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乖巧8岁男孩日记:从学校到家里,不过是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

 杏妈育儿 2020-10-09

一提陪娃到写作业,绝大多数爸爸妈妈都会“暴跳如雷”,的确,现在孩子的作业实在是又多又难。而作为过来人的父母,谁能记得自己自己小时候是这么过来的呢?

不过也有例外。

小刘的儿子就和别的孩子不同。他平时写作业不用妈妈爸爸看管,小刘和丈夫也从没有为孩子写作业这件事“骨折”、“心梗”、“搭桥”过。可就在他们为自己家生了这个一个好儿子而沾沾自喜时,小刘却发现了更严重的问题。

这天,小刘打扫儿子的小书房。一个日记本掉在了地上。小刘捡起来,索性翻看了几页,心里还美着,儿子才八岁而已,不过二年级,都能写日记了,还写得这么工整,这个好。

正想着,一句话映入眼帘:作业、速算、读后感,从学校到家里,不过是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阅读也不过是放风,很快就会处以死刑。

话说的不很通顺,但起码小刘看得懂。一句话惊得她一身冷汗,并第一时间给孩子爸爸打去了电话。

其实,八岁男孩的情况的确很严重,他的这句话也反应了很多早熟孩子的心理。

太多的父母都抱着“成才要趁早”的心理。实不知这却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毕竟作为一个孩子,他们人格发展还不完善,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付生活中各种困难,如果父母不能选择帮助他们建立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三观,那孩子就很容易在人生巅峰的时候,选择“死去”这种逃避的解决办法。

面对小刘儿子的情况,建议小刘和丈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加以帮助。

1. 把孩子当成孩子。

让他们多和细菌亲密接触,让他们去了解生活的不容易。给孩子足够

的自由,允许孩子犯错,不要用好孩子来制约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鼓励他们除了学习也要玩耍,趁着小,多玩会怎么了?学习好除了为了考上大学,更是为了自己将来能玩的更彻底,难道这种解释不行吗?

2. 亲历生活比学知识更重要。

比起写作业、考一百分,怎么和别人交流,怎么能在人群里混得明白、混得开,才是最关键的;

比起速算、背课文,见识三教九流才是最重要的;

比起补奥数和闪卡认字,让孩子拥抱生命的粗砺,才是最聪明的父母应该做的事。

3. 孩子需要的是内驱力。

现在的孩子,哪一个学习是自动自愿呢?

他们或者是在父母的要求下,鼓励下,引导下学习,成为看似的好学生。

他们或者是在大环境的促使下,出于面子、不想当坏学生而拼命学习。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从事一个体面的工作,可如果你问他,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做什么事业时,即使是比尔盖茨也行。这时的他们可能都会很茫然,自己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来应该往什么方向走,他们从小就没想过,长大了也没想,就是知道我的努力,努力不成为底层人。

而有些真正的学习者,他们学习的动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内在的,他们从小就有学习的热望,他们知道学习不是反复做对的,而是用心把不会的搞清楚。

这种有思想的好学生才是最后的学习上的赢家。

最后,还想建议小刘和孩子爸爸,带孩子去外面玩玩吧,去爬山,去做过山车,去看看大海,让后告诉孩子,未来还有更多的美景等着你,前方还有更多有意思的事等着你。

心理研究表明,早期教育的着力点,应该在三观的塑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不管孩子是不是天才,他都得有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可以自由地去当小孩、去交朋友、去见识三教九流、尽情触碰细菌、拥抱真实生活的粗砺与殷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