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国勋 || 我的岳父岳母

 文鉴君 2020-10-09

作者简介

周国勋,中学退休教师。闲暇时喜欢写点文字,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著有《故园的篱笆》《半坡竹园》等作品集。

我的岳父岳母

提起我的岳父,不得不说说我和妻子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秘密。妻子和我都是公元一九五六年出生的,在我们尚未出生的时候,妻子就许配给我了。或许您感到有点不解,都什么时代了,居然还有这等“落后”的“指腹为婚”的事?

这事说起来,还是饶有意思的。妻子家和我家同住一个村,共饮一河水,乡里乡亲,我的父亲和岳父还是知心朋友。那年,我的母亲和岳母都“有喜”。母亲先有了三个女儿,岳母已有两个儿子。我的父母盼子心切,岳父和岳母倒想有一个女儿。岳父和我的父亲说,如果这一胎我家添个丫头,你家添个小子,我们就结个亲家。

后来,岳母真的生了个女儿,我的母亲于三个月后也真的生了个儿子,从而两家的大人把岳父的那句戏言当真起来。

我和妻子到了懂事的年龄,从两家人的交往中,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使我们见了面反而不好意思,而心里还真有那个意思,这也叫做缘分吧。

俗话说,一家养女千家求。妻子长到十八、九岁,出落成一位漂亮的大姑娘,上门提亲的人多起来,有城里的亲戚,有工厂里的工人,有部队里的军官,那些人的条件很优越,而岳父都婉言谢绝了。岳父不慕荣华,不攀高枝,不见异思迁,就认准了我这个女婿。二十一岁那年,我和妻子正式订亲,二十四岁我们结婚。我们真正属于那种青梅竹马,两厢情愿,戏言当真,终成眷属。尊敬的岳父大人就是我和妻子的大媒人。至今想来,还是满怀感恩。

岳父出生于贫寒家庭,是家中长子。父母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支撑门面,居然省吃俭用让他读了十年私塾。然而,识文断字的岳父由于忠厚老实,没有谋得靠劳心生存的差事,仍然凭劳力养家糊口。

旧社会里,岳父给老财打过长工,给地主当过佃户。新中国成立后,有点文化的人一般都得到政府的重用,岳父也在“大跃进”时期,当过一任集体食堂的会计。那是个饥饿的年代,不过食堂管理人员大多近水楼台先得月,家人也多少跟着沾点儿光。岳父上有老下有小,可他半点不揩集体的油,他的六岁的宝贝女儿就在那时差一点饿死。后来,集体食堂解散了,岳父的会计也卸任,从此,岳父没担任过一官半职,一直做个地道的农民。

在和岳父深入的接触中,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岳父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妻子出嫁时,他亲自写的对联“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当时很多人都不知所云,后来才知道是《诗经》上的句子;在和他的交谈中,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等《论语》上的话,他总是脱口而出;《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经典,他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岳父鉴古察今,知人论世,思想敏锐,远见卓识,只是不愿张扬而已。岳父一生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人为善,与世无争,颇有谦谦君子风范。岳父大半辈子过的都是布衣陋室、粗茶淡饭的日子,直到儿女长大了,一个个出息了,生活才随之改善。在岳父的眼里,儿女有本事,都比自己强,儿女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和骄傲。

岳父对儿女(包括我这个半边之子在内),和蔼可亲,慈爱有加,一点没有长辈的威严。我每次去岳父家,岳父总是客客气气,亲自为我泡茶,陪我聊天,把我当做尊贵的客人,弄得我不好意思,觉得消受不起。有段时间,农村有股风气,女婿都要帮丈母娘家干农活,可岳父从来不肯要我下泥田,说我是读书人,哪能泥巴田里窝掉秀才,再说,家里人手也够,不追那个风气,让我心安理得。岳父六十六岁那年,患了绝症,痛苦不堪,但他在我们面前强作笑容,以顽强的毅力保持周正清朗的状态,尽量不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

岳父给我一个温柔贤淑、勤劳善良的妻子,使我有了幸福美满的婚姻;岳父给我树立了厚道为人、谦恭处世的榜样,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自己的原则;岳父给我儒家思想、蒙学经典的启蒙,使我自觉知识的贫乏而学习不辍……

关于岳母,最初是从我的父母那儿了解的。岳母的父亲经营糖坊,家道兴隆,岳母也算得富家闺秀。结婚时岳母是大花轿抬到岳父家的,而岳父住的是土坯茅房,家徒四壁,连个装衣服的箱子都没有。

那是个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岳母如何嫁给了贫穷的岳父呢?原来,岳母娘家的门前有一个圩口,归属一个余姓财主。岳父是余姓财主的佃户,在此耕种余家的田地,时间长了便和岳母家混熟了。年轻的岳父虽然个子不是很高,但也一表人才,又有文化,且忠厚勤劳,岳母一家人对岳父有了好感。于是,和岳母家交情不浅的余姓财主就出面做媒,岳母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人,和岳父早就有情有意,岳母的父亲还算开明,就这样两人结成了秦晋之好。

岳父和岳母婚后不久,为了更好地打理农事,夫妻双双来到圩口的堤埂上,搭建了两间茅屋,开始了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漫长的道路。书生气十足的岳父不爱管事,岳母也能包容文弱的岳父,尽可能包揽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岳母生了四儿一女,在那动荡不安、贫困饥饿的年代,把他们拉扯大,是很不容易的事。

后来,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由于岳母的精明能干,持家有方,使得一家人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岳母看上去柔弱,但内方外圆,自己克勤克俭,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也要敬亲重友。

妻子和我结婚后,岳母也是我们经常谈起的话题。在外人看来,岳母挺温柔随和的,在家里可是个态度严肃的人。都说严父慈母,岳父和岳母恰好相反,岳母对子女的管教是很严厉的。岳母将对唯一的女儿的疼爱藏在心里,决不挂在脸上,要求女儿中规中矩,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岳母的悉心“调教”,妻子贤淑端庄,她这个小家碧玉也有几分大家闺秀的气质。

岳母学得一手好女红,挑花刺绣,缝衣做鞋,在当地可是出了名儿的。岳母决意把自己的巧手艺传给女儿,在女儿年少时,岳母就对小姑娘进行严格地训练,有时甚至是苛刻的。就拿纳鞋底来说,岳母要求一针一线,密密匝匝,针脚整齐,线路匀称。女儿稍有不慎,纳的鞋底略有瑕疵,岳母毫不客气,用刀将纳好的鞋底剁成几截,几次下马威,看你还敢马虎。

严师出高徒,妻子做的布鞋好看,耐用,养脚,堪称精品。如今,市场上各式各样的皮鞋应有尽有,但皮鞋再怎么穿,也不及穿妻子做的手工布鞋舒适。妻子每年都要做几双布鞋,好让自己和家人穿着养养脚,有时还送给亲朋好友,亲友们都夸妻子的鞋好看好穿。妻子的身上有岳母的影子。我每当穿上妻子做的布鞋,自然会不时想起岳母来。

岳母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通情达理和善解人意,晚年尤其如此。长子和次子都结婚了,女儿也出嫁了,岳母深知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主动提出分家,让长子和次子独立门户,给他们自主的空间,去发展各自的事业。不像有的父母一定要把儿子们捆绑在一起,弄到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岳母的开明之举,契合了时代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上明下智,长子和次子见父母年纪大了,不但承担二老的赡养义务,还提供两个弟弟读书和生活费用,一直到他们成家立业。

 晚年的岳母是喜欢到我家来的,但每次无论我们怎么挽留,她都不会长住。岳母知道我的母亲年老多病,我和妻子也忙得很,她怕增加我们的负担。岳母生病了,我和妻子每次去看望,她总是不让我们耽误时间,催促我们回家做自己的事。

岳父和岳母无私奉献给我的很多,而我没有来得及去报答他们,甚至在他们重病期间都没有去好好陪伴,留下的遗憾已是无法弥补了,每每想起来就觉得十分愧疚。现在,我只能于每年的清明节,去岳父岳母的坟上献一束花,烧几刀纸钱,添几抷黄土,以寄托我深切的思念。

(文中配图摄影:王宝廷,版权归摄影者所有)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