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59.走在语文的路上:《麻雀》教学点滴

 一花牧场 2020-10-09
走在语文的路上:《麻雀》教学点滴
《麻雀》教学设计
娃哈哈小学 朱一花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学,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词语。
2.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挓挲”等词语的意思。
3. 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4. 品读故事的经过部分,抓住动作、神态、合理的想象等体会麻雀的母爱,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法,知道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的经过部分,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检查预习,明确目标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习作单元,所以,我们会从这个单元的文章中,学到很多写文章的本领。谁来读读篇章页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本领的呢?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 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一篇课文:麻雀。我们努力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课前,你们都读过课文,有遇见难读的词语吗?
预设检查:挓挲。
出示挓挲。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再读读。出示: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挓挲有三种意思,你联系上下文或看课文插图,想一想,此处的挓挲应该是什么意思?
出示挓挲的三种意思。A.竖起,张开  B.抖动,发颤;C.跳动,绷起
继续出示词语:第一组:掩护  摇撼  搏斗  拯救(重点正音“拯救”)
第二组:嘶哑  嗅到  呆呆地
第三组:  齿         无可
显红的是要写的字,有没有特别难写的?预设“巢”字,说字理。
3. 课前,我们还梳理了三者的关系。出示语文课堂作业本上的题目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内容。(事先拍好几个同学的,截图。):你同意谁的说法?
从这个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梳理故事的起因是:猎狗想吃小麻雀;经过是: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结果是: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这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文章,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板块二:读文感知,明确要点
1.朱老师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变成了这样,你发现了什么?
 

2.我们走进经过部分,这是每个故事需要重锤敲打的。看看作者屠格涅夫是怎样把它写清楚的。出示经过的内容。
1)默读,说一说,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什么?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3)小组全班分享。预设板书: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4)对比阅读:出示两段话: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开始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5)同学们,朱老师把经过部分变成了64个字,把想到的去掉了。你觉得怎样?
6)明确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会把事情写得更加形象具体。
板块三:课堂练笔,总结提升
1.今天,朱老师想让你们挑战屠格涅夫,想到的部分,还可以怎么写呢?
2.完成挑战单:
三星级:我和屠格涅夫想的不一样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________________。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___________。在它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星级:站在小麻雀的角度,看老麻雀如何保护小麻雀
   正当我站在绝望的边缘时,突然发现我的妈妈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它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挓挲着全身的羽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我,我_______________在我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星级:站在猎狗的角度,看看老麻雀如何保护小麻雀
我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_____________,我立刻张大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__________________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___________________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在我的眼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没有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4. 总结。
 
教后记录:
议课活动在课后如火如荼地进行。我聊三个理念:一是取舍。这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加上进度比较缓慢,我打算用一个课时和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于是对学习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取舍;二是聚焦语文素养,集中精力品读经过部分,学习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三是把作业本挤进课堂,课前用了三道题目作为预习作业,课中无痕地将词语理解融入其中,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我特别喜欢学校议课的模式,人人聊,人人提建议。每次上课,我都会非常认真地记录老师们提出来的宝贵建议,在下次教学中可以进行查漏补缺。今天,语文组老师的观点如下:
1.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更加有效?比如,在教学中,我的合作,是同学先独立批注,再做交流,是否可以设计更加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把小组同学真正“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任务中去。
2. 创写环节,是否可以利用这样的情境:如果我没有唤回猎狗,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同时,麻雀与猎狗的关系式,我引导的是“搏斗、抵抗”等词,是否还有更多元的思考,比如:害怕。麻雀是害怕猎狗的,但是她为了小麻雀又那么勇敢,这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引导学生去理解,品读这样的“矛盾”,从而更加体味母爱的力量。
3. 起因如何断?在我的课堂里,把起因归纳为“猎狗想吃小麻雀”,这就导致了起因部分在第五自然段的中间部分断开。根据常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4. 根据我的教学设计,如果想要更加完整,大概还需要五分钟时间。这五分钟,是否可以从前面的环节中节约出来。纵观课堂,是否那个对比阅读的环节可以省略,而是直接让孩子进入挑战创写环节?
5. 词语教学是否可以更加精选,不为读而读,还要在读的基础上做增量。同时。挑战中的三星、五星、七星的设计又有什么依据?把事情写清楚到底要写到什么程度呢?
6. 三分文字七分读,读得不够的话,就会导致文章情感的暗线被忽略。言为心声,情境交融,虽然是习作单元,但课文的人文情感不能丢。
7. 关注课后练习的语文要素,就会发现,课堂里还有一点缺失:主要内容的概括。文后明确提出: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在梳理关系图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说清楚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只要再向前走一步,就落实了这一任务。
8. 写清楚和写具体的区别在哪里?如果呈现?
……
真是大爱语文组的老师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就是我们的磨课风采。胡校长每次都会为我们指点迷津,继续梳理胡校长的观点:
上城区在研究思维课堂,有一句话叫:思维教学要让思维看得见。老师的教学不是停留在某个句子上,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细节中。
1. 关注切入点: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胡校长建议:每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前学情调研(这点已经深入人心),就如今天的课堂前面的环节都是围绕预习内容展开,非常赞同。
2. 研究着力点:研究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教材编排意图等。
3. 聚焦“写清楚”。胡校长认为,写清楚包括“线形的清楚”,如故事有起因、经过、结果,还有环状的清楚:比如把每一个细节写清楚(如动作、语言、神态、合理的想象……)
所以,这是两个层面的。
写清楚,包含三个方面:条理清楚(如课开始利用预学梳理三者关系,发现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不是乱写);详略得当(如经过部分详细,重锤敲打,结果部分简洁明了);形象生动(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的想象等,这就能上出语文的味道);
4. 读得有层次。胡校长认为这节课读得很有层次,每一次读是有增量的,没有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语文课离不开读,但如何读是一门学问。
5. 大理念落实:聚焦学习力。关注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工具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追求教、学、评一致,指向孩子的语文素养,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6.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体现如何落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麻雀的无畏,母爱的力量等少有触摸。
……
一次课的结束,是另一些课的开始。在语文的路上,且行且思,继续努力!

(今天抓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