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国栋:愈来愈近的九华山

 文鉴君 2020-10-09

作者简介

刘国栋,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职称,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散文及中、短篇小说百篇。近年来指导学生在报刊发表习作及在市、县获奖达60人次。论文多次获市、县一等奖,2013年获“安徽省首届小说对抗赛”池州赛区大奖,2014、2015、2017年获“池州市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短篇小说大赛”大奖,参与编写《作文课》一书,下水文获国家及省、市、县大奖,多次获得《池州日报》及市国税征文奖。

愈来愈近的九华山

我曾四次登临九华山,距第一次已经30多年了。

虽是池州人,但我的家乡距池州市区约180公里,从池州市区再上九华山50多公里,这样算来,我若从家里上九华山,其行程就超过了230公里。还有,如果没有私家车,至少要转四趟车。九华山是佛教名山,她之于我,是不见其山,先闻其名的。果真要上去,还真是要下一番决心抑或需要一个机缘的。

1986年10月,我到池州市区(其时还是行署所在地)参加自学考试,离九华山已经很近了。考试结束的翌日,我们四位同考,也记不得是谁先提议的,相约坐上了到九华山的班车。

车子沿着山溪边的泥土公路蜿蜒盘旋而上,但见峡谷两边的山峦植被丰茂,郁郁葱葱。我们的心情一如那生机勃勃的山树,愉快兴奋。忽然,一团黄色扑面而来,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九华山佛学院”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少顷,我们到达了九华街口。

那时候,没有索道,我们正年轻,怀着不到“天台”非好汉的气概登上了九华山的主峰。

我脚穿一双中跟皮鞋,从九华街到百岁宫,从凤凰松到天台,我们一路走马观花,马不停蹄,来回三十里竟然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当天下午我们回到了东至县城(离家尚有六十多公里),感觉很怡然。

九华山山多,99座山峰如99朵莲花;寺庙多,山头、山腰、路边皆是;僧人尼姑信士多,老的、少的都有;百岁宫里有个肉身宝殿,天台只有两幢普通的四四方方的简单庙宇。南北一条九华老街,昭示了她悠久的历史。这就是当年九华山留给我的印象。

若问我此次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就是在通往天台的路上,我们遇到几个信徒,他们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拜,对菩萨顶礼膜拜十足虔诚。

1991年秋,单位组织到九华山旅游,我们一家三口都去了。总的印象是一路人多,如同集体赶路,热热闹闹。这次,虽然是包了专车,但接近中午才到达山上停车场。

我们依然是徒步登山,儿子才满5岁,爬高时显得格外兴奋,不让我和他妈妈背,坚持自己攀登,非常顽强,常常受到大家(包括一路同行的外国游客)的赞扬,我们内心很是自豪。

儿子和他妈妈在凤凰松下骑在马背上的合影,至今依然保存着:妻子身披红色的披风,手握一柄宝剑,儿子雄赳赳地坐在母亲的怀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英雄豪杰的侠客,母子的形象很威武,让人过目不忘。

      我们还到庙里烧香敬佛许愿,虽然我们不是佛教徒,但从此在心里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并期望她发芽,开花,结果。晚上,我们在九华街住了一宿,感受了佛国夜晚的宁静与神圣。当时接待我们的服务员是一位年轻且有着大学学历的女尼,白皙端方的脸庞,大而明亮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2月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我们一家三口在儿子的提议下,再次登上了九华山。

这次上九华山是儿子的夙愿,从小他就听妈妈说他5岁登九华山的事,心中早就萌生了再上九华山的念头。——旧年正月就准备去的,但听九华山的一位朋友说,正月敬香还愿的人山人海,仅排队进山门就需要几个小时,因此当时只得放弃了。

这天,我们开着私家车从老家出发,沿着宽直的公路到达池州,然后进山。

前天下了一场雪,山下的雪已经融化,了无痕迹。但一到山脚,就看到冰雪的痕迹,并且愈来愈浓。前两天还施行了交通管制,今天刚刚解除。

车子上山有些打滑,尤其是那些轮胎老旧的车子,跟在它们后面,总感觉随时要后退。这不,前面一辆面包车,在一个陡坡上遭遇“难堪”:轮子在飞速地旋转,车身却停滞不前,甚至后滑。幸好是水泥路,路基坚实,它最终得以挺了过来,像蜗牛一样爬了上去。说实话,这次我们的两眼都盯在了前面的车轮上,对沿途的风景少了些关注。

终于抵达目的地。哇,整个山上简直就是一片雪域世界,皑皑白雪,足有一尺多深,河流变成了货真价实的冰床。

虽是雪天,虽是临近春节,但山上的游客依然不少,附近的停车场都已经占满,我们只得将车子停在了较远的地方。

跟以前相比,现在的九华山已有很大的发展,不仅扩大了人居的范围(已经有三条街道了),而且增添了很多的庙宇,不少庙宇如宫殿般巨大雄伟。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在新九华街上看到了著名的肉身宝殿的方位指示,那“肉身”据传系金乔觉大师的真身。据相关记载,九华山和尚肉身愈来愈多,其处于江南潮湿的环境下得以不腐,真是个神奇的谜。

吃过价廉味美的农家饭,我们乘坐缆车到达山上。进了百岁宫等一些寺庙,跪拜,往功德箱里投钱。有趣的是迎着凛冽的寒风,脚踩厚厚的积雪,耳听“嘎吱、嘎吱”的声音。我们还在缆车站前静静地凝望,终于看到了对面山上的巨大睡佛,兴奋得指指点点:那是眼睛,那是鼻子,那是嘴巴……栩栩如生,令人内心称奇!

下山的时候,我们遇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他默默地为游人义务扫雪,让人心生感动。我简单地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问老人:看样子您已经六十多岁了,到处冰天雪地,您怎么还出来铲雪呢?

老人说,我赶上了好时代,托国家的福,不愁吃穿。我今年正好满七十,身体硬朗,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看到路上积满厚厚的大雪,就出来铲铲,就当锻炼身体吧。老人声音爽朗,洋溢着盈盈的满足与自豪。

2016年11月18号,农历10月19日,我们一家三口从苏州回家探望90高龄的老爷子,顺便又上了一次九华山。

这次我们直接从高速公路驾车来的,路程虽然遥远,但几个小时就到达了。我们在山上歇了一晚,尽情领略了九华山的风土人情与特色小吃。

在山清水秀、或高或低的山间,大大小小、或古或新的寺庙,在云雾缭绕中时隐时现,九华山的庄严与神秘吸引了广大虔诚的信众与穿来织往的游客。再说吃住也很不错,坐落在山腰、谷底的旅馆,有着星级的条件,却只有普通的价格。

我们下榻的小杨客栈,一间相当于四星级宾馆才有的两张大床客房,每晚的费用仅一百多元。各种特色小吃、山珍河鲜应有尽有,譬如石耳、黄精、坑乌鱼,听着名字都觉得新鲜。

这些家庭旅馆的男女主人,个个才能了得,他们集导游、司机、厨师于一身,说起九华山的风光、传说、人文历史头头是道,开起车来左冲右突、游刃自如,烧起菜来有板有眼、色香味俱全。

小杨客栈的女主人在引领我们到她家的路上,向我们介绍道:这上面就是月身宝殿。月是肉的通假字,读作肉身宝殿。

月身宝殿的建筑非常有特色,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这肉身即是地藏王金乔觉的肉身,唐元贞十年,金乔觉在九华山修行75年后99岁圆寂,3年后开缸,其遗体绵软,颜面如生,撼其骨节有金锁般响声,依佛经中所示,乃菩萨应世,遂尊为地藏王菩萨。

走进月身宝殿,可以看到门楣上悬挂着地藏大愿:众生渡尽,方证菩堤;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因故地藏菩萨又被称为大愿菩萨。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相信有大愿菩萨的庇佑,各位今后一定能好运常伴,心想事成……

涉足九华山的信众或游客内心宁静,仿佛一片雪国抑或夜深的九华山一般安宁祥和。在这个澄碧宁静的佛国世界,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以洗礼慰藉,心性得以净化升华。世俗的人们抽身俗务,置身其间,内心变得格外宁静,一张张平和安详、纯朴喜悦的脸孔,正是一种外化的表现。

我忽然想起金乔觉王子卓锡九华的大愿与励志故事,想起了那位默默扫雪的老人,也想起了那位年轻貌美、且有大学学历的女尼,为什么自身条件如此优越还要做个尼姑?……

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道场,乃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旅游胜地。如今,前山及九华街有了深度发展,后山也得以开发(花台景区),修建了大愿文化园(99米地藏王菩萨铜像矗立其间),更好地传播佛教文化。交通环境也大为改观,到九华山有普通公路、高速公路,还有高铁、飞机以及登山的索道。

随着历年九华山庙会的举办,九华山的知名度愈来愈高,吸引着国内外更多的游客及善女信男。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甚至远远超过了与其毗邻的“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黄山,是池州市最大的支柱产业。所以说九华山不但山美人美,而且美得实在,美得有内涵。

九华山的环境愈来愈好,尤其是交通愈来愈便利,之于我心亦愈来愈亲近。有机会,我还要再上九华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