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0.清风絮语:培头村行记

 一花牧场 2020-10-09
230. 清风絮语:培头村行记
 
听说培头村建设得不错,我们一行人打算去看看。
培头村于我来说并不陌生。1998年9月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分在富岙乡中心小学。从镇上去富岙乡工作,路过红星村,红星村有一条岔路口,向右行进2.5公里就到培头村,向前行驶三公里左右到达富岙村。
培头村是畲族聚居地,学校就盖在村头,一个山头上。两年时间,去过两次。一次是听课,听完课,学校就做了许多农家菜,十分可口美味。可见,很多人对美食的记忆,都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还有一次,就是和我一起同年毕业的同学邀请我们去玩。多数老师因交通不便住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
大约又过了十年,才去了第三次。那次去的时候。培头村已经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村落。那里种植了大片的向日葵。一个秋日的傍晚,我邀上三五好友,去培头村看向日葵。那天,我们的车从镇上辗转十几公里,到达培头村时,五脏六腑都被颠簸得似乎换了个位置。再看向日葵,因太阳快要落山,也觉得顿时没有了精气神,我们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再后来,无数次在新闻上见到培头,或领导视察培头小学,或培头村做许多民俗风情活动,吸引了很多游客。
几年前,县城到西坑的路终于成为康庄大道,一路上,许多原本偏僻的小村,都成为了大家争相去游玩的旅游景点,如让川、仙人居等。培头村虽在山腰,总归是少去了许多路程,黄坦出发,过一个山洞就到周岙底(没有公路的时候,黄坦到周岙底需要翻山越岭,路途遥远),再行进几百米,有个岔路向左上方驶去,走个三五公里就到培头村。
突然有一种近在咫尺的感觉。想致富,先修路,老祖先的话藏着大智慧啊。 


车子到达红星村,向培头村驶去的时候,突然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定睛一看,原来,公路外侧种满了金桂,开得如火如荼,热热闹闹。我们立即下车欣赏。
只见无数金桂从分叉的公路开始,一直向村里延伸,望不见尽头。每一株金桂都长满了金色的花朵,那些花朵簇拥在一起,似乎在开联欢会,密密麻麻,浩浩荡荡,生龙活虎。每一朵花的花瓣都十分圆润,精神十足。我不禁把鼻子凑上去闻了又闻,想把这一季的香味全部拢在自己的心里带回家。唐朝诗人仇远有诗云:不是桂花香自慰,倚栏无语易销魂。想必诗人闻到桂花的香味时,惊叹,无可奈何的感觉油然而生,于是,干脆在桂花下,销魂无语。我在桂花树下流连忘返,加上头一天雨天刚过,天空碧蓝如洗,金桂树站立在道路外侧,蓝天为被,惬意无比。桂花的花语代表着丰收之意,也代表着吉祥美好。据说,当桂花开花时,可增加周围的汽运,一旦从周边经过,就会增加福气,在生活中也会有贵人相助。
我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极想找一些语言来形容一下此刻的心情与那样浓烈的香味。但又无法找到合适的语汇,只好作罢,重复“真香”聊以自慰,眼睛却再也移不开了。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茂密的桂树是在杭州的满觉陇。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每到秋天,桂花成群结队地开放,无论是走在路上,还是车行高架上,总会有淡淡的香味笼罩在城市的上空,不管有没有见到桂树,那桂花的香味,就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作家琦君是温州人,初中时到了杭州,她在《桂花雨》一文中曾经写道: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陇,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她母亲眼里的家乡,就是温州。而今,在培头村见到的金桂,虽不及杭州满陇桂雨那般有着扬名立万的名气,但处于这山野之中村庄之外的桂树,更有着遗世独立的气质。那一株株桂树,如将军一样守卫者山村,孤傲,又不失亲切。树不高,手一伸,那些桂花唾手可得。沿着这桂树,就可以走到村里去。村子里桂树很多,家门口,山坡上,园子里,开满了金色的花。整个村子,都浸在香气里。
我不禁赞叹村民的智慧。当村子很热闹的时候,我们可以在金桂的香味里寻找一方净土;当世界回归安宁的时候,我们又可以用金桂的色彩与香气挤满整个心间。
有桂树的地方,秋天是不会孤独的。

 
走进村子,发现与以前大有不同。村口,是一处宽阔的停车场。学校就在停车场的上方。停车场旁,还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字样,边上是一只巨大的凤凰图腾。再往前看,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塑矗立在村口。一看,是钟正方。钟正方是何许人也?
原来,他是清朝乾隆年间人。当时,因为当时人以畲妇头饰有异为借口,不准畲民童生参加考试。是他辗转多处,历时28年联络族中精英,并在乾隆四十年上书青田县衙,申诉畲民童生的参试权。终于,嘉庆八年,畲民终于获得了与平民一体报名复考的机会。后来,钟正方考取贡生,就读国子监,并曾委任四川督学使者。回归故里后,兴办教育,亲自执教,倡导公平教育,为当地教育立下汗马功劳。
后人立碑立传纪念他,实为难得。
从停车场往村里走,还经过一处牌坊。牌坊上书写“钟正方故里”五个大字,左右楹联“培头村钟灵毓秀,金钟山风和景明”。


进入村子,视野一片开阔。所有房子装饰一新,白墙黑瓦,坐落在青山之间,颇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钟氏祠堂就在路旁,很有年岁,就如一位沧桑老者,见证了村子的发展。
村子里,不见了以前横七竖八的泥泞小路,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路旁又延伸开去很多小路,通往村子的四面八方。我们沿着水泥路继续往前走去,就见到了村子前面的肥沃田野,金色的稻子横铺开来,加上对岸高大的山坡,空旷的视野里极目所望,都是鲜明的色彩。黄的是等待人们收割的稻子;绿的是山野里鲜活的树木;青色的是绵延的山坡;蓝色的是浩渺的蓝天;还有一些紫色的黄色的小花,在房前屋后兀自开放。
我们朝着夕阳落下的方向继续走,山风吹过来,有一丝丝甘甜的味道,清爽旷亮无比。果然是风水宝地!我赞叹道。
村子里处处有凤凰图腾,我感到十分奇怪。
查找资料,原来畲族与凤凰有着很为密切的联系。畲族妇女的发式称为“凤凰髻”,婚假时所戴冠式称“凤冠”;衣着盛装俗称“凤凰装”。除了服饰,还有“凤父龙母”的传说曾经在浙江丽水、云和、景宁一带流传。相传广东潮州附近有座凤凰山,山形像凤凰。有一天,天上飞来一只金凤凰,凤凰吃了白玛瑙,产下一颗凤凰蛋,凤凰蛋里蹦出个胖娃娃,取名为凤哥,并由白鸟抚育成人,后来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走去,打死大蟒,打败猛虎,历尽艰险,娶龙女为妻,繁衍的后代即为畲族子孙。从此以后,畲族人以凤凰和龙为图腾,逢年过节均以村为单位举行敲锣泼水的祭祀祖先活动。
不过,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关于畲族与凤凰的历史演变还有很多说法,其内涵丰富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于我来说,我更在意的是,村子里的人幸福吗?
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云和行。云和梯田自从被开发之后,古村落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那日,我站在村口问正在检票的村民:“你喜欢村子被开发吗?”他说:“当然喜欢啦,以前这里多安静啊,年轻人都呆不住,现在可好了,人来了,就热闹!”
夕阳西下,炊烟四起,村子渐渐陷入了安静。
我们离开村子的时候,恰逢火烧云四溅,蔚为壮观。回头望望那座小村,在山腰处默然伫立,寂静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