左边,供有急事的或年轻人疾步上下。一切都显得那样有秩序有规矩。地铁车厢里许多年轻人站着,对那些空空荡荡的座位熟视无睹。坐着的人寥寥无几,不是看书就是在读报。浓浓的学习氛围让人不忍高声喧哗。听地铁播报到了离莫斯科红场最近的共青团站,我们走出了地铁,长长的地下甬道挤满了熙熙攘攘的各色人群,简直就像穿梭在联合国的会议大厅。

莫斯科地铁内景一瞥

     走出地铁站,我的眼前忽然一亮,一幢富丽堂皇,色彩艳丽的大厦直扑我的眼帘,好气派啊!这就是令人仰视的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历史博物馆

     二十多年来,已经记不清多少次专程或者路过停留于莫斯科。可最最吸引我,最让我流连忘返的地方就是红场。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久负盛名的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

      整个红场呈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近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

红场广场图一

     莫斯科红场的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真正站在广场边眺望,远没有电视上拍摄的和想像中的那样恢弘。红场占地9.1万平方米,大约有天安门广场1/5的面积。与美国纽约的时代广场、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广场以及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广场相比,它的地面很独特,全部由长条巨石铺成,北高南低也欠平整,可显得非常古老、肃穆和沧桑。红场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远远眺望红场的入口,人潮涌动,摩肩接踵,让人诧异,原来莫斯科的人都汇集在这里啊!

      想想70多年前,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举行了著名的红场大阅兵,热血沸腾地展现出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坚强决心。受阅部队接受检阅后从红场直奔前线去打击侵略者。整整4年,苏联军民浴血奋战,以牺牲2700万人的代价,彻底打垮德国法西斯。

     想想那歇斯底里,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最后就倒在了苏联红军的枪炮下,多么令人解恨和扬眉吐气!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全世界千千万万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法西斯淫虐的人民远离了涂炭。

     为此,每每站在这个广场上,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感恩和怀念;每每站在这个广场上,脑海中都会闪现出前苏联影片中的少女卓娅面对德国法西斯的酷刑,英勇就义的场景。二次大战,带给世界人民多少苦难!尤其是亚洲人民,又怎能忘记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又怎能彻底消除战争带来的巨大精神创伤!

     红场形成于15世纪90年代,当时叫“集市”,是商人交易的地方,17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改称为“红场”,即“美丽的广场”之意,俄语直译就是“红色的广场”。莫斯科的城市建筑呈环状,从中心到四周,一环套着一环,大小近4000条街道,四面八方都可以通向市区中央的红场,如果低空航拍世界名城莫斯科的这一景象,那真是蔚为壮观,万景尽收。 

红场广场图二

     莫斯科红场西面的克里姆林宫(Kremlin)可是值得大书特写的建筑群。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是旅游者必游之处。12世纪上半叶(1156年),多尔戈鲁基大公在波罗维茨低丘上修筑了一个木结构的城堡——克里姆林宫的前身,莫斯科就是从这个城堡逐步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红砖墙是1485年至1495年兴建的,大致呈三角形。宫墙全长2235米,高5到19米不等,厚3.5至6.5米,共有四座城门和十九个尖耸的楼塔。

     克里姆林宫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

     前面说过,它最初是由多尔戈鲁基大公建的一个木墙城堡,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可算为一组古老的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

     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据说克里姆林宫里所有大大小小的金色洋葱头可是用真正的黄金镶嵌包裹出来的,阳光下远远几十里都能感到金光闪闪耀人眼睛呢!

 克里姆林宫的砖墙

      克里姆林宫西墙中段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伟大领袖”列宁的陵墓。记得是1992年1月,我到了莫斯科,专程等到开放日那天。存放了手提包及相机,经过一道手提扫描仪器的检查,空着两手去瞻仰列宁的遗容。

      从外表上看,列宁墓的入口全是用平米见方的黑色大理石砌成,肃穆庄严,朴实无华。

      进去以后,大概有个十几平米的大厅,正中间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列宁的招牌式挥手(左手插在衣袋,右手挥向前方)的雕塑,四周摆满了时令的各色鲜花。

     转过雕塑进入一个小厅,迎面站着两排威严素寂的俄罗斯军人,个个身高近两米,盔甲披挂,四周静谧,觉得空气都凝固住了。

     中间有一个安全门,进入者所穿衣服上的金属纽扣,都让它大叫不已,直到脱去衣服为止。经过这道门后,又进入一条长长的走廊,这里有俄罗斯男女军人分别挨个检查游客。

      这道检查完毕后,游客们被带到一个朝地底下盘旋式的甬道口,逐个向下走去,每个拐角处也站着俄罗斯军人,面无表情地不停地念叨着“快点,肃静”这几个词。

      大概盘旋向下转了六七个大弯,来到了一个深入地底下的大厅,大概有二三十平米见方吧,大厅四周墙角都有全身武装的俄罗斯军人守卫,两束强烈的射灯直照着中间摆放着一个约两米长,一米宽窄的水晶棺椁。两名穿着制服荷枪的卫士,笔挺站立两边,庄严肃穆,看护着列宁的水晶棺。生怕惊醒熟睡的列宁,人人步履轻踮,凝神闭气,了无声响。

      置身于如此肃穆的环境, 当时我的心头不觉一热,全身一阵颤栗,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疾步上前仔细端详列宁的遗容。眼前静躺着的列宁和电影里的形象相差无几,完全谢顶,额头宽阔,深凹的双眼紧闭着,已看不见那坚定的目光,硕大的脑袋也不再思想了。在列宁的遗容前,我不由思绪纷飞……列宁去世近七十年了,面容鲜亮红润,连眼睫毛都清晰可见,只是身躯显得单薄瘦小。

     关于列宁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初来源于小时候看到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照影片上所展现的,列宁是一个伟大领袖,当时他革命得很苦,物质生活也清贫,连牛奶都喝不上。尽管他创建的苏联(俄罗斯)经过一些波折,但如今呈现于外人面前的仍然是一片强大和富足的景象。(尽管那时的苏联已经被解体,可我仍习惯称呼“苏联”。)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第二年遭遇两次暗杀,致命的是第二次。就像电影还原现实一样,列宁在一家工厂演讲时,遭女特务卡普兰的枪击,第一枪击中左肩,第二枪击中左胸并穿颈而过,留下后患,健康状况大受影响。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同年10月第二次中风,1923年3月第三次中风,从此卧床不起。1924年1月21日,列宁去世,终年54岁,死因便是颈动脉创伤致血管壁硬化。

     1924年1月27日,列宁的葬礼在红场隆重举行,他的遗体安卧在水晶棺内。当年,红场上有90万人出席追悼大会,瞻仰列宁遗容。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转眼二十年又过去了,得知列宁的遗体今天依然安在,还能瞻仰。只是开放的时间缩短了。莫斯科的红场,也许是因为有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陵墓,才更加让人充满崇敬和向往。

列 宁 墓

      克里姆林宫的西墙,面对着的是俄罗斯的超大百货商场,简称“古姆”。古姆就是百货商场俄语的缩写。这幢雍容华美的建筑从远处看去,倒像一座艺术博物馆,面对着古朴庄严的红场,它全身没有张贴和悬挂任何广告和商标,也看不到任何品牌样品的展示和介绍。可一旦你踏进去,那里边可是别开洞天,购物环境和样品陈列叫人大开眼界,价格高得也让人咋舌不已,一件纯棉衬衫标价两千多欧元,不可想像!

      古姆上下有三层,里面世界顶级的奢侈品应有尽有。整个建筑是巨大的长方形,少说有百多米出头,上下自然连接,每一层格局相同:两边是长廊,中间是天井。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回廊,与对面连接,方便顾客下楼。回廊旁边设有许多长椅,供人休息。一旁必有小饮料专卖小摊,随买随用。天井两边是人行回廊,一家家世界顶级品牌几乎都在这里设有专卖店。整个古姆里常年恒温,又可自然采光,春夏秋冬逛起来都是那样舒适和惬意。

莫斯科百货大楼内景

      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边是亚历山大花园。莫斯科的无名烈士墓就紧贴宫墙而建,在1962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对外开放。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稍靠西侧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蕴意肃穆深长。墓前有一个凸型五星状的火炬,五星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现在,从未熄灭,它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远光照人间。

      莫斯科红场上最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建筑要数瓦西里升天大教堂。1555—1561年,俄罗斯建筑师巴尔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这座教堂的原名叫“代祷教堂”,后因曾有一个名叫瓦西里·布拉仁的修士在此苦修,最终死于该教堂而得名。“布拉仁”在俄语里是仙逝、升天的意思。

      这座教堂是为了纪念16世纪中叶俄罗斯国家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征讨,战胜和兼并喀山汗国而建的。这座教堂因其外貌的独特和华美而举世闻名。它更是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的丰碑。

      传说教堂建造完工后,伊凡大帝凶残地刺瞎了所有建筑师的双眼,以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这就是伊凡大帝被称为“恐怖沙皇”的原由。这样的传说在今天听来,总让人心生颤栗。在没有人性的专制统治者的眼里,手下所有的人都是他随意掌玩的一个小小工具,用过了就如抹布一样揉捏抛弃。

     瓦西里升天教堂为俄罗斯东正教堂,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整座教堂由九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八个色彩艳丽、形体下满得像洋葱头一样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据说这座教堂是当时俄罗斯最高的建筑物。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漫步在莫斯科的红场上,抬头仰望湛蓝无比的天空,低头观看四周座座沁透着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遗迹,幢幢矗立的色彩纷呈写满历史的建筑丰碑,你能感受到那种无声的沉寂中的庄严与肃穆。你还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个民族聪敏睿智、勤劳能干的魅力和个性,也能感受那由内到外都弥漫着一股坚韧忧郁、威武不屈的迷人气质,让人油然产生一种佩服心理,不得不承认俄罗斯民族实在不一般,即便冠之以“伟大”,似乎也不为过,让人相信:俄罗斯这个民族会永远秀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中图片均为作者所拍摄,版权归作者所有。)

郑婕著作书影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