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静 || 《绿皮书》:人,生而平等

 文鉴君 2020-10-09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林静,山东烟台人。教师,心理咨询师。出版个人散文集《叶尖的舞者》。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德育报》。

《绿皮书》:人,生而平等

《绿皮书》,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族歧视特别严重的美国,一对特殊主仆——优雅的黑人博士与粗俗的白人司机在美国巡演期间的故事。

 “绿皮书”全名《轻松度假——黑人司机绿皮书》,是一本种族歧视制度下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这本书标注了各个城市允许黑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等(显示鲜明的种族歧视立场)。

【剧 情】

白人托尼(意大利裔)是一个俱乐部的保安,喜欢我行我素,擅长恶作剧,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天不怕”,又是一个具有“与生俱来解决能力”的人际关系处理专家。他在部队服过兵役,有一身健壮的肌肉。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先谈判,谈判不成就简单粗暴地施以拳脚。


一次,他因看不惯一位高贵宾客的做派,将其视为生命一般珍贵的一顶(其母留给他的)黑色礼帽藏了起来(为捞点好处),因而惹怒了贵宾,同时他又殴打了在俱乐部闹事的一位大佬的手下,俱乐部因而被勒令歇业整顿。


托尼需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妻儿、父母、岳父母),下个月房租还没有着落,他急需一份能够维持生计的工作。

 

黑人唐·雪利是一位钢琴艺术家,同时拥有心理学、声乐学、礼仪艺术学博士学位,是一位“伟大的美国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大师”。


唐与一位印度裔黑人老仆生活在当时(直至今日)相当知名的纽约卡耐基音乐厅楼上一间装饰奢华的大房子里。唐要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因而需要雇一名能帮他处理各方面事务的得力司机兼管家。


托尼因其“与生俱来的解决能力”被多家人力中介机构推荐给唐。虽然托尼是一个典型的种族歧视者,但是为了得到每周125美元的高额薪酬以保障全家人的生计,他接受了唐·雪利的聘请。


面试那天,在装饰豪华的房间里,唐表现得相当尊贵而威仪,他介绍自己是“唐·雪利博士”,然后像一位部落酋长一样,坐在高台上一把高贵的高背座椅上。但是,在此后的巡演过程中,唐在各地所受到的歧视待遇却与此截然相反。


故事以二人性格差异及在演出途中遭遇歧视为两条线展开。

性格差异

两个不同种族、性格迥异的人走到一起,注定最初的相处不会十分融洽。何况,性格直率粗鲁的托尼还是一个严重的种族歧视者。托尼的妻子请两位黑人帮忙搬煤球,之后妻子给他们一人一杯水,托尼嫌恶地把他们喝过水的杯子丢到了垃圾桶里。


托尼歧视黑皮肤的唐,唐也看不惯托尼的粗俗(不讲究)。


一上路,唐就对托尼的吸烟和多话表达了不满。当看到尿急的托尼选择就在路边解决时,唐感觉到不可思议并且极为反感。


为了保持自己在巡演地区的良好形象,唐要教授给托尼优雅的表达方式,托尼表明自己的态度:“我用不着你来教我,不爱听我说话,就滚一边儿去。别给我添堵!”


为了使托尼拗口且极具外族(意大利)特征的名字听起来优雅顺口,也方便主办方进行介绍,唐建议托尼将全名“托尼·维乐朗格”简化为“托尼·维乐”,托尼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唐的建议。


在托尼顺手“拿”走旅游景点一块掉在地上的彩石时,唐让他送回去。托尼愤怒地说唐“扫兴”,随后极不情愿地下车将石头送了回去(其实他依然攥在手里)。当托尼将喝剩的可乐盒随手丢到公路上时,唐勒令他将垃圾盒捡回,托尼怪唐多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但他还是照办了。

 

唐举止儒雅,托尼言行粗俗。两个人一个超级讲究,一个格外随意。托尼在车内吸烟,唐的表述是“我快没法呼吸了”,而不是“我都快被呛死了”。


在饭店里,唐问托尼饭菜口味如何,托尼说:“很咸。”唐说他用词很犀利,“很咸,好像我自己吃到了一样。


托尼说:“匹兹堡的女人胸都很大。”唐说:“(他们凭什么说)匹兹堡的女人比纽约的女人丰满。”

……

二人虽性格迥异,但(出于各自的目的)又都离不开对方。慢慢地,随着二人在一条路、一辆车上的相伴同行,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托尼大大咧咧、恣肆随意作风的影响下,唐也渐渐改变了自己一贯的端庄做派——他将手臂自然、放松地搭在车后座靠背上,身体也懒懒地斜靠在上面,整个人呈现出一副自在放松的状态。


唐学会了不用托盘和餐具而直接用手抓吃鸡腿,学会了在没有垃圾袋的情况下将鸡骨头直接丢到车窗外。托尼也在唐儒雅的言行影响下,慢慢学会了礼貌、浪漫、优雅的行为方式。


精彩视频片段1


托尼给妻子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时,写了涂,涂了写,艰难的样子被唐形容为“像是在写勒索信”。托尼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德罗芮丝,我见到了整个镇上所有高度领先的公民,那些人爱说大话,所有人。不过你知道,我应付得来。我很能吹牛的。当我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正在吃薯片。然后,此时,口有点渴了。我刚刚把袜子洗了,晾到电视机上。


唐说这是流水账,并口述教托尼重写:


亲爱的德罗芮丝,每当想起你,我脑海中浮现的是爱荷华美丽的平原,你我之间的距离使我备受煎熬,没有你陪在身旁,一切对我来说毫无意义。知道吗?爱上你是我做过的最简单的事。除了你,一切都不重要。在我醒来的每一天,我都深信于此。我爱你,在见到你的那一天,在今天,在我余生的每一夜每一天。


托尼的表达是直白而无味的,他对妻子表述思念是“我非常非常想念你”。而唐的表述却是深情而浪漫的,以致托尼的妻子在读这封信时激动不已,热泪盈眶。她被这种热切的爱与思念深深感染了,这正是他们之间感情的如实描述。


托尼感受到了优雅的美。在此后唐的几次口授之后,最后一封信托尼自己写出了优雅的情思:


亲爱的德罗芮丝,有时你让我想起一栋房子,一栋灯光明亮的小房子,里面住着幸福的一家人。


虽然“这封信还没到家,你就已经进门了”(唐语),但是,“我想带回家,还能省张邮票”(托尼语)。优雅表达实在太美了,更添情致。


相处的过程中,唐濡染了托尼的真实与潇洒自在,托尼也欣赏唐的才华,他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到:“他(唐)简直就像是自由女神,他真是个天才。”


在主持人介绍唐是艺术大师时,托尼也趁机向身边黑人卖弄点见识:“‘艺术大师’,意大利语,是说他特别棒!”

      

巡演途中

在巡演的过程中,托尼亲眼目睹唐在各地遭受的歧视,见识了唐被歧视时所表现出的克制与随时都保持的博士风度。


那时的美国种族歧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到处是针对黑人的限定。在白人社区,品牌西装店、高级餐厅甚至厕所都不允许黑人进入,唐只能住在允许黑人居住的条件很差的酒店。


在一次为尊贵白人社区进行的演出中,主办人介绍道:“对雪利先生晚宴可能的偏好我们研究了一番,为大家推出一道特殊的菜品――‘家庭自制炸鸡’”。


在“文明国度”美国,优雅的餐桌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应该得到尊重的标准。炸鸡作为直接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因为不符合西方社会“餐桌礼仪”(使用文明刀叉)而象征着“肮脏、劣等”。显然,“家庭自制炸鸡”意味着羞辱,但唐依然一如既往地以克制、隐忍来保持自己的博士形象。


对于唐在每次被羞辱时表现出来的淡然,托尼起初理解为唐是为了赚演出费而甘愿受辱,而唐的合作伙伴大提琴手奥列格告诉他:“唐本可以留在北方,在公园大道的派对上,拿着这三倍的演出费且备受尊崇,可是他却选择到种族歧视格外严重的南部巡演。”托尼因而对唐更加敬佩。一路上,他竭心尽力地为唐排除一切障碍,确保巡演工作顺利进行。

 

 一次,因为夜晚迷路,托尼把车开到了夜间禁止黑人活动的区域而被警察审查,继而责难,警察勒令他们在滂沱的大雨中下车受审,并对他们出言羞辱,说意裔人托尼也是“半个黑人”,托尼忍不住怒火又挥起了他的拳头,结果二人双双被拘。唐告诉托尼:拳头是没法帮你获胜的,只有尊严可以帮你获胜,尊严永远占据上风。


拘留的后果是下一场演出将要被取消。唐担心会因此失信于人,且会因此加重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他不得不打电话给一直欣赏他且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的博比·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弟弟、时任美国司法部长,请求帮助。他们终被释放。


托尼庆幸危难时有贵人相助:“救我们的竟然是肯尼迪,妈妈咪呀,这太酷了”,“差点玩完,不过现在没事了。”


唐却气愤地指责托尼不该因为殴打警官而让自己在肯尼迪面前请求开脱(为此丢尽颜面),他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他肯定觉着我是那种从一些偏僻的沼泽监狱里要求减轻犯罪指控的人。那是垃圾才干的事。托尼说:“我看不惯他待你的那种方式。非要让你淋那么大的雨。”


唐特别看重自己的面子、公众形象和社会影响,而托尼更看重感情和结果——他才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问题解决了就好。


争执间,托尼想起在路边修车时,唐与田间黑人老农遥遥相望,毫无同胞之情,他指责唐:


我比你更像黑人。你对你的同胞一点都不了解。我和我的母亲、父亲、兄弟一起生活在布朗克斯的同一个街区,那就是我。我是一个每天都要忙着把食物放在桌子上(养家糊口)的混蛋。你,大人物先生,你住在城堡里,环游世界为富人奉上音乐会。我住在街边,你坐在宝座上,我的世界比你的世界要黑得多。


托尼的一番话引发唐的无限感慨:


是的。我住在城堡里,一个人。富有的白人让我们给他们弹钢琴,因为这让他们感到高雅。但是当我走下那个舞台,对于他们来说,我又变回了一个老黑;因为这就是他们真正的文化。我独自受苦,我不被白人接受,不被自己的同胞接受。因为我并不像他们,所以,如果我不够黑,不够白,不够男人,那么托尼,告诉我,我到底是谁?


在托尼的指责中,唐向他袒露了自己内心的苦楚:自己无时不处于这种尖锐的非黑非白的矛盾之中。他尽自己所能去表现的优秀、高雅,但是仍旧不被白人群体认可,也远离了黑人群体,甚至连他唯一的兄弟都断了与他的联系。追求卓越却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族群——我到底是谁?


精彩视频片段2

在最后一场圣诞夜的演出中,主办方禁止唐在白人餐厅用餐,唐与他们争执了起来:“我是你们邀请来的。都是客人,为什么我例外?


这时奥列格对托尼说起雪利博士为什么放弃公园大道优厚的演出费到种族歧视特别严重的南方巡演:“因为光有天分是不够的。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


这时,唐对主办方负责人说:“我要么在这吃,要么取消今晚的表演。”主办方负责人请托尼劝导唐,唐说:“我可以表演,只要你让我演(为了不损失你的酬金)。”托尼说:“离开这个鬼地方!


尽管主办人员一再激怒他:“这就是你们不招人待见的原因,因为你们靠不住!”唐不再坚持高雅、守信的博士形象,托尼也甘愿放弃自己最看重的薪酬。


他们来到了专供黑人娱乐的“橘鸟餐厅”。唐用餐厅里一架破钢琴为客人们弹奏起乐曲,餐厅的黑人乐队也跟随他加入到这场演出之中,客人们也都狂欢起来。


此时的唐非常开心,也格外兴奋,弹奏得尽情而投入。他想起托尼曾说过的那句话:“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唐勇敢地迈出了这一步,迈进了他一直否认的同胞群体,迈进了一个真实的快乐世界。


在历经诸多不顺,结束巡演回到家中后,唐·雪利看着自己装扮华丽却没有一丝温情的、清冷的家,无限失落。他带上一瓶酒,来到托尼家。


正在庆祝圣诞夜的托尼一大家子人先是被突然到来的黑皮肤的唐·雪利惊到了,然后他们热烈欢迎了他。


唐感谢德罗芮丝这两个月为自己做出的牺牲——“贡献”出她的丈夫,德罗芮丝也感谢唐替托尼写信给她,并热情拥抱了唐。


在这个圣诞夜,唐成了这个意裔白人大家庭中的一员。


【剧 评】

《绿皮书》是一部揭露种族歧视、呼吁人类平等的作品。它通过对各种种族歧视现象的呈现,向世人展示了种族歧视下美国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


作品通过讲述唐与托尼这两个种族、肤色、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从最初的相互鄙视到由相处而产生的超越种族的真挚情感,宣扬了人性平等的主题。


作为黑人出身的唐,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三个博士学位,并且在生活中恪守规则,谨小慎微。他不说粗话,不占便宜,不吃炸鸡。他衣着考究,坐姿端庄,谈吐优雅,神情高贵。


他说话讲究措辞、发音、语调,在意用词的雕琢。他自我介绍时必强调自己是“唐·雪利博士”,他演出时必用当时美国品质最佳的施坦威钢琴,他(演出前后)总是面带鲜花一样的笑容向宾客致意,他不做任何有悖文明的言行,——一副纯粹的优雅绅士派头,简直就像是从模子刻出来的标准典范。


但是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尤其美国南部,唐仍得不到一丝应有的尊重。在自己的大房子里感受一个尊者的威仪,在外面却遭受着因肤色而带来的羞辱。他每天用一瓶顺风威士忌来缓解、麻痹自己内心的剧痛。


同时,他又看不起蹲在马路边掷骰子的黑人——“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他的内心也是深植“人种有优劣”这一观念的。唐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否认自己“黑人”“低贱”的定性,他不能接纳自己黑人的身份。


在被迫去“橘鸟餐厅”释放心中怒火后,当唐走上台,用那架破钢琴为黑人们演奏并得到在场所有的人由衷赞赏与配合时,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融入感、放松感和愉悦感。


在这种彻底放松、愉悦的气氛中,他终于认可了自己作为“老黑”的身份和“老黑”同样可以卓越、可以快乐这一信念。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他接纳了自我——我就是我,我是老黑,一样精彩。


影片中的另一个男主人公托尼,说话粗俗,举止粗鲁,爱占便宜,我行我素,他生活最大的目标就是赚钱养活一大家子人。


他虽然贫穷,却不媚强权,与贫穷的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开心度过每一天。“不管做什么都要倾尽全力,工作就工作,笑就大笑,吃东西时,就当是吃最后一顿。”


虽然贫穷,但托尼却有着幸福的生活,愉悦的心境,满足的状态。他有彼此深爱的妻子、家人,他接受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着健康的自我身份认同——我是一个贫穷的白人,我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让家人生活得好一点。


唐和托尼的故事很引人深思,抑或说这部影片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人类历史是一部文明进程史。人种歧视是一种非人道、反人类的观念,是人性中恃强凌弱恶的成分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歧视,哪里就有抗争。抗争需要整个民族的觉醒与共同努力。

     

平等是文明不可或缺的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与保障。人,生而平等——这应该是人所公知的基本理念。只要切实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必将从蒙昧走向文明。

     

《绿皮书》,沉重里有轻松,严肃中不乏诙谐,拳头里蕴藏真情,那一幕幕幽默有趣的剧情实在动人心弦。倾力推荐,值得一看!


附 录 

【背 景】


该故事发生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时期。


美国建国时《独立宣言》明确规定: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司法解释又严格规定了:南方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种自相矛盾的规定完全是为了维护南方奴隶主的权益。这个时候,黑人奴隶是被视为白人财产的一部分,是财产,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


1865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式解除了黑人奴隶和白人奴隶主之间的隶属关系。这个时候,黑人才由“财产”变成了“人”。


196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选举法案》,禁止任何未经法律允许的限制选举权的条款,意即只要不是法律允许的,都不可以做。这时黑人的选举权才真正实现了平等,但也只是拥有选举权,而并没有被选举权。


1989年,科林·鲍威尔成为首位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黑人,2000年,更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国务卿。


2008年,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奥巴马成为美国建国232年以来首位黑人总统。


美国国会众议院2008年7月29日用口头投票方式通过一项非约束性决议案,向那些曾因奴隶制和“吉姆·克罗法”遭受苦难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和他们的后代道歉。黑人终于拥有了与白人同样的权利。

【版权声明】本篇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