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尚义散文《爽约的鲥鱼》

 文鉴君 2020-10-09

文学即社会人生。真诚地拥抱文学,能观尘寰诸事诸物,能察世俗人性人情,能让你我在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编者按】

     位于皖西南、长江下游北岸的名城安庆历史文化悠久,其饮食文化也很丰富,有很多美食名吃,如糯米欢喜团、蒿子粑、粉蒸肉、老鸡汤泡炒米之类,美味之外还带有自然淳朴的底蕴。清蒸野生鲥鱼更是其中的名贵菜肴,鲥鱼肉细嫩,味道鲜美,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令人吃后齿间留鲜,回味生津。鲥鱼堪称”鱼中之王“,民间有“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斗”的说法。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环境严重污染,当年长江水域习见的野生鲥鱼难觅影踪,今天餐桌上的鲥鱼大都为人工饲养。

    姚尚义先生热爱家乡美食文化,曾多次撰文介绍安庆美食,其中就有专写鲥鱼之文(《爽约的鲥鱼》),本平台今日就对该文予以推送,以飨各位读友。

作者简介

      姚尚义,安徽安庆对江大渡口人,祖籍安徽枞阳,热爱舌尖上的文化,喜欢家乡的美食和方言,笔名白苓涧人。现居安徽安庆,是一名社区工作者。

爽约的鲥鱼

      鲥鱼是长江三鲜之一(另二鲜为刀鱼和河豚)。鲥鱼形似鳊,鳞如银,唇边有朱点,一般体重两三斤。它具有洄游性,在海叫“鲞”,入江为“鲥”。它按时入江产卵,如期归海生活,所以称“鲥”。

      鲥鱼与安庆有缘,每年春上,鲥鱼从东海成群结队溯江西上,至宿松县小孤山即止,到我们安庆小孤山来朝拜小孤娘娘,所以安庆民谚说:“鲥鱼不过小孤山。”鲥鱼年年应时来如期归,准时无误,如约而至安庆。长江流经安庆境内243公里,安庆城区及其所辖枞阳、怀宁、望江、宿松沿江诸县都曾经是鲥鱼产区。

     鲥鱼鳞片与皮肉间富含油脂,营养丰富,肉嫩、鳞鲜、汤美,绝非其他鱼虾所能媲美,是鱼中珍品,享有“鱼中之王”的美名。

     历代的文人雅士对鲥鱼有着特别的嗜好。早在汉代,鲥鱼就已成为美味珍馐,汉名士严光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光武帝刘秀入仕之召,使得鲥鱼身价骤增,名满天下。王安石的《后元丰行》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苏东坡不仅称鲥鱼为“南国绝色之佳”,还有诗赞曰:“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欧阳修的《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云:“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梅尧臣还有专题赋诗《鲥鱼》:“四月鲥鱼逐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

     由于文人墨客推崇赞赏,使鲥鱼声誉鹊起美名远扬,明朝地方官吏为邀宠,将鲥鱼纳为向皇宫进贡的贡品。

     到了清代,鲥鱼进贡规模更大,在鲥鱼上市季节,清朝廷设有专门冰室,将经过挑选的新鲜鲥鱼,冰封箬裹,三十里一站,驿马飞递,白天挂旗,晚上悬灯,水陆并进,日夜兼程,三千里路程,三日内送到皇宫。

     清朝诗人沈名荪的《进鲜行》诗就生动再现鲥贡之苦:“江南四月桃花水,鲥鱼腥风满江起。朱书檄下如火催,郡县纷纷捉渔子。大网小网载满船,官吏未饱民受鞭。百千中选能几尾,每尾匣装银色铅。浓油泼冰养贮好,臣某恭封驰上道。钲声远来尘飞扬,行人惊避下道旁。县官骑马鞠躬立,打叠蛋酒供冰汤。三千里路不三日,知毙几人马几匹?马伤人死何足论,只求好鱼呈至尊。”后有御史奏谏,上疏痛陈鲥贡之害,方才下旨停贡。

     鲥鱼肥腴醇厚,味美矜贵,做法自然独特。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鲥鱼不宜烹煮,惟以笋、苋、芹、荻之属,连鳞蒸食乃佳”;袁枚《随园食单》亦说:“鲥鱼用蜜酒蒸食,如治刀鱼之法便佳。或竟用油煎,加清酱、酒酿亦佳。万不可切成碎块加鸡汤煮,或去其背专取肚皮,则真味全失矣” 

      安庆传统名菜“清蒸鲥鱼”沿袭古籍上的做法,配以火腿、笋肉、香菇等清蒸而成,蒸出鲥鱼洁白耀眼,有白脂玉鳞之称。

     张爱玲女士曾经提到人生三件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清蒸鲥鱼不可去鳞,是连鳞吃的,享用鲥鱼美味,是有吐鳞刺之麻烦。

     说到这,想起一段掌故。

     安庆城里有一富户,从枞阳新娶儿媳妇。一天,这富户弄到一尾鲥鱼,新媳妇拎起鲥鱼到园内井边洗鱼,饶舌的小姑跟到井边要看嫂嫂如何烹制这名贵鲥鱼,只见新媳妇按洗寻常鱼一样去肠刮鳞,小姑慌忙告诉母亲说新嫂嫂是乡巴佬暴殄天物洗鲥鱼去鳞。老夫人来到井边,见新媳妇用棉纱线将洗净鲥鱼鳞一片一片串起来,老夫人心里嘀咕新媳妇要晒鲥鱼鳞,碍于新媳妇刚过门的情面任其摆弄。

      新媳妇不慌不忙将洗好鲥鱼摆在大碗里,放入调料,又用竹子削了几个竹钉,翻开锅盖钉上竹钉,把串好的鲥鱼鳞挂在上面,挂好的鱼鳞正对下面盛鲥鱼大碗,再用文火隔水蒸制,锅盖上鱼鳞中的油汁全都滴进了鱼碗中,这既保持鲥鱼鲜嫩爽口的原汁原味,又免除吃的时候不用一个个吐小鱼鳞了。从此,老夫人母女皆佩服新媳妇厨艺。

      如果张爱玲女士吃到新媳妇做的鲥鱼,会不会减少人生憾事呢?

      枞阳自古盛产鲥鱼,故至今枞阳还流传着“何夫人吃鲥鱼常常的”一句民谣。这何夫人乃明朝礼部侍郎何如宠之妻许氏。明天启年间,熹宗请礼部侍郎何如宠夫妇及朝臣们品尝鲥鱼。席间,何夫人说道:“我道是什么稀罕物,原来是鲥鱼。我们老家的鲥鱼又大又多,我在娘家常常吃鲥鱼。”熹宗不悦,何如宠忙说:“臣家乡白鲢与鲥鱼相似,拙妻无知,有眼不辨鲥鲢。”搪塞过去。其实何夫人不是吹嘘,说的是实话。

     几十年前,安庆枞阳还盛产鲥鱼,更何况几百年前枞阳鲥鱼又大又多,绝非虚言。何夫人是明万历年间诰封奉直大夫许静斋的千金,在娘家常吃鲥鱼根本不稀奇,可能比我吃鲫鱼的机会还要多,也不可能连白鲢与鲥鱼都分不清。

     可惜,由于沿江城市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造成长江水域环境污染,致使宝贵的天然鲥鱼资源枯竭,近十几年鲥鱼在长江中销声匿迹不见踪影。现在是吃鲢想鲥,望鲢兴叹,真担心某一天鲢鱼、鲤鱼、鲫鱼也像鲥鱼一样在长江里绝迹。

     但愿这是我杞人忧天。

  (本文曾载于“安庆在线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