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味全息NFC,已经没人寄信了,为何中国邮票还在努力做创新?

 泡椒雪梨 2020-10-09

  2020年9月26日,中国首枚NFC芯片邮票发行,通过此芯片,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软件扫描邮票的序列码、荧光暗码等身份信息,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也是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又一次重大创新。

(中国首枚NFC邮票-第40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纪念张)

  NFC芯片理论上并不复杂,其实早在2013年,很多手机就已使用上NFC技术,通过NFC可以实现近距离点对点无线通信,尤其是NFC电子标签,更是在生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这次NFC邮票就是在纸张中叠加了一枚NFC标签,实现了用户端对邮票信息的读取,类似于我们常见的门禁卡,NFC标签就像是一枚邮票的“身份证”。

  虽然这枚邮票是中国第一次采用NFC技术,但在世界范围内并非首创。2019年葡萄牙就发行过类似的NFC标签邮票,与中国扫描身份信息不同的是,葡萄牙是通过手机NFC实现票面LED灯的点亮,视觉效果上更加炫酷。

(葡萄牙圣诞节NFC邮票)

  中国NFC邮票则更趋向于防伪功能,如果技术成熟,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邮票的鉴定门槛,杜绝假邮票在市场上的流通。

  其实2000年之后,国家邮政局就开始对邮票进行创新,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各种“黑科技”邮票的出现。

  在邮票形状上,陆续开发出等边三角形、菱形、圆形、异形等多个规格。版式也从原先50枚左右的白边大版改为20枚左右的花边小版,2000年更是发行了中国首枚双连小型张,开创了多个“首次”记录。

(2000-17第二十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双连小型张)

  而随后的时间里,国家邮政局也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2002年发行的第二套个性化邮票《鲜花》,就是使用了香味油墨,在刮擦邮票表面后,会使邮票中微米级香料胶囊破裂,从而散发出百合花的香味。

(个2-鲜花 中国首枚香味邮票)

  2013年中国邮政仿照刮刮乐,在5月11日母亲节发行了《感恩母亲》特种邮票,票面上金色丝带为覆盖层,刮掉后可显示“妈妈,我爱你”“祝妈妈永远幸福”“世上只有妈妈好”“谢谢妈妈养育之恩”4条随机祝福语。

(2013-11感恩母亲 中国首枚刮开祝福邮票)

  2014年首套AR邮票发行于六一儿童节,持有者通过手机专用软件扫描邮票画面和边纸上的二维码,可以实现《大闹天宫》动画片段的播放和真人与孙悟空的互动,可谓是趣味十足。

  中国邮票的“黑科技”还有许多,如丝绸、宣纸、全息、金箔,但大部分对于邮票本身来说,只是增加了工艺和趣味性,并没有使其更加便捷。所以这些创意虽然能够吸引人,但和实用比起来,还是有些本末倒置。

  不过中国邮票上的创意并非全都是噱头,如2004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特种邮票,其中一个版式采用的就是不干胶工艺。

(2004-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不干胶小版张)

  这种工艺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寄信过程中避免了涂抹胶水的步骤,邮票直接揭下就可以粘贴使用,很是方便。可如此实用的创意却只出现在极少数的特供邮票中,不但削弱了不干胶存在的价值,也让不干胶工艺带来的便捷失去了意义。

  所以几十年来,邮票依然还是以前的邮票,除了印刷工艺在不断进步外,实质上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齿孔这样能够带来质变的进步。而少数略有实用的创意,也成为集邮公司宣传的工具,被附加在高溢价的商品册中。

(官方特供邮票商品册)

  随着实物通信的减少,邮票的使用量也在逐年降低,如今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为数不多的集邮者在制作实寄封时会使用到邮票外,已很难见到贴着邮票的个人信件。

  即便如此,全国各地依然被曝出不少邮政窗口拒绝用户自带邮票寄信的情况,甚至出现不买邮票不让寄信的行为。

  虽然地方邮政解释为“基层小邮局不具备鉴别邮票真伪的能力”,但归根到底,还是邮政不希望你用纪特邮票去寄信。

  如果客户用真金白银购买的邮票只是用来收藏,那么邮票的面值就永远不会在邮局兑现。换句话说,不用作寄信的邮票对于邮政来说利益是最大的。

  也许邮政早已认识到邮票使用价值下降的现实,所以邮市中才出现了这么多打折邮票,而且这么多年来邮政都听之任之,一味地放纵。

(2008-1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全息彩印小版张)

  所以现在看来,无数黑科技加成的创新邮票,也不过是一件精美的商品,而不是一件适合寄信的邮资凭证。邮票的性质变了,所谓面值也就不过是个数字罢了。

参考文献

[1]曾霞.中国首发个性化香味邮票 香味可以保持20年之久[N],新快报,2002-10-15

[2]邮海浮云.邮政不希望编年票被使用才是编年票无法使用的根本原因[OL]. 新浪博客,2018-02-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