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走在语文的路上(三十):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

 一花牧场 2020-10-09

24.走在语文的路上(二十七):生活——语文学习的外延

语文复习卷上有一道阅读题,文中的句子是这样的:“外婆用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声中入睡,我感到那么快乐。”题目这样问道:从“长满老茧”的手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________的人。

我把卷子收上来一看,好几个孩子都写了“关心我”,包括我们班的学霸小傅。

课间,我把小傅叫过来,问他:

“从长满老茧怎么能看出外婆是关心我的人呢?你再想想。”

“我觉得就是关心我啊!”他满脸困惑,这双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民间故事”,不是“关心我”,又是什么呢?

很显然,小傅自然而然地进行了选择性理解,很巧妙地将“长满老茧”给忽略了。但问题的核心恰恰是“长满老茧”。

小傅沉思了一会儿,说:

“朱老师,长满老茧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怪理解不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不懂“长满老茧”是什么意思,又如何能从这个词语中感受点什么东西出来呢?

上课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见过老茧吗?”

小张说:“我就长过茧子。”她拿起自己那双练古筝的双手比划着,“大家看,练古筝的时候,有四个手指都是戴着指甲的,有一个手指不戴指甲,结果,小指头就开始变红,练久了颜色就慢慢变深,接着那里的肌肉就硬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茧子。”

我看到小傅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从小张手上的茧子,可以感受到什么?”我问。

“可以感受到小张平时练习古筝非常刻苦。”

“还可以知道她很勤劳。”

孩子们的“感受”如同初绽的小芽,充满生活的味道。

“平时,你们还见过谁的手上会有这样的茧子?”

“有些老人干活干得很辛苦,也会长茧子。”

思路一旦打开,语文的外延便闯进了课堂。孩子们也能够清晰地感知到,“长满老茧”可以看出外婆是一个“勤劳”的人。

也许,小傅同学怎么都不会想到,手上的“老茧”竟然有一天成为语文学习的资源!

孩子们若没有见过,或没有遇到过,也并不理解相关的词汇,感悟就无从谈起了。可见,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是多么重要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统编本教材的编排就很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结。三上语文园地八中有一道这样的练习: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请你帮她整理一份购物清单。(物品名称略)购买物品是生活类问题,但整理购物清单,考验的是孩子的理解力,语言的思维能力,分类整理能力等。期末考察中,又出现了同类型的题目,只是物品名称变了。可见,语文学习并不能脱离与生活,它基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又要服务于生活。同时,只有扎根于生活、关注生活的语文,才是有生命的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必须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否则,当下一双“长满茧子”的手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依然云里雾里。只有与生活联结的语文,才能拨开云雾,见到清朗明媚天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