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理虽讲得通透,孩子仍然不接受,多年找不到的原因在这

 杏妈育儿 2020-10-09

教育孩子时,有的家长喜欢讲道理。他们认为自己所阐述的道理清晰而有条理,是可以让孩子接受并改过的。喜欢讲道理的家长,认为孩子犯了错误后,打骂是是下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才是上策。但有的时候,家长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把该讲的道理都讲了,孩子还是不为所动,这是为什么呢?

教育孩子是需要技巧的,如果把道理讲出来,孩子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改变,那么教育就太简单了。每个人从小的时候开始到长大,都在听别人讲述道理。等到孩子成年了,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就会把自己所认知的道理,继续讲给自己的孩子。但是这样的道理往往是孩子们所极力排斥的。

小朋友大多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就越想做。家长的道理讲的好讲的透彻,孩子不一定能够听的进去。他们只会觉着父母以大道理和辈分压人,孩子们从内心是很排斥这一点的。想要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首先要让孩子接受你所讲述的道理。这才是讲道理真正困难的地方,要把教育讲到别人的心中,让孩子认可你所阐述的内容。是讲道理的关键。

每当家长讲道理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接受。教育孩子最难的地方在就是把自己的认知转化为别人的认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孩子在情绪上接受,不产生抵触心理。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不妨先顺从孩子的情绪,听从孩子的意见。之后再用行动去引领,试着让他们慢慢的接受。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孩子如果不想洗澡,与其长篇大论的讲洗澡的好处和不洗澡的坏处,不如慢慢的诱导。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给毛绒玩具洗澡,在给玩具洗好澡后,可以夸赞孩子给玩具洗的真干净,玩具也一定很高兴。接着诱导孩子说,那么宝宝想不想也干干净净的,和玩具一眼干净呢?孩子在听了这些话后,就会失去抵触情绪,乖乖的去洗澡。

用行为去引导孩子,要比空洞单调的道理,更容易让别人接受。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要适当适量,切忌空洞繁琐。用讲道理和行为相互搭配来教育孩子,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