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文明: 三清山游记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夏文明,80后,生于近邻《孔雀东南飞》故地的小市平坦,爱好文学,业余偶尔习作,有作品发表《同步悦读》《六尺巷文化》《孔雀东南飞文化》《怀宁微生活》等微刊平台。

三清山游记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公司组织了一次登三清山远游。

三清山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身临其境,悬崖绝壁上登高远晀,胸襟激荡,心旷神怡。目之所见,连绵群峰,云海壮阔,气象非凡,让人油然心生那种“云萦百折山千叠,碧天无涯放眼阔”的豪迈之情。 

 西海岸——云中栈道

西海岸风景区是我们200多人大型旅游团的第一站。前一日下午,我们入住三清山山脚下卧龍国际酒店,次日清晨7时,旅游团便从酒店出发,来到三清山索道(外双溪站)入口处,等待旅游景点工作人员安排,乘坐缆车上山。

秋高气爽,天气晴好,往来游客特别多,8人一组,在旅游区工作人员的安排引导下纷纷进入缆车上了索道。在电力推动下,缆车匀速上升,到达索道终点,已是9点光景。前一批到达的同事,已经上山,后一批的我们,一刻不敢停留,拾级而上。游客像赶集一样熙熙攘攘。每一段台阶上都有驻足观景拍照的人,中间留出道路,一批批上山的游客络绎不绝。

三清山的魅力让人咂舌惊叹,古诗有云:”三峰插天如芙蓉,晴云赤日行其中。攀缘飞磴立峰顶,一鉴四海双眸空。”如此胜境,岂容错过?我们充满好奇,走近她,希望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一睹其芳容。

早在车程进发途中,导游已经向我们介绍了三清山的概况。导游是一名伶牙俐齿的女性,江西人,自许为我们旅游团众人的表姐。好玩笑的同事,借题发挥,偶尔调侃取乐,使得几个小时的车程不显单调,一路上欢声笑语,车厢里充满快活的空气,大家丝毫不觉得旅途的颠簸劳困。

导游“表姐”能言善辩,有着丰富的导游经验,把三清山的历史遗迹和传奇故事融汇贯通,向我们游客一一详细解说。至少让我个人对三清山景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又让我想起曾经登顶家乡天柱山,即兴口占一首充满豪气的诗作: “登峰攀岩拾级上,无限风光巅峰看。乾坤尽展放目量,五湖四海归一望。”这不,由此诗而生的豪情又在胸中激荡开来。

三清山平均海拔1600米,曾三次被海水淹没,西海岸就是当年的海岸线。

上午旅游团安排我们游览4公里西海岸——高空栈道,因下午3时返程,还有其他景点观光,时间显得有些紧迫。缘于人多,没有跟上“表姐”,非常遗憾,不知道“表姐”在我们前面还是在我们后面,由她引领至少能长长大家的见识。不至于看到石头还是石头,看到树木还是树木。西海岸景区导游“表姐”还真的去躲猫猫了,来回走完全程,谁也没发现她的靓影何处,只得自由活动,自由揣摩,自由想象,自由理解,西海岸栈道中云海雾涛,波谲云诡。

西海岸栈道起始有一小段台阶路,走完台阶路后,全长3600米不见台阶,它是环绕花岗岩山体石壁开槽而置设云中栈道。

栈道设计巧妙,就地取材,全程几乎取材石料,厚重结实。护栏为一米高,树杆虬枝,自然天成。部分护栏还辅以绳索。倘不仔细观察,树杆截面上设计年轮,还真能以假乱真,相信是树杆构建而成护栏结构,其实不然,实为钢管和混凝土结合物。

走在云中栈道中,视野开阔。左手边是悬崖绝壁和原始森林,右手边是幽深峡谷,连绵群山。

三清山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源于岩浆岩活动频繁,形成现在花岗岩体为主的山脉。我个人特别钟情于木刻文字对景点的介绍。缘于时间短促,来不及细读,凡逢木刻中英文对照标牌,拍照留用,择时细阅,此中文字从科学角度阐述景点崖石的形成,也算对我科普了一下常识。诸如著名景点“猴子观宝”神童负松“飞仙谷 观者送子”等,均非常形象,栩栩如生。

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清山,植被丰富,云中栈道设置在悬崖峭壁之中,崖体上古树名木,在没有栈道之前乃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天门峰丛郁郁葱葱。三清松更是傲然挺立于绝壁断崖之上。一点泥土,顽强的生命力,咬定青山,搏击风浪。清代丹青妙手郑板桥有《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清山的三清松亦是如此:“孤悬深壑与险峰,瘦石与邻自从容。春夏秋冬着一色,惯看山花次第红

在云中栈道中疾走,也曾邂逅一只小松鼠,驻足看一位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面包,小游客饶有兴致地和松鼠小精灵对话:“我这是香蕉味的面包,你多吃点啊。”小手一点点地掰碎面包屑,放在石条凳上。松鼠很机灵,游客静看它时,它便用前肢捧着面包享受着美味。若有人举起手机给它留影,或是近前走动。它便倏忽不见了踪影,跳上崖边三清松上。不一会儿它又探头探脑跳上石条凳,享受美味面包。小游客的母亲,不无担心地嘱咐着儿子:“不要让它咬到了你的手指,仔细点。”

我们兴味正浓,观看着小松鼠,清脆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群驮负货物的骡马从山上下来。蹄声清脆,有游客判定骡蹄打了铁掌,故而走起路来铿锵有力,声声入耳。

后来我还和一只美丽的绵鸡相遇,它也悠闲地漫步在栈道上觅食,看到游客走近,一个潇洒的华丽转身,隐入古木丛林中不见了踪影。

来回走完西海岸云中栈道,已近中午,吃完饭,导游嘱咐我们:“下午3时返程集合,各自把握好时间,还有一处南清园景点,需要去看的游客,请跟着表姐一起上山,不想游玩的游客可原路返回,特别是你们没买下索道男游客们,下山道只有一条道,一个小时可到达,及时动身不要耽搁太久。

我们的旅游团在此处分道扬镳,或跟定表姐,一起迈上南清园中心景点的台阶;或下山等待着返程。

南清园

南清园的起点,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临崖摹刻,诸如“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造物情意浓”“秀绝江南”“天下第一仙山”等遒劲行书镌刻在光滑石壁之中。这些文字足以表明造物主的青睐之情浓。

上午西海岸景点的小小遗憾,在下午的行程中得到了补偿。导游“表姐”的靓影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迈上南清园景区的台阶。

“神龙戏松”经过“表姐”的讲解,已然印象深刻,再仔细瞧看,更觉形态逼真,恍惚间“神龙”似要腾空飞升苍穹。

“表姐”一路讲解,说到“千里姻缘一线牵”,不知不觉走进了“一线天”——“一线天”谐音“一线牵”,就有了一线天的现代版爱情故事。“表姐”诙谐的语言,沉甸甸的爱情锁,锁满铁链,好奇心的驱使,我拿起拴在铁链上的一串串黄铜锁,全部写满痴男怨女的山盟海誓:某某某,某某某,情定终生,不离不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是所谓爱情见证连心锁,不觉莞尔。

一线天,顾名思义,是两壁夹峙石缝开辟出的道路。诗云:“云里石头开锦缝,从来不许嵌斜阳。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

在攀登一线天陡峭石级时,有一点小插曲,有如公路上堵车令人头痛,堵人的“壮观”也让人难堪,何况我们的时间紧迫,不容我们多待停留。走到中途,突然队伍再难迈出一级台阶,因为顶端夹壁只能容身一人通过,上山的人让出道路给下山的人。一刻钟的光景,下山的人还在下,上山的人一步都没挪动。火气在上山的人中蔓延,埋怨、骂娘声此起彼伏。

表姐也火了,为了大家权益,大声疾呼命令道:“上面的人一段放一段的走。一段上,一段下,光下不上怎么行?大家都要互相理解一点”上山的游客终于争取到了挪动的机会。走过一线天,豁然开朗。

“表姐”指着一丛峰岩怪石问询我们像什么,没有谁正确答出,“那不是一个小道士吗?仔细一瞧,果然如此。她突然转身问站在旁侧的我:你知道他是哪位道士,叫什么名字?

我摇头表示不知道,她又替我回答自己的提问:姜子牙嘛。姜子牙钓鱼用什么钩?

我脱口而出回答道:“直钩

表姐又问:“他钓什么?”

“钓龙。”我答。

“对,不过这只是姜子牙的分身,他的真身在哪呢?跟上表姐!”

走上一段路,表姐停下,指着一簇大岩石,“姜子牙的真身在这里,看是不是背着鱼篓?”

岩石的形象果然逼真形似。接着表姐又指着一簇岩石,讲解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念的不是《道德经》,是什么经?姐先卖个关子,看看他到底读什么经?”

俏皮语对俏皮语,玩笑人对玩笑人。“表姐”用她独有的方式介绍起“玉女开怀”:“男人的最爱,女人的骄傲,孩子见了叫妈妈,男人见了笑哈哈,女人见了羞答答!”她还附以神话故事讲解。在此她又解释了上次提问,揭开迷底:小和尚读经,面对玉女开怀,他读的是《玉女心经》。

继而拾级而上,观光了 “马头石司春女神巨蟒出山等景点。表姐依然进行她富有特色的讲解,俏皮语、诙谐句和神话故事的大杂烩。

观光完巨蟒出山和司春女神,我们全程景点告以结束。接下来竞走下山。

清泉石上流

我们没有选择乘缆车下山,中午在导游的带领下一路疾走,游赏完南清园,便快步下山,在预定地点和准备乘缆车下山的同事汇合。走完一段段高空栈道,下完一程程陡坡石阶。所幸下山一条道,不至于迷路。

在下山索道囗和观光南清园的同事又分成二组下山,走得很疲惫的同事,选择了乘缆车。我环顾左右下山的同事还有二位。我们三位结伴同行。一路上不敢稍有逗留,奋起直追走在前面的同事。

下山的路静谧深幽,空气清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声潺潺。清澈见底的山泉一路伴行,好不惬意。诗云:“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看着潺潺清泉,跳入圆润光滑的大石上,掬水在手,洗了洗脸,同事们也仿效我,掬起清泉。

看着溪流,看着溪流中光滑的圆润大石,我的心头忽然掠过泰戈尔的名句:“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多么动情的表达!

真想在此溪流中选择一块圆润光滑的石头上静坐,让清泉涤洗心灵。“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即便不能够静坐,可以面对潺潺清澈的溪水,小憩片刻,也是十分惬意的,不由得想起宋代吴沆那首写三清山泉山的动人律诗:“选胜园林兴未阑,拿舟飞出小溪湾。光摇一碧回环水,翠挹三清远近山。似惜雨晴天恰好,真忘名利日长闲。松筠不锁神仙境,携得烟霞满袖还”。

不知道是不是这一路陶醉于伴行的潺潺流水,虽然小憩片刻后我已落单,但此时的我一点也沒有先前那样赶时间的急迫心情。我只是有些悠然地起身加快步伐,陆陆续续追赶上了十几拨三三两两的同事,甚至超前他们回到了集合点,2号旅游车,时间恰好是下午15:00。车厢里更有比我早到的步行下山的同事。滞留在山上的同事缘于赶时间的缘故,纷纷乘坐缆车下了山。

等待了一刻钟,游客们全部到位,1号至4号旅游车同时启程。车中大家又饶有兴致,谈论着这次旅游。有人说这种大山,抗战时期,只有土匪光顾,没土匪时有红军驻扎。脑中闪过三清山八礤村,隐约记得早期红军将领方志敏将军在此地被捕。

我百度了一下红十军方志敏,这才确知写出《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果然是在三清山被捕后遭杀害。和平年代里,可爱的中国呀!在民族存亡之秋,是你们这些英烈前赴后继,才得以缔造了一个和平的新中国。“帷幄关帝庙,血站八礤村。遥思方志敏,不敢忘清贫”。——望红十军战斗遗址,实在令人百感交集。

(文中图片由夏文明提供,版权归夏文明所有)

夏文明相关作品链接:

捡钱

“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

拥抱文学   认识社会  感悟人生

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

 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